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20-11-16王芊
王芊
摘 要: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沟通交流的方式。在不同文化和信息的冲击下,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思维取向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一些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念,受到影响。本文研究生活实践中党员思想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价值观多元化 大学生党员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党员的思政意识,直接关系到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推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受到了一定冲击。这对高校党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部分党员思政观念存在的问题,研究其原因,从健全相关制度加大监管力度、运用网络技术创新思政教育、发挥高校党组织引导作用、将理论教育践行于社会活动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一些大学生党员思政观念状况
多元化价值观念是指人们由于接触的思想教育和文化领域不同,产生了对同一事物了解、认识、辨析上的差异,即两个以上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观念[1](168-170)。当今社会是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时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观念向我国输出。西方的理念、主张和意识,通过网络途径和产品输出,与我国传统思想发生碰撞,使一些人对事物的看法、判定朝着多角度方向发展。大学生经历并感受着这样的价值观念转变。高校思政教育,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作为高校党建重要组成成员,党员大学生必须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从各高校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党员能保持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观念,整体水平较高。在经济发展浪潮和行业激烈竞争中,能够拥有正确的立场和观念分析判断各种经济现象和市场行为[2]。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坚定党的领导地位,怀着爱国之心、敬业之情、诚信之意、友善之德投入我国文明社会建设中,贡献出重要力量。在与人交往中,能怀着平等、公正的态度基于接触的每个人以微笑和友善。在自我价值定位的追求方面,他们怀着坚定的信仰,从各种渠道获取成长所需要的资源和养分,不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和提高操作技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党员大学生入党后放松自我约束和完善;部分大学生党员在集体活动或团队建设中,未能积极主动地引领普通同学完成社会实践、发挥党员的带头和协助作用[3](96,98)。
二、影响这些大学生党员思政观念的因素
(一)经济浪潮下的物质冲击。
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物质条件的改变,影响着一些大学生的思维观念和判断标准。经济体制、文化建设和思想观念发展,是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逐渐接触和了解商品和利益的价值。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被物质蒙蔽了双眼,只看到自我价值和利益的重要性,忽略集体的利益,在价值选择中迷失自我,使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趋势[4](241-242)。
(二)新媒介下的文化影响。
新媒体技术满足了现代人们对信息海量化、便捷化的需求,尤其对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来说,新媒体成为生活中的个性化展示平台。新媒体成为表达观点、宣泄情感的重要载体。但是,网络世界的信息纷繁复杂,包含一些不健康的资讯和内容,需要大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政治认知辨别和筛选信息[5]。
(三)教育的某种滞后性。
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在核心基础上不断扩充完善,形成历史的、系统的工作内容[6]。但在新的背景和素质要求下,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还是按照以往的教育形式、宣传途径和资源内容进行。这种滞后性,对大学生党员品德树立和政治观念形成产生了影响。在党员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方面,不但要靠大学生党员的约束性和自觉性,更要提供制度支持。高校应当对大学生党员的后续培训和监管考核,提出明确规定和条例。
(四)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局限性。
当代大学生党员多是“90后”和“00后”,因为自身年龄限制,经历的挫折和困难比较少,社会经验还有待丰富,尚未对党的理论基础知识、发展历程有深入体会。另外,因为整体入党时间較短,还没有太多机会真正接受考验和锻炼,在规律认知和教训体会上还不够深刻。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健全相关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党组织的重要成员,在思想品德树立和政治观念认知方面要保持先进性和时代性,自觉融入新的时代发展中,了解社会发展方向和新鲜事物,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扩充知识储备,在理论和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在大学生申请入党把控方面,要综合评定学生的在校成绩、日常表现和思想素养,确保入党积极分子的纯洁性,同时加强入党之后的再教育工作,保持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储备和品质素养。在党建教育工作中,健全和完善相关培训机制,规范培训流程和考核,不仅要定期举办全员理论知识学习和经验探讨,更要对学习结果进行测评,保证培训的实效性。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对思想懈怠的党员要批评教育,对表现良好、做出卓越贡献的党员要及时表扬和奖励。
(二)运用网络技术创新思政教育。
一是将教育工作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思政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政治、思想意识和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于党建工作,思政教育内容要走进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丰富和创新思政工作内容,让其具有生活性和时代性。二是将网络信息技术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学生党支部可以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上设立思政教育板块,推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融入图片、文字,展现国家最新理论和思想,赋予思政工作时代性、趣味性、生动性的特点。
(三)发挥高校党组织的引导作用。
校园党组织在大学生党员思政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党员作为党组织中的“资深前辈”,不仅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党的思想理论和新时代各项方针政策,更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引用经典案例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具体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坚定政治信仰和立场,能够为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贡献出力量。
(四)将理论教育践行于社会活动。
党员教育工作不仅要注重和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更要发挥出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让大学生党员通过多元化活动方式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内化,丰富阅历,总结丰富经验,体会作为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学校要定期开展教育讲座和宣传活动,比如:时事热点探讨、方针政策宣传、基础知识竞赛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把历史经验和时代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大学生党员要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具体环境中锻炼个人领导和配合技能,提高综合素养,比如:学校各社团建设、体育赛事、校庆、迎新晚会和毕业典礼等校内重大活动和寒暑假工作见习、社区活动和公益活动等校外实践。
四、结语
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提出健全相关制度加强监管力度、运用网络技术创新思政教育、发挥高校党组织的引导作用、将理论教育踐行于社会活动四方面的建议,以期优化和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政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认知和综合素养,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程荣晖.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9,000(011).
[2]陈军,胡新颜,熊茜.价值观多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2).
[3]邢婧.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多元化的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新闻传播,2017,000(004).
[4]刘正之,李国忠,朱丹.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8).
[5]栾卓.大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
[6]敖焱鹏.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考[J].教育,00089-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