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发展“内生动力

2020-11-16唐踔

宁夏党校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内生动力脱贫攻坚习近平

唐踔

摘要:脱贫攻坚需要激发和增强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要确立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体地位,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扶贫先扶志,贫困群众必须树立脱贫的志向和信心;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让困难群众具备脱贫的智慧和能力;脱贫攻坚要依靠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勤劳致富。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发展内生动力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关键。

关键词:习近平;内生动力;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0)05-030-007

2020年6月8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调研。在吴忠弘德生态移民村,习近平强调,贫困群众需要“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1]。2012年12月,在河北省革命老区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习近平明确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2](P131)“只要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激发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内生动力,……我们就能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2](P139),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不如此,扶贫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的无偿救济或社会“输血式”帮助和扶持,虽然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让贫困群众脱贫乃至致富,也有可能让贫困村“旧貌变新颜”,但是,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如若未能实现自身脱贫动能的转换、没有激活和增强其脱贫内生动力,势必难以巩固扶贫成果和实现自身稳定和持续的发展,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和根本性地脱贫。所以,扶贫要把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摆在突出地位。

一、确立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主体地位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民者,国之根也。”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3]。人民创造历史,与其说是个别杰出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动机。[4]革命导师列宁也充分肯定:伟大而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明确揭示和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中的绝对主体地位。

中国近现代历史也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基本依靠力量和动力源泉。习近平强调,发挥好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作用,“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6]“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1]这体现了习近平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肯定。不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对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铭记这一点: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国发展进步是人民群众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这场空前绝后的伟大脱贫攻坚战主力军和动力源泉只能是人民群众。

(二)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发展主要是事物自身的发展,事物的内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决定因素,而外部矛盾即外因只是事物发展的外部因素和条件,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主导作用,仅仅起到加速和延缓的作用。从本质上讲扶贫事业是贫困群众自己的事业,因此,打赢脱贫攻坚战主要依靠贫困群众自身。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人民群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脱贫攻坚战中,人民群众仍将一如既往地充当和发挥着主力军的角色和作用。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2](P134)因此,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都要“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2](P141)。

脱贫攻坚不仅需要政府与人民群众协同发力,更要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既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人民群众自身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发动的攻坚战。习近平告诫道:要“防止忽视贫困群众主体作用。”[2](P134)“党和政府有责任帮助贫困群众致富,但不能大包大揽。”[7](P37)在解决贫困这个问题上,不仅要靠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外力帮扶,更要靠贫困群众自身动力的激发和贫困群众自身的主观努力。

(三)尊重贫困群众主体地位,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历史唯物主义昭示我们,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支援淮海战役前线的小推车、安徽小岗村的“红手印”、华西“天下第一村”……,一个个历史经典杰作都毫无例外是广大人民群众主体能动性的创举和智慧结晶。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新时代的脱贫奇迹,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革命导师毛泽东很早就说过,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有时往往甚至是幼稚可笑的,如果不了解和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能获得起码的知识。习近平也告诉我们,“群众参与是基础,脱贫攻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2](P140)“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8](P13)因此,要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虚心和诚恳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人民群众取经。

贫困群众既是扶贫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因而只有贫困群众自身最懂得他们贫困的根源是什么,也最明白他们实现脱贫最缺什么。政府工作人员和扶贫干部必须深入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当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眼睛向下,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诚恳向人民群众请教,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扶贫工作。一定要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扶贫活动和扶贫项目都要紧紧围绕贫困群众需求来开展,要大力支持贫困群众的扶贫方式方法创新,“上级部门要深入贫困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要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瞎指挥。”[7](P50)“拍脑袋、瞎指挥”既不能助力贫困群众脱贫,也打不赢脱贫攻坚战,最终也实现不了共同富裕奔小康的伟大目标。

二、脱贫攻坚贵在立志,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

(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同时也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积极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而消极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的原理昭示我们,在扶贫开发工作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和重视贫困群众的主观意志和主观能动性,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志向、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因为,外部环境和条件充其量只是脱贫的外因;而贫困群众坚定的脱贫意志和脱贫信心等内部条件即内因,才是从根本上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之道。

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尖锐指出:扶贫过程中,有些地方不太注重调动贫困群众自身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味地送钱送物和“输血”,助长了某些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导致其只知一味地伸手要,“‘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俗话说,救穷不救懒。穷固然可怕,但靠穷吃穷更可怕。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7](P37-38)因此,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发展、脱贫致富必须首先帮助他们树立主动脱贫的志向,彻底丢掉“等、靠、要”和坐享其成的落后意识和思想观念。

