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云南少数民族元素用于建水紫陶创新设计的思考

2020-11-16张哲豪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创新

摘要:建水紫陶作为云南最富盛名的陶艺产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但在日益繁荣的过程中,建水紫陶的生产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当下建水紫陶生产中的同质化现象,提出将云南少数民族元素融入建水紫陶的新路径,探讨该路径的优势和意义所在,以期为建水紫陶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词:建水紫陶;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创新;分众化设计;造型装饰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156-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113

一、前言

云南,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就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这片神秘的高原上,流传着“一山分四季,十里分歧俗”的说法,众多的民族和丰富的风俗构成了七彩云南这座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各种少数民族元素层出不穷。少数民族文化也成为云南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

与此同时,这片热土上也诞生了一些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建水紫陶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历史悠久,自清末形成“彩泥刻填”和“无釉磨光”的独特工艺以来,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和改进,成为云南乃至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陶艺品种之一,并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建水紫陶行业重现繁荣趋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知名度不断提升,正处于大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从国内角度来说,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强,日常生活越来越审美化,对于文化艺术品的消费需求大大提升。从国际角度来说,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大大增强,正值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传播,使其走出去面向世界,浸润全人类、造福全人类,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契机。当此机遇期,笔者认为,整合各类优秀传统文化,使各民族各地区优秀文化艺术进行交流与互动,创新结合,优势互补,可以为国家文化注入强大的活力,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文化传播。

因此,将建水紫陶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相结合,使二者共同惠及云南本地人民,并走出去面向全国、全世界的消费者,不失为一条良性发展之路,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好云南文化资源。

二、建水紫陶造型装饰的现状

建水紫陶诞生于有着“金临安”、“文献名邦”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云南省建水县。建水所处的红河州为哈尼族和彝族的聚居地之一,这里有着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同时,在历史上,建水作为滇西南的经济、政治、文化重镇,也被刻上了深深的汉文化烙印,受到了汉文化的极大影响。建水紫陶正是产生于这样的文化环境之中,因此其造型装饰极具汉文化特色,常常以文人书画为装饰,艺术格调高雅,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审美观念。加之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当地文人、画家、书法家大量参与建水紫陶装饰的创作,更加深了建水紫陶作为文人陶、雅陶的艺术特征。所以,如今的建水紫陶造型装饰几乎都以体现汉文化为主要特征。

近年来,伴随着云南旅游业的日益壮大和茶文化的日益兴盛,建水紫陶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产品需求越来越多,产业规模迅速扩增,注册商家与日俱增。但产业迅速繁荣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许多投机取巧、唯利是图的商家进驻建水紫陶市场,导致建水紫陶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复制、抄袭现象层出,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

据笔者之前的实地调研,当前建水紫陶市场上的產品大多呈现出千篇一律的造型和装饰,绝大多数商家都在复制以往的传统经典样式,以传统文人书画为装饰,器型上也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产品创新力严重不足,未能形成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分众化设计制作,亟需更新设计观念,拓展出新的生产制作路径。三、将云南少数民族元素融入建水紫陶造型装饰的

优势

(一)为建水紫陶的创新设计提供思路

如今建水紫陶刚进入大力发展的黄金阶段,产业不断扩大和升级,值此迅速发展之际,如何提升产品质量,树立良好口碑,实现绿色健康发展,使其发展有后劲儿、有持续动力成为紫陶人应思考的一个问题。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笔者认为,建水紫陶若想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和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从产品类别、制作工艺、器型、装饰、色彩等不同方面不断进行创新,突出各家企业自身的独特个性。尤其是在最直观、最被消费者注重的造型装饰方面,必须把创新作为重中之重,结合地域特点和时代特点,在不脱离其文化背景的前提下,进行放心大胆的尝试,在传统汉文化造型装饰的路线之外开辟出其他风格式样。将云南少数民族元素融入建水紫陶的造型装饰之中,不失为一条值得开发的创新路径。

(二)能有效利用地域和环境优势

建水紫陶作为文化陶,其产业与文化息息相关,需要与社会文化进行交流与互动,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唯有跟随时代发展,结合地域和环境因素,进行不断的拓展和创新,才能实现技艺的传承与延续。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着“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之称,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云南的一张名片,如能依托云南的这一有利环境,将其用于建水紫陶的造型装饰之中,打造自身独特优势和卖点,突出其地域特色,可以起到巨大的带动效应,丰富建水紫陶产品类型,凸显其地域和民族文化内涵,提升其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实现建水紫陶的分众化设计制作

