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刍议

2020-11-16张映灵胡栋迪吴明轩闵晓文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7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新常态经济发展

张映灵 胡栋迪 吴明轩 闵晓文

【摘  要】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中坚力量,担负着祖国的未来。近年来,大学生毕业的数量越来越多,经济发展也在发生着改变,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有高速阶段转变为高质量阶段,企业的就业岗位减少,对于大学生人才的需求量减少,因此,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

【关键词】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学生就业

引言

大学生是我国高学历人才,是将来祖国发展的支柱,但是,大学生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困难,就无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投入到社会的发展中,从而也就无法为社会做贡献,不仅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不利,而且还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在进行改革创新,导致大学生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较多企业的岗位达到饱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必须打破传统的就业形势,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就业、创业等形式,解决自身就业困难的问题。

1.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经济新常态中的“新”意味着与以往的经济情况有所不同,新常态的“常”意味着稳定,主要指的还是经济增长的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稳定。经济新常态宣告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发展状态,将进行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新常态也在说明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经济的增速,过去为了还是实现经济的增长,我国一直采取的是超高速发展模式,对于资源和环境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作用。新常态下追求的是中高速发展模式,放慢经济发展的步伐。然后是企业发展中的方式,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主要采取的是粗放式的增长方式,经济新常态下追求的是高效率的集约式增长模式。其次是产业结构,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将有中高端转向中低端,企业的驱动力将由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最后,经济新常态下的资源配置将有市场起基础性作用转向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并且,由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理念转化为包容平等的状态。总之,经济新常态能够有效弥补传统经济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让我国的经济能够持续高效地发展。正是由于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使得企业发生了变化,从而对于我国大学生的就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2.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2.1就业结构失衡

在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问题就是就业结构失衡,很多大学生不能在自己的专业内找到合适的岗位,就业结构的失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地区选学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都选择留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不愿意去一些小城市进行工作,但是北京上海的专业岗位有限度,能够容纳每个学生的专业需求。因此导致很多想留在北上广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找不到对口专业的问题。其次是大学生的岗位选择。“铁饭碗”、“编制”一直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追求的目标。较多的大学生非常热衷于公务员,事业单位,但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数量需求是有限的,不可能接受所有的大学生,从而导致就业结构的失衡。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地区和就业岗位上需求较为集中,使得较多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就业困难的问题。

2.2学校的教育与社会脱节

当经济新常态来临后,企业的发展模式将会进行改变,从而对人才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学校并没有意识到经济新常态对于大学生需求的改变,在教育的过程中,依然采用最传统的模式,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学校培养的人才并不是社会所需求的人才。大学生大部分将来都要走向社会,走向企业,又是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能力都不是企业所需要的,那学生很难在企业里发挥作用。因此,学校的教育与社会脱节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2.3大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

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体现中不能够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主要的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对于一些小企业学生往往看不上,不愿意去工作。对一些大型企业,学生的竞争压力大,自身的素质能力不足也进入不了,从而导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还有些大学生对于自身盲目自信,追求的都是一些高薪水、高待遇的工作,但是在面试的过程中总是落选。

2.4就业信息的不完善

就业信息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就业信息越来越便捷,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的企业信息较多,缺乏一定的规范管理,其中包含大量的虚假招聘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一些企业信息在招聘网上体现的并不是完善,使得大学生对于企业了解不够透彻,使得企业与学生之间彼此错过。总之,大学生与企业之间不仅需要信息的交流,更需要面对面地进行沟通交流,让大学生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让企业能够招聘到需求的人才。

3.新常态下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有效策略

3.1高校的教育要与社会紧密联系

高校虽然以教育学生为主,但是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高校的教育必须要与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够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大学生,从而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高校与社会紧密结合时要注意到以下几点。首先,高校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是不同的,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的专业进行学习。学校要结合社会对每个专业的需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其次,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让大学生在企业里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提早让每个专业的学生了解到自己以后工作的环境,加强学生以后的就业率。最后,高校要时刻关注企业的发展改革,以及对人才需求的改变。例如,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要进行结构和资源改革,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也要进行一定的改變,从而才能够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3.2大学生要认清自己的定位

社会上的岗位千千万万,大学生并不是可能适合所有的岗位。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大学生必须要认清楚自身,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能够妄自菲薄,一定要结合自身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岗位。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以下几点,首先不能够盲目跟随别人。有的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比较盲目,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工作,只能够跟随别人,例如,有的大学生是跟随自己的室友,室友选择哪里他就选择哪里,这样的方式将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其次,不要盲目地追寻大城市,有的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就奔着北京、上海、广州,其他地点都不选择,这样由于地点的限制,难以让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岗位。最后,不要盲目地追求岗位,例如,有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只找国企和事业单位。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自身的能力,还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是否适合自身。

3.3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大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了将来能够找都一个好工作,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要努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够满足将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例如,英语能力在大学生的工作中表现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很多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连四级都没有过,导致很多的学生错失了优秀的企业。若是大学生有自己喜欢的企业一定要先了解到企业的需求,然后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自己将来的面试赢得更多的机会。大学生的就业其实就是对大学生的学习一种检验,努力的人自然能够得到良好的结果。

3.4学校要完善就业信息

在学生的就业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完善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是通过就业信息来了解企业,从而选择自己将来的岗位。在完善就业信息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必须要为学生提供正确有效的就业信息,及时地排除一些虚假信息。就业信息可能会关乎学生將来一辈子的发展,学校必须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其次,就业信息还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学校必须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到该信息。最后,就业信息要具有针对性,就业信息非常多且广泛,为了节省学生筛选效率,教师在就业过程中要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推送合适的就业信息。总之,学校要重视每个就业信息,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保证大学生就业的质量。

4.结语

经济新常态下不仅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校要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为大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并且开展合适的教学方式,还要积极地为学生筛选就业信息,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基业信息。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也要认清楚自身的能力,选择合适的企业和岗位。为了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大学生还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总之,经济新常态下做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朱良全, 张杰, 王启亮. 经济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剖析与对策[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1):176-176.

[2]徐舒宁, 陈为旭.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6, No.352(10):53-58.

[3]郑明月.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分析及引导[J]. 科技资讯, 2020, 018(002):243,245.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新常态经济发展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