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11-16刘海燕
刘海燕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推行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引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结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概念、意义对其具体展现方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启蒙和开端,对学生奠定数学思维和形成独立的理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的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革新,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承载着的人才培育的作用和目标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当前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学生自主性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与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对自主性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中的原理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应用效果。
一、对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深入认识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际含义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主动发现、探索、解决的一个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因此,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是学生对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的探究,还是其通过延伸自己的自主性从而获得创新意识启发和实践能力锻炼的重要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记忆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综合式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一方传授知识、另一方被动接受知识的关系,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更多的是作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引导者帮助指引学习的方向。在这种学习状况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会大幅度增加,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1]。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本质就是就要通过自己动手、并且结合不断地思考对一个问题进行反复的实践验证,在这种过程中得出与传统的方式不同且效率更高的一种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就是创新。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引导,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的重点不是要学生掌握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而是要提高其整个学科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科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展开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对数学的相关历史、数学家的生平、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以及数学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学习,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具体展开方式
1.创设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问题具体化,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概念和使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分蛋糕为例为学生展示分数的概念,准备一个圆形的纸片作为要分的蛋糕,并将纸片等分为12份,其中一份就是,两份是,三份是,以此类推将分数之间的关系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2.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与讨论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关键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教师结束基本的课堂讲解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和研究。一方面,分组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意识中会产生一种合作与竞争的意义,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分组学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将学生学习的成果直观地展示出来[2]。
3.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究时间对问题进行探究
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并且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完成自身的引导性作用之后将课堂的主要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因此教师在结束对课程的基本介绍之后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和讨论,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成效。从而将课堂短暂的四十分钟变成高效的四十分钟。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且在这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将短暂的课堂变成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覃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赢未来,2018(22):28.
[2]陶建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6)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