(二)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

贫困群众只有树立坚定的脱贫意识、心理,并付诸行动、真抓实干,才能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习近平指出:“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7](P15)2012年12月,在河北省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习近平指出,贫困群众“要坚定信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9](P17)习近平尖锐地批评了扶贫过程中一些错误的行为:有的贫困户,国家给其修建了大棚,却还等着政府买种子买机械、供肥料供技术,连换个草帘都指望政府干;有的地方低保补助水平较高,低保户什么都不用干,有的人躺着吃低保;有的人发展产业不积极,争当低保户倒是很积极。[7](P37-38)如此一来,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变成了养懒人的政策,完全变了味。在享受到党和政府扶贫利好政策带来的惊喜之后,有些困难群众内心滋长了“等、靠、要”等坐享其成的思想意识,以穷吃穷、靠贫吃贫,甚至以当贫困户、低保户为荣,心理意识完全扭曲和不正常,简直就是误入歧途,误国又误己,必须彻底摒弃。因此,扶贫要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观念和意识。

(三)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志气、增强其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习近平指出,“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8](P2)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志,从思想意识上拔掉贫穷的根子。因为,“精神状态是动力所在。”[10]习近平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克难制胜不竭的力量源泉。[1]要跟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讲明一个道理,“不能因为定为贫困县、贫困地区,就习惯于讲我们县如何如何贫困,久而久之,见人矮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产生‘贫困县意识”。[8](P68)地区贫苦不是真正的贫穷,可怕的是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贫困意识,只有彻底抛弃贫困意识、自卑意识,树立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才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2013年11月,在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习近平鼓励干部群众,“十八洞村要脱贫,最缺的不是钱,而是从根本上改变‘等靠要思想,大家要提起精氣神来,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11]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要树立这样一种精神状态,贫困而不失志,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脱贫的志向,贫困群众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摆脱贫困。真正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困,有的贫困群众以贫困户为荣,不愿脱贫,争当贫困户、低保户。习近平一语道破扶志的重要性:“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7](P38)因此,要做好贫困群众的教育宣传工作,帮助其树立脱贫的信心和自力更生的观念意识,使其从内心产生脱贫的动力,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三、对贫困群众要注重扶智、治愚和提高就业能力

(一)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

扶贫发展中的“扶志”说的是贫困群众自身要有脱贫的志向和志气,扶贫发展中的“扶智”指的要帮助贫困群众提升智力素养和技能水平。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扶贫开发,……提升贫困群众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7](P50)。对贫困群众而言,摆脱物质上的贫乏也许还不是摆脱贫困最重要的,而摆脱脑海中智力、思路和技能的贫困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2](P140)2015年9月,在给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接受培训教师的回信中,习近平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2](P133-134)2012年12月,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工作时,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道:“治贫先治愚。……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9](P24)

(二)实施教育精准脱贫战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贫穷就像传染病,因为贫穷是可以传递的。脱贫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要想改变贫困群众的贫穷现状,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链条,重视和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对贫困群众尤其是他们的后代进行教育是最重要的举措和途径。习近平十分重视通过教育解决贫困问题。1990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指出:“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8](P173)习近平强调,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思考教育问题,办好闽东的教育,因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7](P42)“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2](P133)尤其在教育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要彻底拔掉穷根,必须把教育作为管长远的事业抓好。”[2](P137)

对许多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来说,贫困之所以长期存在难以根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贫困出现了代际传递。在造成贫困代际传递的众多因素之中,缺乏必要的教育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找到了缺乏教育这个“贫根”,就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对贫困家庭来说,下一代要过上好的生活,不再传递上一辈的贫困,有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前提,而有文化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接受教育。习近平强调:“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12],“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13],从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三)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习近平深谙此理,他强调通过扶思路、扶知识、扶技能,提升贫困群众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使贫困群众具备脱贫致富的技能。2015年2月,在陕西延安干部学院,习近平主持召开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座谈会,他对来自陕、甘、宁三省的市、县委书记说:“俗话说得好,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要加强老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授之以渔,使他们都能掌握一项就业本领。”[2](P133)2014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扶贫过程中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2](P133)2015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指出,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就业能力,想方设法开辟“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2](P133)2020年6月,在宁夏考察闽宁协作的扶贫工厂车间时,习近平对车间负责人说,兴办扶贫车间,目的就是为了扶贫。工厂要坚持扶贫性质,多招收困难乡亲就业。[14]

习近平借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古语来强调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通过加强对贫困群众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掌握脱贫致富的职业技能,提升其就业能力,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如果贫困群众都有自己抓鱼的本领,有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那么,贫困群众就业能力就能提升,收入状况就能得到改善,就能更好地更彻底地摆脱贫困、防止返贫,真正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因此,要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以提高贫困群众的技能和就业能力。

