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国演义》中悟高中班级管理策略

2020-11-16信亦林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三国演义策略

信亦林

[摘要]在中国,“三国”的故事老少皆知。《三国演义》蕴含丰富的管理哲学和领导艺术,可以为高中班级管理提供许多指导班主任可以从《三国演义》中学到爱才惜才、大胆任用人才、赏罚严明等方法,进而让自己的管理工作更高效。

[关键词]《三国演义》;高中班级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30-0095-0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部《三国演义》让后来人看到了在那段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群雄逐鹿中原、叱咤风云的场景以及经过几番跌宕起伏,最终魏、蜀、吴三足鼎立的精彩故事。看《三国演义》,有人认为讲的是英雄的故事,有人认为讲的是权谋的故事,而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笔者认为其讲的是管理与领导的故事。

一、爱才惜才

每一个优秀的政治家都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发现人才。《三国演义》中的魏、蜀、吴这三个集团的领导人在对待人才上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先看曹操,他虚心纳士,在《短歌行》里就有:“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从中可见他求才若渴。尤为难得的是,曹操在创业之初便能用度外之人,即对有用的人才做到不计前嫌,即使是仇敌也不念旧恶,不加报复,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恢宏大度。例如陈琳,他原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发表了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罪状,直骂到曹操祖宗三代。官渡之战后,陈琳被带到曹操面前,本以为必死无疑,哪想曹操不计前嫌,不仅不加报复,还重用他。再例如张绣,他曾经杀死了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手下大将典韦,可是当张绣投降的时候,曹操还是很高兴地接纳了他,并且封他为扬武将军。曹操还十分厚爱徐晃、关羽等来自敌方阵营的人才。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其实,做班主任的教师应该向曹操学习。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时要有一颗爱才的心,不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不论是支持自己的学生还是反对自己的学生,都应尽可能地看到他们的优点,肯定他们的闪光点。这样做,学生会更感念教师的知遇之恩,并更加愿意团结在这个班集体里。

在工作中笔者接触到了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好不是因为智力的问题,而是因为心思不在学习上,且十分讨厌教师的说教。一旦被教师讲得多了,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开始和教师作对。笔者印象特别深的是08届的一个学生玉某某,这个学生身体素质很好,特别爱打篮球,平时常常因为打球迟到而被班主任批评。哪想越是批评他越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玉某某在同学中很有号召力,经常弄得班里乱糟糟的。高二后,他的班主任换成了一个也爱打篮球的男教师,两人颇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这个班主任总说玉某某是一个人才,很看重他,说他将来必成大器。其实这个男生很聪明,只是学习上缺乏目标。到高三的时候,这名班主任让他去报考空军飞行员。体检过关后,他有了明确的目标,成绩很快就赶上了,最后真的成了一名空军飞行员。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班主任若是能肯定学困生的能力,把他们当作人才来培养,给予他们足够的肯定与支持,便有可能将学困生转变为优秀生。

二、大胆任用人才

我们常常只看到孙权的功绩却忘记了这其中有孙策很大的功劳。孙策临死前跟弟弟孙权这样交代:“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当年,孙策在江东立业兴邦,把内政交由重臣张昭一手办理,以至中原只知江东有张昭,而不知有孙策。对此,张昭一度担心孙策会心存芥蒂。孙策得知张昭的顾虑后,推心置腹地对他说:“当年齐桓公称霸诸侯,那是信任管仲的结果。管仲与桓公有一箭之仇,尚能情同父子,何况你我。你是江东的管仲,我就是天下的霸主。”张昭明白了孙策的态度后更是对他忠心耿耿。反观诸葛亮,虽然在《三国演义》中他被描绘成了“智绝”,可以说事事皆在他的算计之中。可是在刘备去世后,无论他对蜀国上下事务多么费心劳力,也难以挽回蜀国走向下坡路的局势。

笔者认为,作为领导人应该有劳也有逸。劳什么呢?劳在寻找人才。一旦找到并大胆任用人才,领导人一定就安逸了。

班主任做工作也是一样的,事事亲力亲为只会累垮自己,并且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成长,不利于班级的长期管理,甚至会使学生形成一种班主任在就表现好,班主任不在就吊儿郎当的习惯。智慧型的班主任要懂得指挥人干活,要做一个优秀的指挥官。

