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天正能量”的文娜:为世界种下善的种子

2020-11-16董颖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杭州能量公益

董颖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对于文娜来说,这月亮便是善和正能量的循环。

今年7月的一天,文娜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辽宁一货车在加油站附近起火,司机冒着油箱爆炸危及生命的危险,独自驾车冲出闹市,停靠安全地带。

这种精神太值得鼓励和宣扬了,和同事们讨论之后,文娜联系了辽宁当地媒体,找到车主孙刚,将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和一万元奖金交到他手上。

在杭州阿里巴巴总部,文娜所在的天天正能量团队,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发现凡人善举并给予奖励。

惊喜的是,这次奖励货车司机的举动被《人民日报》看到,8月5日,《人民日报》就此事点评:“一人行善,社会鼓励,激励出更多人效仿;效仿者又受到鼓励,善的循环于是延展开来……”

“善的循环”,看到这样的评价文娜欢喜又欣慰,这也正是自己所做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杭州?太远了

7年前,文娜曾经考虑过辞职。

那一年,在老板马云的倡议下,阿里巴巴的公益项目“天天正能量”低调上线。与此同时,这个团队的全体成员面临一个问题,他们的工作地点需要从北京搬到杭州阿里巴巴总部。

对一个北方姑娘来说,杭州?太远了。

此外,让文娜对这份工作犹豫的原因,还有当时社会的大环境。那是2013年,新媒体兴起,打开手机,标题党、猎奇类新闻霸持着流量;随便进入北京的一间咖啡厅,人们都在谈论新项目、天使轮、A轮、B轮。在这种浮躁的氛围里,正能量的空间大不大,能不能被认可,文娜内心不确定。

最终下决心去杭州,是“看在工资的份儿上”,文娜开玩笑说。

开始并不顺利。

2013年7月,因为在地铁里捡起了别人扔下的西瓜皮,一位平凡的上海阿姨得到天天正能量的两万元奖励金,这是天天正能量发出的第一笔奖励金。

虽然奖励的初衷饱含善意,但在网络上招来了铺天盖地的质疑,“这也值两万”“作秀吧” “有钱烧的”,还有人在网上质疑:这无疑是给拜金主义泛滥的社会环境推波助澜……

初出茅庐的天天正能量和刚到杭州的文娜,对争议正面回应,希望在负能量的舆论中给正能量找到出口,“如果通过奖励,改变人们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的习惯,其价值可能会超过两百万,甚至两千万。”

那时候,提起自己的项目,文娜总是心里没底。寻求媒体共同发起活动时,被问道:天天正能量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联合我们给人发奖啊?她会一窘,然后说:“要不您去百度上查一下。”“或者去微博上搜一下。”

没有知名度,没有叫得响的品牌活动,是文娜张不开嘴的原因。

2010年,一个不到两岁的小朋友,在西湖边穿着开裆裤,努力跨过铁链,伸长小手臂,费尽力气把空饮料瓶丢进垃圾桶。这一幕正好被摄影爱好者拍了下来。2013年,这组照片被杭州西湖景区管委会评选为“西湖因你而美丽”摄影大赛一等奖。

天天正能量联合多家媒体,在全国范围发起了寻找这位小朋友的活动,还给活动起了个好记的名字“寻找文明豆”。两年后,这位西安的小朋友才被找到,天天正能量在西湖边为他颁发了一份迟到的奖励。

2015年11月,豆豆和其他7位正能量获奖者受马云邀请,成为“双十一”晚会的敲钟嘉宾。

“曾经全国媒体报道的杭州西湖文明豆,被阿里巴巴集团邀请一起去北京,跟阿里巴巴主席马云先生一起进行敲钟仪式,恭喜霍柯嘉小朋友!”通过豆豆爸的朋友圈,文娜时刻关注着豆豆的状态。同时她也在思考和担忧:社会的关注,会不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唤醒”?很具体

让文娜逐渐踏实下来并且有了自信,源于一次次“善的循环”。

2015年3月2日,杭州一位女博主发了个帖子:在公交上遇到两次这位老人了,太感动。每次见他,都是拿着垃圾袋不断捡车上的垃圾,给他让座也不坐。终于跟他攀谈了一下,他说他姓金,82岁了……

这条当时“0转0评”的微博,被文娜从浩如烟海的微博里扒了出来,文娜联系了《钱江晚报》,报社领导也觉得这条线索很有价值。

不到24小时,老人找到了。“我1963年从部队转业来杭州,就觉得这个城市怎么这么美,我一定要让这个城市更美。我举手低头能做到的,为什么不做?”老人的话,朴实、动人。

天天正能量的奖励让老人成了“网红”,发帖的女乘客在原帖下留言回复:“我好久没上微博了,上次也是想让大家看看老人才发的……居然让他火了。真好。”

世间的美好环环相扣。这样的小确幸,文娜也觉得,“真好”。

“公益在于唤醒。”这是马云说的。对于最初接触公益的文娜来说,“唤醒”是个“大词”,因为没有具体感受带来的支撑。

如今,7年时光走过,天天正能量奖励了8000多例凡人善举,投入了近7000万元,从7年前不为人知,成长为一个标志性的公益品牌。

对于文娜而言,“唤醒”也早已不是抽象的“大词”,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事件和感悟。