四、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需要真抓实干、因地制宜

(一)贫困群众脱贫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告诫道:扶贫开发要“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15]对此,习近平深以为然。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想办法让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心热起来、身动起来,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鼓励贫困群众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7](P49)2013年7月,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努力想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是党和国家追求的目标和工作的方向,“但并不是说党和国家要大包大揽。要鼓励个人努力工作、勤劳致富。”[2](P132)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工作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7](P50)2016年7月,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就能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2](P139)

2020年6月,在宁夏考察调研脱贫攻坚时,习近平又一次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有党和政府持续努力,有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幸福。[1]可见,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政府不能包打天下,政府的责任和使命主要是做一些保基本、基础性、普惠性的工作,政府不要对贫困群众做过高的难以实现的承诺,要“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16]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主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攻坚不但需要志气和智慧,而且需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再好的蓝图、再好的想法和思路,不去行动和实干只能是海市蜃楼,不可能变为现实,唯有真干、苦干、实干才能甩掉贫困的帽子。因此,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的生活。

(二)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脱贫攻坚发展策略

2013年11月,习近平不辞辛劳驱车来到偏远的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调研扶贫工作。一般认为,就是在湘西十八洞村,习近平最先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同时,在此间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十六字“精准”扶贫要求,即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在与干部群众座谈时,习近平强调,贫困地区要发展要脱贫,就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这个地方适合种什么作物、适宜养什么动物、从哪些地方可以实现增收脱贫,贫困群众自己和扶贫干部都要想清楚弄明白,这样才能找到脱贫致富的好路子。[11]

2012年12月底,在河北省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习近平指出,自然条件差些、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这些不足和弱势也许在贫困地区客观存在,但是,贫困地区也有自身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因此,扶贫“只要立足有利条件和优势……就一定能改变面貌。”[9](P17)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说道:“现在,许多贫困地区一说穷,就说穷在了山高沟深偏远。其实,不妨换个角度看,这些地方要想富,恰恰要在山水上做文章。……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7](P50)可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本区域本地本乡特色,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增产增收,将特色转变为优势,实现就地脱贫致富。

(三)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十分重视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并在不同场合对此给予多次强调。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就一定能改變(贫困)面貌。”[9](P17)扶贫开发这项伟大的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脱贫攻坚这项伟大事业的最大特色和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但是,扶贫开发仅有党的领导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周密推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参与和积极行动。扶贫工作和扶贫事业中的“人民群众”不限于贫困群众,这里的“人民群众”还包括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各界人士等等。

因此,在扶贫攻坚战中,首先要重视和发挥好各级扶贫领导干部的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2020年6月,在宁夏考察调研脱贫工作时,习近平指出,要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奋斗精神,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习近平指出:“县委书记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县委书记在发展上要勇于担当、奋发有为。”[9](P67)在全国首个扶贫日,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要“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能动作用,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2](P34)其次,扶贫攻坚要充实基层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发挥其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农村基层干部是扶贫工作的一线队伍,这些人就工作和生活在贫困群众中间,与贫困群众接触得最多,因而最为了解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在宣讲扶贫政策、整合扶贫资源、落实扶贫项目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其三,要发挥人民大众的集体力量,充分动员、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尽力争取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助力脱贫攻坚。习近平指出:“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7](P50)仅靠政府和扶贫干部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完全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伟大目标,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帮助和共同支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N].人民日报,2020-06-11.

[2]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9.

[5]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9.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8]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9] 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10] 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45.

[11] 汪晓东,张 炜,颜 珂,等.总书记带领我们“精准脱贫”[N].人民日报,2018-10-05.

[12]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09-10.

[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20.

[14] 杜尚泽,王汉超,张晓松,等.“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脱贫攻坚奔小康[N].人民日报,2020-06-12.

[15]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37.

[16]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84.

To Enhance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of the Poor 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Tang Chuo

(School of Marxism,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Guangxi, 530200)

Abstract: Lifting the remaining impoverished counties out of poverty calls for an enhancement of internal driving force of the poor and the poor region.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people play the domin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rust them, and rely on them. For one thing,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help people increase the faith and confidence that they can lift themselves out of poverty at first. And for another thing, we must help them get access to the education they need and empower them with the wisdom and ability to do so. Poverty reduction needs joint efforts of the poor regions and the poor people to make plans rooted in local condition, act and do their job, and make money by hard labor. Therefore the key to win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with high-quality and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poverty reduction lies in the enhancement of internal driving force of the poor.

Keywords: Xi Jinpin; Internal Driving Force; Poverty Alleviation

責任编辑:步 岩

猜你喜欢

内生动力脱贫攻坚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