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山就势 退台叠院
——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山地幼儿园方案设计

2020-11-16刘典典

四川建筑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差标高用地

刘典典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00)

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幼儿园通常是在一片平坦开阔的用地上,结合幼儿教学的需求来设计符合他们生活、学习使用习惯的建筑。但在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山地幼儿园项目中,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项目用地与周边道路存在较大高差,日照受到高层住宅建设影响,幼儿园选址受限。在此情况下如何选址,采用怎样的方式规划设计一个12班幼儿园,成为此次项目设计思考的重点。

1 项目背景

本项目为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1~3号地块住宅开发的配套建设幼儿园。根据任务书要求,幼儿园项目选址在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3号地块内,规划为周边服务的12班幼儿园(图1)。

图1 项目区位

幼儿园选址所在的3号地块东南临黄角坪路,东北靠学堂路,西北接学社路,除黄桷坪路为现有道路外,其余两条道路为30~36 m宽的规划道路,3号地块西南侧与即将开工建设的高层住宅相邻。根据市政道路规划,3号地块现状与市政道路规划高程存在较大高差:地块东南侧与黄角坪路高差20 m,东北侧与学堂路高差5~40 m,西北侧与学社路高差5~20 m。此外根据地块规划要求,1、3号地块建筑应退南侧黄角坪路道路红线13 m,结合地形高差形成沿街退台绿化展示面(图2、图3)。

图2 地块现状

图3 用地地形分析

2 选址思考

基于设计任务书及项目现状,幼儿园选址将对3号地块的整体布局产生重大影响,对此进行了选址的对比思考。

因配套建设的12班幼儿园需要独立出入口方便进出,考虑将幼儿园选址设置在用地临街的西、北、东、南四个端头(分别标记为A、B、C、D四个位置),便于日后的管理使用,以下是四个选址的对比思考。

若将幼儿园选址在用地西侧的A处,幼儿园用地将受西南侧相邻地块百米高层住宅以及本地块东南侧高层住宅的遮挡,日照较难满足。若要保证幼儿园的日照要求,本地块住宅需留出较大间距,不利于住宅的整体布局。与此同时,幼儿园用地与规划道路(学社路)存在20 m的高差,不利于市政道路的接入。

若将幼儿园选址在用地西侧的B处,幼儿园用地将受本地块东南侧高层住宅的遮挡,日照较难满足。若要保证幼儿园的日照要求,本地块住宅需留出较大间距,不利于住宅的整体布局。与此同时,幼儿园处于市政道路十字交叉口,不符合幼儿园选址规范要求。

若将幼儿园选址在用地西侧的C处,幼儿园日照可满足规范要求,用地与规划道路(黄角坪路)存在12 m高差,但用地处于市政道路丁字交叉口,不符合幼儿园选址规范要求。

若将幼儿园选址在用地西侧的D处,幼儿园日照可满足规范要求,用地道路开口不受市政道路交叉路口影响,但用地与规划道路(黄角坪路)存在20 m高差,需要通过专项设计才能满足幼儿园使用的要求(图4、图5)。

图4 幼儿园选址比较1

图5 幼儿园选址比较2

通过以上4个幼儿园选址的对比,可以看出以上4个选址因地形高差、日照、及道路交叉口的影响,均并非幼儿园的理想选址,但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对4个选址进行比较,D选址存在的不利因素相对较少,存在的高差问题可以通过建筑设计来消化解决。此外经现场踏勘,D选址位置原有一所小学,后因搬迁废弃,现在将幼儿园选址确定在D处既是对比分析的选择,也是对场地历史的回应。

3 方案设计

确定幼儿园选址之后,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消化场地与市政道路20 m的高差,如何结合幼儿园功能使用的需求进行专项设计,成为了项目设计的重点。设计团队从场地设计、功能流线设计、空间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四方面进行了思考。

3.1 场地设计

由于场地现状标高与规划道路标高存在较大高差,用地与周边环境呈现出割裂分离的状态,如何顺应场地标高,利用建筑衔接周边环境,成为了我们场地设计思考的重点。

根据3号地块场地整体设计的规划,3号地块场地分为黄海高程346 m、341 m、337 m三个台地,幼儿园将从黄海高程337 m台地接入场地,并与东南侧黄角坪路黄海高程315 m的标高衔接。

为消化场地高差,我们采用依山就势、衔接高差的设计策略,将幼儿园用地分为4个台地,把建筑嵌入其中,充分利用建筑层高,消化场地两侧大部分高差。通过计算将建筑东南侧车行出入口场地与黄角坪路的高差控制在5m以内,利用车行坡道消化剩余场地高差(图6)。

图6 幼儿园分台地设计消化场地高差、延续道路界面

通过这样的设置,幼儿园成为了衔接两侧场地高差的结合点,由此奠定了建筑逐层退台的整体布局,与黄角坪路退台设置的道路绿化界面形成了呼应,并激活了原本无人使用、缺乏活力的城市道路环境(图7、图8)。

图7 幼儿园构思

图8 幼儿园沿黄角坪路透视

3.2 功能流线设计

考虑到幼儿园家长接送、幼儿上下学与后勤服务不同的功能需求,设计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进行考虑,将家长接送、幼儿上下学的人行入口设置在建筑西北侧,将后勤服务入口设置在建筑东南侧,人行入口从高往低进入建筑,后勤服务从低往高进入建筑,各自分离,互不干扰(图9、图10)。

图9 幼儿园及3号地块总平面

图10 幼儿园流线设计

为满足消防设计要求,分别在上、下两个场地处设置消防回车场,保证平时后勤车辆及紧急情况下消防车掉头回车的需求。

与此同时,在功能设计时,考虑儿童使用的需求,将儿童主要使用的寝室、活动室、图书室、音体室、集中活动场地、分班活动场地设置在建筑上部,方便儿童使用,减少上下楼的竖向交通。将成年人主要使用的后勤及辅助用房设置在建筑下部,减少对上部儿童活动的干扰,利用竖向高差实现建筑功能的自然分区(图11)。

