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海防古堡:蒲壮所城
2020-11-16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41期
元末明初,浙东南和闽东沿海一带倭寇泛滥,明太祖朱元璋派重臣汤和与周德兴等人经略海防,设置卫所,卫下领所,所又有千户和百户之分,下辖寨、台(瞭望台)、烽堠等。后来经过不断增修,各种城堡、寨、台与烽堠达到一千多处,构成了一条长长的海防线。
如今,这些堡寨多已在岁月中消逝,但仍有一些保存完好,值得探访。
在温州市苍南县境内的蒲壮所城,沿着城墙向前,数十米外便是古城的城门。石块粗砺,石门古朴,仅有大门石拱有近年新修葺的痕迹。资料显示,它上一次修葺是在1987年,距今已有30余年。大门下方的石板路,如今仍是村民们进出古堡的最重要出入口。
蒲壮所城这个名字颇为拗口,其实这个名字来自于其所在的苍南县马站镇蒲城乡。据说,蒲城原是海湾一角,因潮汐而泥沙淤积,渐成菖蒲与芦苇丛生的海滩。1500多年前,在此搭寮垦荒者将此处命名为“蒲门”。
唐宋年间,这里都曾驻军,明洪武十七年,为了防范倭寇,明廷在此修建蒲城城墙。明正统八年,将相邻的“壮士所”城并入,合称蒲壮所。1996年,蒲壮所城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城墙周長达2500米、高约5米的古城,北面城墙靠山,因此未设城门,另外三面各有城门,也各有瓮城一座,用于御敌与关门打狗。威远门是东门,也是正门,南门名为正阳门,西门名为挹仙门。
明初建城时,纵横大路以网格状规划,道路笔直,街巷彼此相通,便于调度和运输。在此基础上又有一条条小街巷,必要时可用于巷战。所以古城面积虽小,路网却密。街巷名字常可见旧时痕迹。如铁械局巷当年是武器库房,马房巷自然是养马之处,社仓巷用来储粮。
因其在清代防御地位已大大下降,同治年间撤防,从此不再承担防御,城防设施渐渐衰败。(据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