当今时代是一个审美分众化的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多层次,文化艺术产品需要对受众群体的审美差异进行研究和区分,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设计,以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变化,适应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云南的特色,也是云南的一个标签,有着大批的“粉丝群体”。将云南少数民族元素用于建水紫陶的造型装饰之中,可以扩大消费群体受众面,吸引一批新顾客,有助于实现建水紫陶的分众化设计制作和销售,增强建水紫陶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实现双赢

当下,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已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而渐趋没落甚至濒临灭绝,探索出一条拯救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之路迫在眉睫。将建水紫陶造型设计与云南少数民族元素相结合,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提议,符合今后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方向,既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又得以使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延续中华文化之根。

将云南少数民族元素用于建水紫陶的造型设计,可以实现双方的相互带动作用,实现双赢。一方面,可以丰富建水紫陶产品的造型装饰风格式样,改善同质化现象,有助于实现建水紫陶消费群体的分众化,同时借助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这张名片更好地对外宣传建水紫陶,有助于建水紫陶产业发展壮大,重塑辉煌;另一方面,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也可以借助建水紫陶为载体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最终实现美美与共的大同局面。

四、将云南少数民族元素用于建水紫陶生产的展望

早在建水紫陶诞生之初,就有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元素的作品。例如,红河学院紫陶学院院长孔明就曾发表论文,对两件清末民初时的紫陶作品——红河哈尼族土司建水紫陶烟斗和彝族纳楼土司黑陶斗进行了解读。红河州作为哈尼族和彝族的聚居地,在建水紫陶诞生初期产出了少量带有当地哈尼族和彝族元素的紫陶作品,其中以烟斗为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建水紫陶的审美功能越来越突出,文人陶的定位日渐得到加强,因此其造型装饰越来越多地选用汉文化题材,表现汉文化审美,而少数民族元素慢慢的被弃用。如今,建水紫陶商家几乎全都秉持着这样的设计原则,展现其文人陶的艺术特色,以文人书画为主要装饰题材,而展现少数民族特色的产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市面上极为罕见。

近几年,随着民族民间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以及云南旅游业中少数民族文化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将少数民族元素与建水紫陶产品结合的想法重新产生。已有设计专业学生探索将建水紫陶与当地哈尼族、彝族的某些元素相结合,例如哈尼族服饰元素、彝绣元素等。但笔者认为,紫陶不只是建水的一张名片,更是云南的一张名片。建水紫陶若要做大做强,走出云南,甚至走向国际,就不能只局限于红河本地的少数民族,而是要将眼光放大放远,充分利用整个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实现强强联合。这不仅对建水紫陶的创新是一个创意性思路,也对云南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

那么怎样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呢?笔者认为,首先,可以把云南少数民族元素作为建水紫陶产品的装饰题材。例如用彩泥刻填的装饰图案展现各民族手工艺品的样貌,如彝族蜡染、白族扎染、傣族剪纸等;或者展现各民族节日盛况瞬间、身着本民族服饰的人物图案、各类民族艺术如孔雀舞表演瞬间、大理三塔景观等等装饰内容。其次,可以将云南少数民族元素作为建水紫陶产品器型式样。有人曾以哈尼族梯田的样貌作为建水紫陶茶壶的器型式样,创意十足。笔者认为可以以各民族民居建筑如木楞房、竹楼、茅草房等作为建水紫陶工艺美术品的造型式样。另外,还可以探索将建水紫陶制作工艺与其他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结合,用于不同产品的创新设计。

五、结语

总之,凸显民族文化内涵是建水紫陶生产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应当做出的一个选择,我们有理由期待其在生产实践中所带来的市场和文化收益。

参考文献:

[1]   孔明.红河哈尼族土司建水紫陶烟斗的装饰图案与文化特征解读[J].装饰,2014(01).

[2]   孔明.解读建水紫陶“彝族纳楼土司黑陶斗”的造型与装饰特征[J].美苑,2013(04).

作者簡介:张哲豪(1995-),男,河北正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