图11 幼儿园功能分区示意

3.3 空间设计

基于前人对幼儿园建筑特点的研究,儿童大多喜欢丰富有趣的空间环境,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与感知能力,为此我们基于项目特点进行了尝试。

由于建筑受场地限制分成4个不同标高的台地,形成了退台叠院的空间形态,如何连通这些建筑空间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让各个年龄的儿童感受空间移步换景的连续变换,让他们感受空间的丰富有趣并乐在其中,成为了这次幼儿园空间设计的重点。

在建筑西北侧人行入口处,设置了2层通高的入口空间,通过楼梯引导人们从入口进入门厅的灰空间。与此同时,在楼梯上部屋顶设置圆形洞口,通过虚实对比形成入口空间暗示。在此设置传达值宿室及卫生保健室,通过柱廊及楼梯的空间限定,自然形成家长接送等候区(图12)。

图12 幼儿园鸟瞰图

通过家长接送等候区各龄儿童进行分流进入各自班级,低龄儿童可由此水平向东进入顶部的4个班级,中、大龄儿童可通过2个连续的直跑楼梯顺势而下,分别进入中间2个楼层的8个班级(图13)。

图13 幼儿园连续直跑楼梯

连续的直跑楼梯一方面引导儿童通过不同标高的台地进入各自班级,另一方面引导儿童来到半围合的集中活动场地。正对集中活动场地的是音体室与图书室,以公共空间对应开敞场地,方便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图14)。

图14 幼儿园集中活动场地与门厅、音体室

考虑到宜宾地区阴天较多缺乏日照,设计借鉴当地民居天井空间的做法,在教室的走廊上设置天井与钢构雨棚,一方面为下层办公辅助房间提供自然采光通风,另一方面保证了走廊遮风避雨的使用需求,由此形成了上下叠合的多重天井(院落)空间。与此同时,通过在不同标高的走廊雨棚上设置不同颜色的彩色玻璃,利用自然光线将色彩投射到建筑空间,为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提供各自生活空间的色彩,增强他们的空间感受与色彩记忆(图15~图18)。

图15 幼儿园走廊空间

图16 幼儿园平面图01

图17 幼儿园平面图02

图18 幼儿园剖面

由于场地限制,幼儿园无法在地面设置分班活动场地,因此设计充分利用屋顶平台,将幼儿园分班活动场地设置在不同标高的屋顶平台,并通过连廊与楼梯连接,形成了可互联互通的平台空间,由此形成了从室内空间向室外空间的自然过渡,便于儿童在阳光下无阻碍地奔跑活动(图19)。

图19 幼儿园屋顶活动平台

3.4 环境景观设计

在以往的幼儿园环境设计中,环境景观只是作为填补建筑总平空地的次要空间,或用作分隔各个分班活动场地,这样环境景观处于一种消极应对的状态。在项目设计时,我们尝试为儿童提供一个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环境,将建筑与景观进行结合设计。

根据宜宾当地的气候条件,我们在屋顶平台分组设置桂花树、黄桷兰树、樱花、白玉兰、银杏等植物,利用不同季节植物的不同花期,进行针对设计,这样儿童可在初春季节体会玉树临风的风姿,在仲春时节欣赏樱雨缤纷的梦幻,在初夏亲闻黄兰芬芳的香浓,在金秋时感悟“人闲桂花落”、“落叶为我书”的情怀,在隆冬时体味“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的坚强,由此形成色彩多样、气味芬芳的自然环境。通过这样的景观设置让儿童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自然、观察自然。与此同时,通过在入口空间、集中活动场地设置不同的植物,利用植物搭配为空间环境增色点景(图20)。

图20 幼儿园植物配置示意

此外,在屋顶平台设置植物时,设计摒弃了过去幼儿园使用绿化隔离分班活动场地的做法,采用以树木为中心的布置。这样当教师带领儿童进行户外活动时,教师只需站在树下即可形成教学活动的中心,带领儿童进行教学活动,实现路易斯·康所描述的“树下”(学校之初,是一个人坐在一株大树下,当时他不知道自己是教师,他与一些人讨论他的知识,而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学生……一些空间设立起来,这就是最早的学校)教育场景。

4 结论

本项目结合场地及规划道路,对比幼儿园选址,通过建筑消化场地高差,连接被不同标高割裂的场地,采用依山就势、退台叠院的方式与城市道路退台绿化界面呼应,激活了城市道路环境。与此同时,设计采用连廊及架空灰空间串联各标高场地,借鉴宜宾当地民居天井空间,设置建筑天井,形成上下叠合的天井(院落)空间,利用屋顶平台设置分班活动场地,利用连廊及彩色玻璃雨棚丰富建筑空间环境,通过在屋顶平台设置绿化景观,形成良好的户外活动场地。

虽然设计在诸多方面进行了考虑,但因项目选址不符合幼儿园的常规要求,建筑层数突破了常规幼儿园建筑不超3层的要求,方案未被甲方采纳付诸实施。

尽管如此,通过这次设计,我们结合山地建筑与幼儿园建筑特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思考。

猜你喜欢

高差标高用地
高差影响下的城镇燃气管道水力计算简化公式
多级节能工厂化养殖池塘建设的标高设计初探
Revit中自动生成标高线的开发技术
框架结构梁板面钢筋叠合产生的高差问题探讨
BIM 参数化建模探讨
浅谈商业景观设计思路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地形高差较大的别墅区排水设计要点分析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高层建筑的标高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