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保护区
2020-11-16
现代阅读 2020年2期
“暗夜保护”是近年来国际上许多公益组织提倡的环保概念,其本意是要在纯粹的大自然中寻觅没有工业照明痕迹的暗夜星空。
皎洁月光、璀璨星空,曾是一些人对夜色美景的儿时回忆。如今随着城市的高楼林立及过度亮化工程,人们对夜幕降临的感知不再是仰望天上的月与繁星,而是人为的华灯初上和霓虹闪烁。
近日,南京市城管局、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南京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公众意见征询)》,将南京各区域夜景亮度、光色等分为不同等级,划定“暗夜保护区”,征求公众意见。
对于如南京市这样的现代化都市,因地制宜划定“暗夜保护区”,就是要展现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城市管理理念,其对于抑制过度亮化的光污染危害,维护民众健康与生态平衡,确保人们享受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幸福,不无现实和长远的积极意义。
现实生活中,人们也许会对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显性污染比较敏感,而对由过量光辐射导致的“光污染”危害浑然不觉。事实上,人工白昼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对人类健康、生物平衡及文化美感造成负面影响。
不仅如此,光污染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同样不可小觑。比如,影响动物的自然生活规律。受影响的动物昼夜不分,使得其辨位能力、竞争能力、交流能力及心理皆会受到影响。光污染还會破坏植物体内的生物钟节律,有碍其生长,并会影响植物休眠和冬芽形成,导致其茎或叶变色,甚至枯死。
南京市划定出“暗夜保护区”,就是要人们敬畏自然、珍视月光,保护城市不可多得的暗夜星空。“暗夜保护区”应成每座城市的标配。只有让城市的夜色呈现错落有致、明暗有序的管控状态,才有望让人们感知斑驳月色、淡淡树影、久违星光等视觉享受。
(摘自《北京青年报》 本文作者:郑桂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