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的效果分析

2020-11-16邹春艳郑婧张清嵘王丽娜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糖化空腹血糖

邹春艳 郑婧 张清嵘 王丽娜

【摘要】 目的:研究综合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干预组给予综合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預后6个月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BM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管理可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能够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综合干预 健康管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20.23.0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23-0-04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for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ZOU Chunyan, ZHENG Jing, ZHANG Qingrong, WANG Lina.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23): -159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for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Method: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n=4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40).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management. The blood glucose index, diabetes knowledg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 Three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MI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Six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BMI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diabetes knowledge level,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diabetes knowledge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Health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 Longk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Longkou 265701, China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可造成全身大、小血管及神经损害,对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1]。宁光等[2]教授团队发现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很高,分别为11.6%和50.1%。然而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却很少,治疗率和达标率也很低,呈“三低一高”的现状。综合管理是糖尿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不仅可以很好地指导患者控制血糖,还可以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3]。糖尿病综合管理在糖尿病整个治疗中都非常关键,其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整个过程。本研究主要评估糖尿病综合管理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其中男30例,女50例;年龄55~73岁,平均65岁。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不限。排除标准:精神类疾病史;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入院时对两组患者糖尿病基本知识、防治相关知识及平日生活习惯进行调查了解,测量BMI值,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指标。建立患者入组档案,出院时常规出院指导。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管理。给予患者常规糖尿病宣教,即由宣教护士系统地讲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发病机制、血糖的自我监测、合理饮食及运动、用药等相关知识,进行常规饮食和运动指导。

1.2.2 干预组 给予综合管理。分别从强化健康教育、饮食管理、体重管理、运动管理、心理健康管理、用药管理、血糖监测与自我生活管理、中医“治未病”管理等8个方面进行。针对个体制定个体化的食谱、每周运动量、药物的运用等,随访时给予针对性指导。具体如下:(1)健康教育。每月定期举办糖尿病健康教育课程,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个体特点制定不同的强化干预措施,通过讲课、咨询、讨论、知识竞猜、小游戏等形式进行小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高。(2)饮食管理。为每位患者设计个体化食谱,每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定量摄入,配以相应比例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并注意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使其血糖的综合控制目标逐渐达标。(3)体重和运动管理。BMI目标值为<25 kg/m2,采用中低强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3~5次/周的运动原则,不仅可以维持血糖的平稳,还可以控制体重,避免低血糖的发生。(4)心理健康管理。与每一位患者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调查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对疾病治疗是否存在焦虑和消极心理,运用音乐、心理咨询等方式及时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5)用药管理。让患者掌握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掌握危险自救措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6)血糖监测与自我生活管理。住院期间尽早教会患者监测血糖的方法,掌握胰岛素皮下注射技术,让患者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做好足部、皮肤的检查与保护,避免发生足部皮肤破溃和感染。(7)中医“治未病”管理。引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向患者进行讲解教育,以加深患者对疾病预防重要性的理解,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阻碍消渴病的进程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干预期间监测两组患者综合控制目标情况,在干预后每间隔3个月到门诊随访一次,随访时进行糖尿病知识测评和糖尿病自我管理测评,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等综合控制指标。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干预后3、6个月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BMI水平。

比较两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低血糖发生率。

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评价表进行评价,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并发症相关知识、检查治疗知识、中医药防治知识等4项,每项5个条目,正面回答4个及以上条目则为该项目合格。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患者能否合理膳食、有效运动、正确监测血糖、遵医用药、按时随诊来进行评价。能够合理膳食、有效运动,能够坚持测血糖、按时用药、按时随诊即为自我管理能力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BM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低血糖比较

干预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高糖血症能引起机体内细胞黏附因子激活,造成内环境活化氧自由基增加,进而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最终降低血管平滑肌的舒张功能并引起心血管疾病[4]。本研究发现,干预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过综合管理后,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自我管理能力及低血糖发生情况均有显著地改善。干预后3个月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BMI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BM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逐渐达标。干预后3个月时BMI未改善,可能与控制时间较短体重变化不明显有关。对照组在血糖控制上也有明显改善,但不能一味地追求血糖控制目标,ACCORD研究也证实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兼顾并发症的相关情况,糖尿病的治疗并不完全取决于血糖,还需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5]。而且在中医“治未病”的指导下,能够更好地加深对疾病预防的理解。故综合管理不仅仅是对血糖的一个综合管理,也包括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及并发症的控制,以达到降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的目的。本次研究还显示,干预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年来的研究已充分证明,运动能明显降低空腹、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Bordenave等[7-8]的研究证明,运动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谢春玲等[9]亦经过临床观察发现经过综合管理,患者的餐前、餐后血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自我管理依从性也优于对照组,且能够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黄婵娟等[10]通过临床试验发现,通过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体化综合管理能够有效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建立及血糖的有效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经过综合管理,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及血糖相關控制目标均有明显改善,糖尿病并发症也随之减少和控制。大庆研究也证实了生活方式干预可预防糖尿病,且生活方式干预还能减少心血管死亡,带来更长时间的获益[2]。张瑞岩[11]教授认为,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采用综合管理策略,积极做好调脂、控糖、降压和抗栓的综合治疗管理,纠正多重代谢紊乱,才能最大限度地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要加强健康教育,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重视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筛查和干预,通过早发现、早预防延缓甚至阻断糖尿病前期人群向糖尿病的发展,更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对糖尿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综合管理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膳食、有效运动、自我监测、遵医用药、按时随诊等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血糖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6(7):447-498.

[2]宁光,赵文华.中国糖尿病回顾与展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0-22,69-71.

[3]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及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8(12):5-6.

[4]王丽娜.高糖血症、高糖饮食和急性血糖升高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7):140-142.

[5]付裕,刘国良.ACCORD研究与血糖控制目标[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5,11(2):3-4.

[6]罗莎,罗珊,马爱霞.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1(1):32-42.

[7] Bordenave S,Brandou F,Manetta J,et al.Effects of acute exercise on insulin sensitivity, glucose effectiveness and disposition index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Diabetes & Metabolism,2008,34(3):250-257.

[8]林巧美.等长抗阻力运动联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2):40-42.

[9]谢春玲,冯晶,柯晓娥.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综合干预与效果评价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7,38(6):411-414.

[10]黄婵娟,童丽灵,陈萍萍,等.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7,28(17):2916-2918.

[11]张瑞岩.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綜合管理策略[J].上海医学,2019,42(12):715-718.

(收稿日期:2020-06-18) (本文编辑:桑茹南)

猜你喜欢

糖化空腹血糖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减肥好难!餐后血糖大幅下降更易饿
关于空腹的真相一次说清楚
关于空腹的这些真相
天天测血糖仍需测“糖化”
糖友:记得做好血糖日记
常吃煎蛋有危害
空腹喝水
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