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四大挑战高技术产业需要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2020-11-16张于喆杨威郑腾飞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高技术价值链供应链

张于喆 杨威 郑腾飞

2020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面临着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和企业生存方面的重大挑战。为此,必须夯实基础,提升技术可得性;优生态,提升产业根植性;补短板,提升企业适应性;强合作,提升环境稳定性。

一、我国高技术产业面临的四大挑战

(一)出口管制引发的供应链挑战

随着对我国角色定位的转变和国外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的日益盛行,美国对华战略已经步入长期的“战略竞争(遏制)”时代,试图达到从经贸关系、人文交流到高科技领域的全面脱钩。特别是美国将越来越多的中国高科技公司与机构列入其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试图从供应链入手,遏制我国高科技发展,维护美国的科技领先与全球主导地位。2020年4月28日,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发布两项最终规定和一项拟议规定,对《出口管理条例》进行修订,两项最终规定的生效日期为2020年6月29日,这称为史上最严对半导体出口管制。5月份以来,美国商务部密集公布针对华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我国多家实体机构出口管制举措,涉及人工智能、信息网络与精密制造等广泛领域。

可以说,出口管制作为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通过对相关法条的一系列修改,表层目的在于通过“锁定目标、精准打击”,保障美国国家安全利益;深层目的则在于通过控制核心环节,通过切断供应链、阻断技术出口等手段,竭力破坏我国供应链稳定性,进而有效遏制中国具有战略性的高技术产业竞争与发展。具体而言其目标有二项。一是短期内会给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链中对欧美依赖较强的薄弱环节带来“断点”风险,特别是对那些需要从美国购买半导体设备、材料加工、电子电信、信息安全、传感器和激光器以及推进装置的国内企业,将带来严峻考验。二是在全球竞争加剧和创新泛在的时代,美国通过出口管制等措施将会迫使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技术合作研究进一步“脱钩”。美国不仅利用国内法的长臂管辖针对中国高技术企业进行“断供”和投资限制,同时还通过外交途径鼓动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对华进行技术围堵,试图建立“技术铁壁”来孤立中国,使得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逐步内卷化。同时,中美之间的摩擦将会更加凸显我国关键软硬件的突出差距,即使我们可以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也必将在中长期内大幅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成本。

(二)限制外资准入引发的价值链挑战

2020年以来,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地区)又纷纷以疫情和国家安全为由,收紧外商投资审查尺度以提升外资收购本国企业的难度。例如,2月13日,美国财政部发布外国投资安全审查的新法规,赋予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外国投资者涉及特定领域的非控股交易进行审查的权力。4月8日,德国联邦内阁决定修改《对外贸易和支付法》,旨在阻止遭受疫情打击的德国企业被外资趁机收购。5月8日,日本宣布收紧外资投资,对外国投资者向日本国内上市企业出资加强限制,涉及了武器及核能、网络安全、可转为军用的通用产品等12个领域的518家企业。

发达国家围绕重点产业、产业关键环节以及外商投资等方面,重点加强特别是针对特定国(中国)的外资准入限制,不断强化防护举措以提升自身的经济安全防护能力,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带来严重挑战。从发达国家限制外资准入重点领域来看,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构筑新的贸易壁垒来阻滞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对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形成阻隔效应,进而遏制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攀升,使我國高技术产业陷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下降和分工位置不高的双重困境。从创新链和价值链的互动来看,发达国家限制外资准入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价值链需求端的影响较为明显。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创新链的需求端对发达国家出口依赖度较大。且由于我国高技术产业主要以加工贸易形式嵌入全球价值链,进口端和出口端“断链”风险“同频共振效应”较大。特别是以航空航天、光学影像和医疗器械、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出口需求相对较为集中,该类行业出口价值链“断链”风险最大。另外,从技术进步路径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技术溢出,发达国家外资准入限制,将对我国构成技术溢出壁垒,压缩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合作空间,增加了创新成本、技术升级难度,降低了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深度与广度。

(三)外资企业外迁引发的产业链挑战

受国际环境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各国都在追求独立、完整、安全的产业链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对制造业“空心化”所可能造成的后果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强化了改变“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的紧迫感。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提出政策建议,美国企业从中国回迁美国的,全额报销厂房、设备、知识产权、基建、装修等所有费用。日本经济产业省推出了经济救助计划,其中“改革供应链”项目,专门列出24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8亿元)资金,用于降低、替代对单一国家依存度高的零部件、材料的使用量。这也促使更多外企采取“中国+X”策略,作为分散供应链风险的一种方式,同时挖掘多元市场机会。根据《日经亚洲评论》的报道,谷歌和微软正将其新手机、个人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

虽然发达国家特别是美日等国的“逆全球化”意愿相对强烈,由于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短期内构建出独立的产业链和工业体系,并发生逆转性变化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尽管当前外资企业外迁的问题并不突出,但从西方国家对全球化的做法以及跨国公司的反思可以推演出,全球产业链将在纵向分工上趋于缩短,在横向分工上趋于区域化集聚,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部分外资企业外迁将不可避免,需要提前研判其风险。一是关键原材料、零配件、中间投入品、组装环节尤其是医疗医药等的跨国公司可能会搬迁回本国,以形成本国的自主可控产业链,这将严重威胁到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二是一些供应链容易受突发事件影响的产业,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集中于某一区域,而极有可能是分散布局在全球各个主要国家,这部分企业外迁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增长及就业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三是受贸易保护主义、经贸摩擦、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流等因素影响,部分在我国根植性不深的跨国企业外迁,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链条式外迁,将容易破坏我国产业体系完整性,引发产业空心化风险,进而影响我国产业链安全。

