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美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新意识

2020-11-16方颖忻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活经验表现形式审美

方颖忻

摘要:按美术新课标教学的要求,准确把握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拓展教材的兴趣点。本文从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角度、探索学生生活经验和表现形式所带来的教与学的新方法,促进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与创新意识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拓宽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与内涵,提升学生审美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经验;表现形式;创新意识;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221-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150

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提出了以下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从事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多年来,笔者致力于在教学中探索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具有较高审美水平与创新能力的综合人才。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的学科,同时,美育是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在教学中,我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包括知识、已获认知)与表现形式融入课题教学中,进行了教学探索与实践,收获了新的教学经验及效果。当代美术教育已融合艺术、人文和科技,审美教育需从娃娃抓起,发挥美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审美与创造意识培养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低年级的美术课程教学新探索。

在小学低年级的美术课程教学中,我试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来增加美术课程知识感受与理解,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来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新意识。经过一个学期的引导,发现学生的作品表现力与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从学生的作品中可明显的察觉他们具有生活经验基础,由表现形式改变所带来的思维转变的创新痕迹十分清楚,以及由此呈现出来的作品审美。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更进一步挖掘学生与生俱来的能力与情感。让他们在长期的美术学习中积淀美术知识,形成美术能力与审美品味,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爱好。

对学生的热爱及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成为我教学探索源源不绝的动力。我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拓宽教学思路,在教与学的方法上下功夫,注重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其发展变化始终离不开生活与社会。在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认知与感知及创新意识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将学生生活经验、表现形式、创新意识贯穿于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动性,拓宽书本内容的局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美术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审美素养。

1.将学生生活经验与课题知识“无缝对接”,增加学生课题知识与生活经验的互动,增强学生感知与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长,在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他们的生活经验逐步丰富,认知水平不断提高。那么,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筛选信息,强化课题学习内容的感受力,加深对事物的认知和感知能力,还孩子们一个轻松的学习美术知识的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到课题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共鸣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氛围就变得十分融洽,教师讲到的知识点,学生很快就能够在所具备的生活经验中筛选到相关的信息,使知识理解具体化,对美术知识的感受随之加强,学生就能够准确的用语言和图像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给教学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在以后的美术课程学习中,学生会主动的将美术课本知识信息和生活经验中的信息对接,进而学会独立思考,学生的认知、感知越来越敏锐,形象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兴趣点在学习中形成了共鸣,学生越学越自信,越学越有兴趣,这样引导还能够有效解决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注意力持续性弱的问题。

2.在教学中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增加表现形式与媒材的知识,促进学生表现的多样性,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绘画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他们敢想、敢画,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兴趣,但也存在缺少表现方法,课堂作业表现力不强的情况,低年级学生美术作品表现形式的引导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教学目标要求,表现形式从学生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表现方法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朝着较强的表现力和创新意识思维训练方向发展,使学生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又不失童真童趣。

二、教师教育思想、教学引导和方法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优秀的教师一定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引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看的转变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运用具有形式、色彩和造型美感的美术作品和儿童美术作品的图片,本身具有视觉吸引力,在课堂中欣赏作品图片,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而且是美术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中,课堂作业是教学效果的有效检验,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通过欣赏教师精心挑选的与课题内容联系紧密,能够表达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图片,通过观看优秀作品的方法来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讲解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通过观察改变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引导学生思维的转变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结合观察方法与表现形式,以美术创作创新性的特征要求,促进学生思维转变,思维的转变对儿童自身的发展与美术作品有直接的影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般都是6岁以上,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明显的身心变化阶段特征,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身体运动协调能力增强,知识储备与间接经验日益增长,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有所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增强。随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引导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创新,使学生作品具有表现和创意元素。小学一年级的美术教材中设置了点线色,你我他的教学单元,这个单元教学,学生掌握点、线、色基本造型技巧及在生活中常见的存在形式,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点、线形状后,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将点、线的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进一步拓宽,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做一些好玩的课堂游戏,请学生站在讲台上观察其他同学在座位上所呈现的点线色的组成形式,然后请学生讲感受。将学生自己作为角色融入课题,增强了学生的感受与对知识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表现形式与创意思维方面,笔者引导学生进行点、线的排列组合、疏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由点、线的排列组合变化而带来的丰富的表现形式的变化,通过学生作品可以看到学生在表现形式、思维方法的进步。

(三)引导学生作品表现方法的转变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和材料,丰富学生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美术课堂练习中,发现很多学生的表现能力被简笔画“简化了”,用简笔画长期培养孩子,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及对生活的感知与认知能力。教师教给学生什么样的方法,就会在学生身上产生什么样的教育结果,方法对作品的面貌具有导向性,“简笔画”的教学有悖于新课标。在教学中我着重从表现方法的改变上来转变学生的思维与表现形式。一是从材料工具的改变进行探索。当前美术材料的丰富性给学生在材料的探索上提供了便捷。在课余,我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可以利用的“废品”,在课堂上经过学生的设计与创作“变废为宝”,成为美术作品。改变了过去学生一盒蜡笔画一个学期的情况,材料的丰富性本身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新鲜感,教师要在材料的性质、效果、使用方法上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多给学生材料的实验与体验机会,感受不同材料表现出来的作品效果。二是,运用撕、剪、拼、贴、画的综合形式,引导学生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在自己探索中学会思考与创意。在每个学期的教学中,我都会结合单元课题,用几个课时指导学生在撕、剪、拼、贴、画的几种形式中选择两种或三种形式来探索,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经过这样专项引导,动手能力越来越强,创意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作品表现力不断加强,美术学习的兴趣越发浓厚。

三、结语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研究与经验,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与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审美与创新意识,丰富了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習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思考。当今,创新已成社会发展进步的驱动力,审美与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学习,静下心来研究美术教育的方式方法,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静待美育之花的盛开,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戴立德.新课标小学美术教学参考第1册[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09

猜你喜欢

生活经验表现形式审美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编辑动态
透射光之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