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
2020-11-16郭喜凤
郭喜凤
摘 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德育教学对学生观念形成、心理健康以及行为方式的选择等都具有直接影响。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教学中,存在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首先,由于教师队伍人数较少,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水平受到了限制;其次,德育教学的课本内容具有普适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德育教学需求并未深入研究;另外,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众多的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利用。展开相关的探讨,并提出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教学;因素及策略
农村与城市教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农村小规模学校受到教育资金、教师队伍建设、家庭教育缺失等限制,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作为长期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师,要对德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负面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学工作方法。要积极应用身边各种德育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教学的影响因素
1.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研究力度不大
在农村小规模学校中,教师和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在教学中,开展教学研讨或教学实践活动会受到实际条件的制约,这种情况对于提升教师个人业务能力和教师整体队伍的建设都具有影响。教学交流与沟通范围的局限,使得教师难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德育教材的地域针对性不强
德育教学并非是简单的一种观念性内容的灌输,学生接受到各种新的观念后,需要应用实际的行动,践行自己认识到的道德观念。然而,德育教学的课本具有普适性,并不是单独针对农村地区的学生,学生对课本中设置的有些实际情景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学生难以践行一些道德行为。
3.德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活
在农村小规模学校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数较为传统,德育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述,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德育观念形成认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接受的知识有限,能将这种教育转化成个人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的概率更低。从整体上进行观察,农村地区的德育教学方式方法不活,有待丰富。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教学的改进策略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研讨交流
在德育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对学生心理活动的了解,会影响到德育教学的水平。农村小规模学校中的教学形式,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空间不大,学校就需要安排教师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中进行教学研讨与教学交流。在目前,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使得各地之间的人员、信息等实现及时的交流与互动。众多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组建共同的教学研讨线上会议,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探讨会议的开展需要维持一个较长的周期,使得各个地区间的德育教师能够形成对彼此工作、教学特点的了解,达成相互之间的深度交流目的[1]。
2.根据农村地区的学生需求展开德育教学
教师需要根据农村地区的德育需求,应用课本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对照,进而展开德育教学。学生的各种道德意识形成,一方面来自学校中的教育,另一方面来自于对家庭行为的观察与模仿。然而,许多农村地区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他們很少直接受到父母的影响,因此各种观念的形成与建设并不完善。同时,网络信息时代,向学生未成形的意识体系中灌输各种观念,其中包含许多不利于学生思想发展以及行为发展的内容。面对这种情况,小规模学校的德育教师,就需要利用小规模学校所具有的特点,展开德育教学。由于学生人数较少,在课堂中以及课间,每个学生都能够与教师进行更为密切的互动。利用这种互动的机会,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及思想活动掌握得全面、了解得深刻。根据不同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例如一些学生在网络的影响下,出现了强烈的拜金主义思想,教师就需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2]。
3.充分应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式
在教学资源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课堂的引导阶段应用微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兴趣。另外,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地区的社会环境,设计德育的社会实践课程,包括帮助孤寡老人、进行自然环境状况调查等等。通过实际的实践性行为,引导学生增强德育意识,并且获得更强的行为能力[3]。
德育即道德教育。全面发展的人一定是知识与道德相互配合的,唯有此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成为对社会真正有价值的人。教师要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德育教学不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秦玉友.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基本判断与治理思路[J].教育研究,2018,39(12):81-86.
[2]杨小华.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36):40-43.
[3]凌云志,邬志辉.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学校德育困境及其消解:基于H省70名农村德育校长的质性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8):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