(四)需求不足引发的企业生存挑战

需求下降和市场恢复缓慢是当期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海外疫情蔓延叠加国际贸易摩擦、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等因素,使得全球贸易受阻,外需的收缩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冲击恐将持续显现。考虑到疫情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世贸组织4月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可能大幅缩水13%到32%,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量仍将延续大幅下滑趋势。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供应链全球化布局、产品外销比重较大,海外市场对企业的影响巨大。订单不足,是目前企业生产面临的首要问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4月PMI调查中,高达57.7%的企业反映订单不足,部分制造业企业反映新签订的出口订单锐减,甚至已开工生产的订单被取消。

当前,有无订单已成为中小微高技术企业能否生存的决定因素,对于中小微高技术企业来说“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活下去”以后才能求得更好的发展。据清华和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的结果显示,有85.01%的企业账面上的现金流维持不了3个月,仅9.96%的企业能维持6个月以上。尽管当前我国经济在加快恢复,但国内消费疲软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叠加海外市场持续萎缩影响,需求不足必然使企业无法吸纳更多就业。中小微企业是稳定就业的压舱石。统计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吸纳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如果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因为疫情冲击而“枯萎”甚至“死亡”,那么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就可能从短期延伸为长期。因此,这就需要做好“保”的文章,保住企业这一市场主体,就能守住不发生成规模倒闭的底线,牢牢掌握保就业的主动权。

二、政策建议

(一)夯实基础,提升技术可得性

1、加强基础研究支持力度

在以自由探索驱动的纯基础研究活动之外,要加强对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导向的基础研究活动的支持,人工智能、重点基础材料、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等重大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给予长期支持。对从事纯基础研究或以国家战略任务为导向的国立科研机构,应建立机构式稳定支持的保障机制。

2、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找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中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薄弱环节,组织力量开展集成研究、协同攻关。着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并“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科技保密能力建设”,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形成自主可控的发展能力。

3、加快推进国家试验室建设

立足于为国家层面的重大科技创新、重要安全风险提供科技支撑,在关系国家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精心策划布局国家实验室,突破科学前沿、迎接战略挑战。借鉴军队改革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院系大调整的经验,强化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加快制定“一揽子”的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以加快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进程。

(二)优生态,提升产业根植性

1、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便利各类创业者注册经营、及时享受扶持政策。加快统一市场建设,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贸易壁垒,以“新基建”推动高技术产业所需要的营商环境再优化,加强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国内高技术产业价值链的建设,推动区域性产业集群协同联动发展,鼓励形成更多的国内经济循环和联系,适度替代全球价值链弱化的负面效应。

2、改善竞争环境

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以竞争中性原则推动各所有制主体实现市场准入、财政税收和金融借贷方面的地位平等,持续加大对内开放,破除竞争性领域显性和隐性壁垒,减少民营企业准入限制,以促进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培育创新者、淘汰落伍者,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3、發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

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以集成创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以规模采购加强对国内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导入,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构建高效畅通的高新技术产业内部循环,以内部循环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外部循环,加速内外大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能力的有效对接,逐步形成内外良性互动、内部自成体系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生态。

(三)补短板,提升企业适应性

1、持续推进技术人才平台建设

支持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脑机接口等各类技术平台建设,加强平台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及共享,通过跨界、跨境合作,推进市场主体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多元化合作、紧密化融合,不断提高产业链弹性。加快推动企业创建全球性的人力资源整合平台,面向全球大力引进带着重大项目、带领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快人才引进效率、扩大人才引进规模,着力凝聚广泛力量。

2、加快推进重大进出口交易平台建设

发挥线上广交会、阿里巴巴e-WTP等在线交易平台的作用,积极建设新型国际交易平台,深度挖掘国际、国内跨境交易大平台的“链主”作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东北亚、东盟等国家及区域之间的生产网络联系。依托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共同组建全球采购平台,促进信息共同交流,加强行业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努力保障重要产品供应链安全。

3、增加小微企业资金供给

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出台更多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创新政策。放宽中小企业获取信贷融资的门槛,借助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鼓励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提高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针对性,丰富抵质押物类型,在盘活小微企业资产过程中增加对其信贷支持。

(四)强合作,提升环境稳定性

1、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宣传

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和手段,着力宣传我国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的政策、成就,加强宣传针对性,提高宣传艺术,采取“相通的语言”,注重对外宣传话语体系兼容并蓄,力戒空洞说教和强加于人,努力创造良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国际舆论环境。

2、深化科技创新合作

通过与外部环境之间实现创新资源的良性互动,推动自身创新速度、创新能力、创新绩效的有效提升以及研发成本的有效降低。以实施外商投资法等为契机,切实加强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产权保护,聚焦关键技术以及应用技术瓶颈,加强与日本、欧洲科研机构合作,吸引境外原创技术孵化落地。

3、加强重点国际区域合作

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等自贸谈判,发挥中国在生产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优势,加强与日韩半导体及相关产业领域中头部企业战略合作,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航天、光学影像和医疗器械等创新链薄弱环节,支持企业开展创新合作,共建东北亚高技术产业供应链和创新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友好国家、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

猜你喜欢

高技术价值链供应链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集聚效应突出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价值链重构》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