一次打电话给一位被奖励者,这位在杭州工作的山东“90后”小伙在西湖勇救落水游客,文娜还是惯用的开场:“你可能没听说过,天天正能量是阿里巴巴集团发起的……”小伙子说:“听过呀,我当然知道天天正能量,经常在网上看见你们。”—具体,有时来自这样的小惊喜。

疫情防控期间,浙江缙云八旬的陈锦林夫妇将自种蔬菜免费送路人。当时天天正能量决定给他们颁发“战疫英雄奖”,文娜申请了5000元,被领导追加到1万。她有些不解:这只是路边摆摊送送菜,还有很多去援鄂的英雄和一线的抗疫人员呢。

没想到,虽然老人日子过得朴素,家很简陋,但是他们又将奖金捐了出去。后来,两位老人荣获全国抗疫最美家庭,事迹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媒体報道说,老人是在春风里播下了1万颗正能量的种子。

想想最开始为奖励多少钱而纠结,文娜觉得自己有点儿可笑了。—具体,有时来自这样的小开悟。

网约车司机乔师傅做生意被合伙人骗了,欠了债,来杭州开网约车,只为早日还清债务。疫情防控期间,他坚持出车,免费拉了不少乘客。被天天正能量“看见”,是因为他每天免费接送医生上下班。接到文娜的电话,他最初的反应是“有点伤感情”,因为自己“什么都不图”。文娜用了半个小时,说服他接受奖励,之后,又劝他不要转捐。这是她唯一一次劝阻当事人转捐。

报道出来后,很多人给乔师傅送上祝福。他给文娜发了一句话:感谢你们,让我体会到了助人的乐趣,加油。—具体,有时来自这样的小感动。

“能感受到,被信任,被看见,是对于这样一个异地谋生的网约车师傅的意义。之后,他一直问在老家居家办公的我什么时候回杭州,他要免费接我,当然我没让,但我知道这是他表达感激的方式。”文娜说,“像乔师傅这样的普通人何止万千。他们可能会多多少少面临着生活中不堪的一面,但生命的信条里,始终放着美好的一面。”

这也是7年来,数千个日子里,让文娜感慨最多的一点。

六便士?看月亮

唤醒真诚与善良,感动世道和人心,是天天正能量成立时被赋予的使命。这个严肃而厚重的使命,被揉软掰碎融进了细节里,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看不见的地方,催生着改变和善的循环。

“当你手里拿着锤子的时候,眼里便都是钉子。”7年间,文娜眼里的尘世,褪去了浮躁,处处都有人性中素朴又神圣的光辉。

2019年10月,辽宁鞍山市东北育才学校的初中生赵一锦捡到几万元现金,在路边等失主一个多小时。那是失主借来看病用的“救命钱”, 少年的拾金不昧,救了一个家。

天天正能量颁发奖励后,还一直关注这个少年,如今他不仅加入了学校的志愿者服务队,平日也常常助人为乐。今年7月,赵一锦在刷题时意外刷到自己—他的事迹被选入了北京、山东等地的试卷。

这些发现,对文娜来说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起了平常而琐碎的工作。她想,善本身就根植于大家心中,无非是获奖、高调表扬这个举动,赋予了他们更多自信和勇气。这也像她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轨迹。

2018年8月,在一次会议上,文娜再次见到长高长大了的小学生豆豆。他在台上发言说:“其实那张照片上的事情,我早记不清了,当时太小了。但是长大后再看到当年那张照片,我也很感动。因为天天正能量,因为叔叔阿姨们的赞许,我知道,自己做了件对的事情。”

这次见面,看到台上的豆豆,文娜没了当初的顾虑,只余欣喜:当年在孩子心中种下的种子,发芽了。

她觉得这么多年,自己也收获了很多。单身来杭,因为天天正能量的工作,遇到合适的人、结婚、生子,现在是个四岁半女孩的妈妈。“来的时候很犹豫,没想到收获这么多。”

先生对文娜的工作非常支持。虽然开始时有些不解,不明白做公益怎么每天那么忙……“他们理解的公益是闲散的,边缘的,可有可无的。”文娜笑着说,“不明白我们做的是一份跟时间赛跑、永远追新闻的工作,不明白我们对第一时间把奖励送达当事人手中的追求,但现在渐渐明白了。因为先生本身也是一個很有公益心的人,自己也热心助学。”

最初看在钱的份上来的杭州,文娜说服自己,就是去打一份工啊。而现在,这份工作早已融入生命:“老朋友老同学问起,都是你现在阿里P几?也不能告诉他们说,我在阿里三号楼的电梯间打了个电话,听到获奖者的快乐,给我自己感动到想哭……这种话,跟谁说都觉得很矫情。但是可以这样说,这份工作带给个人的很多价值、收获,不是语言所能够形容的。”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说: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对于文娜来说,这月亮便是善和正能量的循环。

(感谢浙江省杭州市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杭州能量公益
正能量
公益
公益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公益
杭州龙井茶园
公益
杭州旧影
正能量描绘词
正能量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