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发生四大转变(聚焦“十四五”)
2020-11-16姚洋
姚洋
“十四五”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我国即将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的30年将是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冲刺的30年。如何完成这个冲刺目标,需要从现在就开始谋划,因此,“十四五”将在很大程度上确定未来30年发展的主调。那么,“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将发生哪些重大转变?
第一个重大转变是在国内、国外双循环的框架下,加强关键领域的自主技术创新,打造稳定的产业链,确保在极端情况下国内经济能够正常运转。与过去30年相比,这是一个显著转变。拥抱全球市场,并利用国外技术推动我国的技术进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之一。然而,自2018年美国开始对我发动贸易战以来,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今年以来,美国对我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不断加码,对我国的技术封锁进一步加强,我国在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被迫中断的风险大大增加。美国对华政策转向从奥巴马的第二任期就开始了,特朗普政府则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放大了这个转向。未来不管是哪个政党执政,美国对华政策也不会回到过去的样子,中美之间的技术竞争不可避免。在这个背景下,发展自主技术是我国的不二选择。
但是,发展自主技术不等于关闭国门,不与国外合作,也不等于把国外厂家排除在我国的供应链之外。充分利用全球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仍然是我国技术创新的最佳路径。为应对极端情况,打造一个反映底线思维的B计划是必要的,但是,底线思维不能用来指导日常的A计划,否则我们将为此付出极高代价,上世纪60年代实施的三线建设就是一个例子。
第二个重大转变是全面推进高质量的城市化。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我国有6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作为一个比较,当日本和韩国分别达到我国目前的收入水平时,它们的城市化率都超过72%。在未来的15年里,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5%-80%,而且将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少数城市化区域集中。人口集中是所有完成现代化的国家的共性,我国也不例外。到2035年,60%-70%的人口将集中到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武汉-长沙经济带、川渝经济带、西安-咸阳经济区、郑州十字带、山东半岛等城市化区域。我国人口的地理分
布将发生深刻变化。
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我国将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如果按照户籍人口统计,我国当前的城市化率不到45%。户籍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户籍改革的目标不是取消户籍,几乎所有国家都有人口管理政策。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减少捆绑在户籍上的福利待遇,这涉及“十四五”期间的第三个重大转变,即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第一个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一个统一的社保体系是2035年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标志之一。除了提高全体民众的福利之外,统一的社保体系也是打破僵化的户籍制度约束的最有力手段,有利于人才的跨地区流动。然而,我国仍然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它们是建立全国统一社保体系的最大障碍。解决办法是建立一个统一但差异化的社保体系。具体而言,可以采纳“菜单式”的多方案政策,让个人和单位从“菜单”里选择一个方案,多缴费、多受益。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第二个目标是实
现城乡一体化。我国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还非常落后,城市里习以为常的公共服务如自来水、抽水马桶以及与之相应的给排水设施,很多农村地区还非常匮乏。要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人口集中是不二之选,目前正在推进的撤村并镇工作还将继续推进。
最后,第四个重大转变是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绿色发展。国际社会已经形成共识,气候变化是21世纪最大的全球性议题。在过去20年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量中的80%来自我国。中方已经在最近的联大会议上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个庄严的承诺,预示着未来十年我国政府将大大加强对环境污染和碳排放的管理。未来环境管理的重点之一是以价格手段降低碳排放,过去十多年建立的碳交易机制有望正规化并得到切实加强。另外,绿色金融将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个主导力量。
综上,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在“十四五”期间发生重大变化。关键领域的自主技术建设将提速,高能耗或高排放的产业将让位给低能耗或低排放的产业,而政府目标将从单一的增长目标转向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上。▲(作者是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