班主任的指挥才能具体体现在发掘、培养班干部方面。班主任要发掘组织能力强的班干部。若指挥得当,这些人将成为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在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善于捕捉班干部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优势,让每一个班干部的潜能都能得到开发,还要在各种场合为班干部树立威信,为他们开展各项工作做好铺垫。

《韩非子·扬权》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上有所长,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辩惠好生,下因其材。上下易用,国故不治。”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也要因材施用,科学地分配班干部的工作。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18届的某个班级,由于人事调动,高一时就换了几个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这便导致这个班级的学生没有集体感、纪律散漫、学习松懈,班级成绩常常是年级倒数,几乎不能称其为“班级”。高二时,陈老师接手了这个班级。接手后,陈老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精心挑选班团干,将“三观”正、能力强的学生组建成一个管理团队,并且精心栽培,手把手教他们做事。经过一年的努力,班团干都获得了成长,且在班团干的带领下,这個班级变得越来越团结。班长滕某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班干,且能将班里的大小事务处理得很好。高三后期,这个班级的大小事务几乎都由班团干负责处理,如纪律的管理,活动的组织开展等。陈老师由最累的班主任变成了最轻松的班主任。与此同时,日常管理做好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最后这个班的高考成绩在同类班级中排在第一。由此可见一个好的班干团队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三、赏罚严明,注重激励

说起赏罚严明,《三国演义》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诸葛亮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读者都为诸葛亮的铁面无私而动容。诸葛亮认为只要犯了错,就要受罚,但是兵败不一定就是犯错了。因此在赵云战败时,诸葛亮不仅没有罚他,反而还奖励了他,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当时,赵云被诸葛亮派往箕谷,以牵制魏军主力,结果,赵云因为敌强己弱,交战失利。同是兵败,诸葛亮不仅没有惩罚他,反而还重赏了他,这是不是赏罚不明呢?不仅不是,反而更说明了诸葛亮的赏罚分明。因为赵云兵败是可以预料的,本就是敌强己弱,但是在退军时,赵云能够亲自断后,没有丢失任何辎重,这便将兵败的损失大大地降低了。正因如此,诸葛亮要重赏赵云,这既是对赵云的肯定,又是在树立榜样,让蜀汉大军看到一点希望。陈寿这样评价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雖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由此可见,诸葛亮确实做到了赏罚分明。

从诸葛亮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作为领导者,要做到赏罚分明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集团。大到治国、治军,小到管理班级,赏罚分明都是激励士气、取得成功的关键。要做到赏罚分明、公平公正,就要注意赏罚的“据”和“度”。“据”就是赏罚的依据。赏罚要遵循立下的规章制度。只有制定好规章制度,学生才能有“据”可依,并且依“据”行事,同时赏罚也才有实施的可能。赏罚时最忌标准不一,临时起意,因为这样的赏罚学生一定不服。无论是赏是罚,班主任一定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讲清理由,这样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度”就是赏罚的尺度。班主任要把握好赏罚的尺度,不论是赏还是罚都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罚得太重,学生容易失去信心或产生逆反心理;赏得太过,易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且会激起学生的攀比心理。所以说,掌握好赏罚的“度”是一门学问。

在笔者看来,除非是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否则完全可以进行灵活多变的惩罚。例如,笔者带的一个文科班中的学生比较听话,一般没有什么大的违纪情况,偶有宿舍或教室卫生做得不到位导致被扣分的情况发生。笔者在班级中明确了这样的规定:凡是让班级被扣分的学生,就要在班会课上进行表演。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这个班的学生大多内向,不敢表现自己,笔者希望给他们多一些机会学着勇敢一些。这项规定实施之后,效果还是很好的。这样的惩罚让学生又爱又恨。大多学生不会随意违反纪律,如若不小心违反而又被惩罚了,他们也还是能够接受的,他们感觉这是高中生活一份难得的回忆。笔者认为,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明确惩罚的方式和轻重程度,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惩罚。同理,奖励也是如此,若是奖励礼品,不宜过重,其实比起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更能给学生重大的影响。例如,考试结束后可以给成绩优秀或进步明显的学生发奖状,也可以让他们在班会课上分享学习经验。有时候教师的一句鼓励、一句肯定也是很棒的奖励。

《三国演义》写的是一段精彩的历史,留给读者的是品不完的英雄故事。作为高中班主任,应当能从各个方面提取信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班主任可以挖掘《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及领导艺术,从而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情况,以更好地总结、吸取经验,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高中班级管理三国演义策略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班主任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运用
强化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探索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