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的龙狮课程教学效果研究
2020-11-16朱俊鹏孙建冰花妙林
朱俊鹏 孙建冰 花妙林
(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 上海 200438)
0 前言
近年来,高校成为了龙狮运动发展的前沿阵地,龙狮课也不断的被纳为高校体育课程之一。“龙狮运动”课程分为舞龙与舞狮两部分,课程分为基础教学与拓展教学两部分,既包含了技术教学也有理论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龙狮运动技能以及了解龙狮文化。
基于“以学为中心”的理念,课程重心将由教师逐渐转变为学生。课程依据“一致性构建”原则[1]和“整合性课程设计”[2]理论基础进行了重新设计,将学习目标、学习活动与学习测评三者重新设计与规划,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推动龙狮课程在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对上海市某高校龙狮课程改革效果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全面的掌握课程改革可取之处与问题所在,同时也为龙狮运动在高校开展提供参考。课程第一学期为南狮教学,第二学期为舞龙教学。本次研究以第一学期南狮教学为着手点,通过第一个学期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来反馈课程改革的成效,为第二学期教学改革做引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将上海某高校大学2019 年“龙狮运动”课程的114 名本课程全部纳入调查。
1.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课程结束最后一周,学生通过扫面问卷星二维码进行问卷填写。
问卷设计基于龙狮课程自身情况以及“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参考相关专家意见进行设计。问卷主要由“课程满意度”(9 个条目)、“龙狮文化认知、文化自信的提高”(6 个条目)、“课堂获得感”(8 个条目)三个维度组成,每个条目分为五级选项,从“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分别对应1 分至5 分。量表的总体的Cronbach 系数为0.942,内部一致性较好;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价:认同率达到100%,符合统计学社会调查研究需要。
2 结果与分析
龙狮课程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内容、教学器材等方面都还未完全满足学生需求,本次改革借鉴以往的教学经验,对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数量、难度、考评方式以及器材都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一方面促进课程与学生的相适应,另一方面也为课程改革做铺垫。
2.1 课程满意度评价
从表1 中可知:学生对第一学期的龙狮课程整体满意度“非常满意”的占比76.32%,“较为满意”的占比21.93%,“一般满意”的占比1.75%,“不太满意”与“不满意”占比0%。可以看出学生对龙狮课成第一学期的南狮教学满意度较高,“教学方法”“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学习效果”几个方面满意度与课程整体满意度接近,“教学器材”“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课程总体负荷”满意度稍有降低。
课程中的南狮器材重量与课程总体负荷成正比关系,课程前期采用的南狮道具为三号成人狮(狮头正面宽0.55 米,高0.5米,长0.7 米,重量约5 斤),狮子整体重量偏大,女生使用起来稍有些吃力,而在调查的学生中女生占比超过了50%。道具的重量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如果考试内容偏多,在考试中,学生体力会消耗较多,对上肢力量也有一定的要求,考试形式的复杂与否,对于学生的身体负荷与心理负荷都有着很大影响。有学者认为人类的心理资源有着一定的容量,作业量越大,需要的心理资源越多,所以当考试难度增加,相应的心理资源消耗也会增加,[3]在关于学生体育课心理负荷的研究,也将对场地器材的适应程度作为一项指标。[4]所以,器材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课程教学的体验感与满意度,从表1 中也可以看出只有“课程教学器材”与“课程总体负荷”两个条目中出现了“不太满意”选项。此外,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各方面都在下降,并且下降速率在不断提高,在各项身体素质中力量素质是最弱的一项,[5]根据学生需求,我们将器材去成人化,更换器材规格为小三号,以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征。
表1 课程满意评价
表2 对自身龙狮文化认知、文化自信评价
2.2 龙狮文化认知、文化自信的提高
“龙狮文化认知、文化自信”主要涉及了“核心知识”与“志趣情怀”两个目标。
从表2 可以看出从未了解过龙狮文化的学生,“非常符合”与“较为符合”的占比分别为58%和29%,说明多数的学生并未了解过龙狮文化,在此方面的文化积累是相对空缺的,这种情况对于龙狮文化的相关教学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体育课程理论教学分配2 学时,是不能够满足理论教学需求的,关于龙狮起源、发展以及哲学思想方面,“非常满意”占比分别为46%和28%,这也证明了理论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尽管本学期采用了白板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中为了弥补对理论教学的短板,引入“白板”教学工具,把部分理论龙狮知识与课程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理论教学时间,改变了“教师讲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但是通过调查数据来看,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这种结果也是与其内的,第一,学生对于体育课态度是存在争议的,部分学生不重视体育课,相应的对于学习内容接受程度也是有限的;第二,实践课中加入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知识量,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接受理论知识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技术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多重任务操作。学习技术虽然是身体肌肉的记忆,但是前期也是需要大脑思考、记忆。第四条目中,“非常符合”和“较为符合”的占比分别为50.88%和43.86%,说明大部分学生是能够了解与掌握龙狮礼仪,龙狮礼仪的教学从第一节课贯穿至最后一节课,是龙狮文化教学的重点,考试中也需要将龙狮礼仪表现出来。第五条目中,“非常符合”和“较为符合”的占比分别为67.54%和25.44%,说明课程教学对“志趣情怀”这一目标是有帮助的,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学生也参与到相应的社会服务中去,例如:参与龙狮社团,组织参与龙狮表演、参与对外国交流生、阳光之家指导等,实践反馈结果与调查数据是相一致的。
2.3 课堂获得感
“课堂获得感”中涉及到了“学以致用”“触类旁通”“人性维度”“志趣情怀”“学会学习”五个维度目标。从表3 可知:每个条目平均得分均在4.0 以上,处于“非常符合”与“较为符合”之间,说明学生学习后有着较好的课堂获得感,以上五个维度目标有着较高的达成度。课堂学习活动主要增加了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与练习、团队建设、视频赏析等方式,课堂讲授、视频赏析对“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目标有着较好的帮助;“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与练习”“团队建设”能够促进学生认识自己、了解队友,建立友谊,对“人性维度”和“志趣情怀”目标的完成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课堂前后安排不同主体的作业,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例如:结合自身专业谈龙狮运动与发展、对龙狮运动中某个动作进行力学分析等,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龙狮项目本身的教育价值;课程考核的内容与形式与进行相应改进,将以往单一的考试形式,改为1+1 模式,即一种固定模式考试,一种开放式考核,既包括了对核心知识的评测,也包括了对学以致用、学会学习等目标维度的评测,做到学习目标、学习活动与学习测评三要素的一致性,同时这种考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结课后将所学技术“打包带走”。
表3 课堂获得感评价
3 小结
本次课程改革是基于“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有意义学习。课程重新设计后,将龙狮运动本身教育价值与课程紧密结合,丰富了课程学习目标、学习活动以及学习测评,完成了一致性建构的课程设计,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第一学期南狮教学结束后,学生能够参与相关的比赛与表演,说明课程教学对学生产生了较为有意义的影响;同时也为第二学习舞龙教学奠定了基础,好的方面继续沿用,实践中不足之处,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