APP下载

为什么你有梦想,却没有目标?

2020-11-16

现代阅读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生目标底层事情

你这辈子最想做什么呢?你未来5年有哪些规划呢?你今年能让事业更进一步吗?你未来3个月想获得什么样的突破呢?你这周有更好的安排吗?你今天想完成哪些工作呢?你在2小时内能做哪些具体事务呢?

无论是谁回答这一系列问题,都不可避免会涉及两个词:“梦想”和“目标”,它们看起来都是对未来的期许,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梦想可以抽象一点,夸张一点,而目标则必须具体一点。追逐梦想充满了确定性,通常会受到能力、毅力、时机、运气等因素的影响,而实现目标更强调确定性,重要的是下定决心,并付诸行动。

马云曾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自从这句话流行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梦想挂在嘴边,以此彰显自己多么积极向上,勇于追求。但从另一方面说,谈梦想往往是对现实的逃避,因为很少有人愿意为它拼尽全力,只是说说而已。

从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相当多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即没有目标。谈梦想当然容易,但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贯彻落实,也许没有那么轻松。

这就是一种底层思维:从不给自己设定清晰可执行的目标。

这种底层思维对人们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你问问身边的人,他们平时在忙什么,很大概率会听到这类回答:“瞎忙呗,反正闲不下来。”或是“没什么可忙的,无聊透顶。”或是“照常上班,一堆糟心事,懒得处理。”他们要么放任自己,要么应付差事,在浑浑噩噩中浪费了时间,消耗了精力。

那么,如何打破这种底层思维呢?这就需要练习“设定目标”,让它成为你的优势。

现在,请你问问自己:“我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吗?”注意,这个目标必须与别人的、大众的有所区分,不能因为某些人正在做什么,所以你也想这样做。

给自己20分钟思考这个问题,找到一个完全源于内在的私人目标,在此过程中不要去进行诸如“朋友、亲人、同事的梦想”之类的比照。这时要向内看,而不是向外看。如果没有得出结论,就按照下面的方法思考。

第一,你喜欢做什么?

别说你喜欢好吃懒做,这是生理本能。人类从低级动物进化成高级动物,区别就在于人类不只是为生存而生存。所以动动脑子吧!把你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写下来。比如喜欢唱歌、跳舞、化妆、阅读、品尝美食等。别担心这些真心喜欢的东西不够体面,全部写下来,越多越好。也别考虑这些爱好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是否符合大众的口味,你要做的是写下自己喜欢的东西。

列出全部目标后,就可以逐条去细分,从中挑选当下自己最想做、最应该做的事情,准备详细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根据这个问题得出来的目标和计划,将是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而不是源于集体或他人的诱导。

第二,你经常留意到什么?

喜欢化妆的人经常观察别人的脸;喜欢健身的人会经常关注别人的身材;精通演讲的人会经常注意别人的沟通方式……那么你呢,经常留意什么信息?比如在浏览新闻时,你会被哪些事物分散注意力?你会为了什么感到兴奋,生活中你对哪些事物更具备观察力,更能思如泉涌或产生独特的观点?把它们写下来。

第三,哪些免费项目是你愿意做的?

想想那些你愿意义务劳动的事情。比如,加入保护动物的志愿活动、支教、登山运动、在网络上普及常识等。这些免费的项目中就藏着你的兴趣,它们可能与主流观点格格不入,但不管怎样,先把它们列出来。然后,为它们分别标注一个重要程度或喜欢程度的序号。在你的大脑中,这些序号就代表着你喜爱及真正愿意去做的工作的排序。

第四,你平时最喜欢读哪类书籍?

永远别因为自己的知识而自负,郑重地思考一下自己涉猎的领域和不足之处。

我常对人说:“读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读书提高人的智慧,增加人的知识水平,加强人的思维分析能力;但另一方面,读书也容易固化人的思维模式,让人更倾向于融入集体思维。但是我们仍然要主动积极地去阅读,因为没有阅读和对知识的学习,我们就找不到形成自身独特的能力优势的机会。”这段话如何理解呢?简而言之就是:多求知,同时独立思考。

确立了这个原则以后,你就可以想一想自己買过的图书主要是哪些类型,自己是否有特别钟爱的题材,如科学、军事、地理、文史、设计等。如果去图书馆,你会在第一时间去哪一个区域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会告诉你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五,做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很容易?

这是激发你的头脑创造力的关键一步:哪些事情是你最擅长的?做这种事情会让你感到快乐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它便可能是你真正的目标。例如写作、体育、金融投资或者弹吉他。想想你自己的答案,把它们全部写下来,而不是盲目地听从他人的建议。

将你最喜欢、最想做的事情标注出来,让它们深印在脑海中,再把那些不去做就会后悔的项目单独写在一张纸上。这时你一定会发现,你所给出的答案其实就是自己的天赋。如果把这些天赋充分发挥出来,你就会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通过认真客观地分析,你会更理性、更深刻地认识自我。

运用这些方法、相信你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它接近于人最本真的兴趣爱好,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只有找到这样的人生目标,你才有可能从盲目、跟风、自负和不理性的集体思考中向外迈出一步,呼吸到外面的新鲜空气。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在从事着自己并不喜欢的职业,他们本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为生活所迫,这个目标被搁置了。年龄越大,他们每日面对的目标就越向赚更多的钱靠拢。“要多赚点儿钱,供养房子;要升职加薪,让家人过得轻松点儿。”这也是每个人都在思考并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换句话说,这是整个社会和大众性的底层思维。

不过,要打破这种底层思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唯有充分了解并娴熟运用有关目标的各类知识,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摘自四川人民出版社《优势练习:打破底层思维的进阶指南》    作者:萧亮)

猜你喜欢

人生目标底层事情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生目标*
把事情写具体
西方心理学对人生目标的研究述评
特里的100个疯狂人生目标
100个疯狂的“人生目标”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一级浪漫
略论“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