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生物试题解答方法的研究与探索

2020-11-16青海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20年2期
关键词:题干口诀染色体

青海

高考生物试题解题能力的形成,源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断实践和完善。本文以生物高考中常考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必要的实践、探索和整理,意在通过构建“知识的网络化”和“方法的模式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

笔者就近年来高中生物试题的解答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索,而且对不同类型的试题及解答方法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和成效。现将复习备考中“程序性”解决问题的一些做法和“解题模式”整理出来,以飨大家。

一、选择题解题方法与实例

(一)基本思路和原则

1.基本思路

①紧紧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词、句子,甚至是文段(形成解答题目的条件前提);②确定试题考查的教材中的“双基”知识的范围(解答题目的理论前提和依据);③认真领会和感悟所给图像中蕴涵的隐匿信息(形成经常性捕捉隐匿信息的习惯);④综合上述提供的整体信息,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加工;⑤先行缩小选择的范围,再有针对性地解答;⑥得出答案后还应该进行针对性地验证答案(即校正和自我检验)。

2.基本原则

选择唯一的、最佳的、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二)解题方法

1.直接法:从已知的条件出发,依据题干的要求,联系熟知的知识点,得出结论;再对照所给的选项做出选择。

【例1】下列能在人体细胞内完成的生理过程有( )

图1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体内不能进行二氧化碳的同化,故①过程(光合作用)不存在,则含有①的选项是错误的;②(有氧呼吸)、③(糖原合成)、④(肝糖原分解)均是人体细胞内可以完成的生理过程。

【答案】C

2.淘汰法:依据题目要求,从审析各个选项入手,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逐步淘汰干扰选项,缩小选择范围。

【例2】下列关于NADPH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NADPH形成于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

B.NADPH为暗反应合成有机物提供能量和还原剂

C.NADPH的消耗主要发生于叶绿体的基质中

D.NADPH的生成标志着光能转变成电能

【解析】对NADPH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非常明确地得知A、B、C三个选项是正确的;而光能转变成电能的标志是少数特殊的叶绿素a对光子能量的转换,且NADPH蕴涵的是活跃的化学能。

【答案】D

3.归谬法:运用已掌握的正确的生物理论知识以及正确的生产、生活经验对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批驳,找纰漏,排除一些选项的干扰,得到正确答案。

【例3】下列对有关曲线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图2

A.由图2甲可知,CO2的含量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B.由图2乙可知,B点以后,载体数量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限制因素之一

C.由图2丙可知,延长日照时间可促使A种植物提前开花

D.由图2丁可知,A点后生长素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解析】读曲线,找到自己最为熟悉的知识点,可以发现图2丁:从O到B的范围内生长素对根均表现出促进作用(O、B两点是既不具有促进作用,也不具有抑制作用),而D选项“A点后生长素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答案】D

4.等意义转换法:在不改变题目原来意思的前提下,进行必要合理的知识间的“等意义转换”,使题意明朗化,变成自己熟悉的内容后,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4】因血糖造成惊厥和昏迷的直接原因是( )

A.胰岛素分泌过多 B.脑细胞供能不足

C.骨骼肌供能不足 D.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

【解析】脑细胞消耗氧气的量约占整个人体的20%,说明脑消耗的能量也是很多的。依据该事实,在解题过程中不妨在不改变题目本意的情况下,把意思转换成易于理解的内容,则此题的答案就不难得出。

【答案】B

5.逆推法:从选项出发,反向推导是否和题干相吻合。事实上,此方法类似于把答案带入到题干中,逐个检验它们的准确性。

【例5】如图3表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子季节性的变化,数据来自北温带海洋的上层。以下哪项对图3的解释是正确的 ( )

图3

A.光照强度与硅藻数量始终呈正相关

B.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磷和硝酸盐的含量

C.提高光照强度会增加水中各种养分的含量

D.光照强度的提高会促进分解者的代谢,从而使水中养分降低

【解析】先行阅读题干和坐标轴内的曲线,然后将选项逐个代入进行验证。B选项中,硅藻生长繁殖需要消耗磷和硝酸盐,因此硅藻数量增加,消耗磷和硝酸盐的数量增多,环境中磷和硝酸盐的含量下降。

【答案】B

6.直觉判断法(又称猜想法):大胆地提出一些推测、猜想和假设,快速缩小问题涉及的范围,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例6】根据下列自养生物合成有机物的反应式,推测三类生物在进化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参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生物种类 ( )

进化顺序:①Ⅰ Ⅱ Ⅲ; ②Ⅱ Ⅰ Ⅲ; ③Ⅱ Ⅲ Ⅰ;

参与碳循环种类:④Ⅰ Ⅱ Ⅲ;⑤Ⅱ Ⅰ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②⑤

【解析】依据原始大气成分没有氧气的事实,从呼吸类型上大胆地推测出“呼吸方式”的进化为厌氧型→需氧型;再者,清楚的事实是单细胞细菌比单细胞的藻类原始,这样就可以先选择出“进化顺序”是③。三种生物均参与了二氧化碳的同化,说明是参与了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答案】B

(三)一般解题的模式化方法归纳(以特殊图像识读为例)

1.细胞结构图像:首先,要区别细胞的类型(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其次,要认知细胞的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依据教材中的叙述,从形态、位置、结构特点等入手);最后,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2.细胞分裂图像:首先,要区别细胞的类型(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其次,要分清楚细胞分裂方式和所处时期;再次,无法弄清楚所处时期,可以向前还原或向后推导上一时期或下一时期图像,再做出恰当判断;最后,还要弄清楚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等;再依据题目要求作答。

3.遗传系谱图像:首先,判断该性状属于什么染色体上的(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属于什么遗传方式(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其次,要依据系谱图中的情形,根据已经给定的基因或假设的基因,写出大致的基因型;最后,从隐性基因型个体出发直接推导亲本或兄弟姐妹的确切基因型,同时依照题目要求作答。

(四)高考选择题中最常见的试题类型——“关于……的叙述正确或错误”

首先,紧紧抓住选项中的一些特殊的字词,譬如“都”“最大/小”“所有”“全部”“只”“唯一”“仅仅”等字眼,寻找科学的理论事实和实验结论,以及生产生活的正确经验即可做出诠释;其次,要理顺选项中每句话所叙述的关系,是不是这样的“前因”,就会导致那样的“后果”(要注重生物学上的逻辑关系成立与否);最后,看看在给定的前提基础上,所叙述的事实能否发生(厘清递进关系成立与否)。需要强调的是,题干中“正确”一词,指在题干前提下,错误的成分为“最少”;反之,“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者,则一定是题干中所说的“错误”。

二、非选择题的解答方法

(一)非选择题的类型及基本解答方法

主要包括填空题、图形题、信息题、实验题等题型。解答这些题型的基本原则与选择题的解答情形是一样的。以三个基本前提(教材的知识、题目中给定的条件、图像中隐匿的信息)作为审题的根本依据;以选择题中谋划和建立的程序化的模式作为解题的入口(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按照题目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和条件顺序进行解答过程即可。最后,反过来进行答案的自我检验(最基本的方法是填入的答案应注意在整个文段中、前后语句之间的语言及语法逻辑关系是否成立;填入的答案是否与基本的原理、规律和概念等生物知识之间相互矛盾,是否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生活中的科学常识相一致;整体上与题目的前因与后果间的生物逻辑关系是否成立等等)。

(二)解答实验题的方法(以验证性实验中的实验步骤和结论为例)

第一、选择材料(生物材料和化学仪器、药品),编号;第二、对生物材料进行合适、必要的处理(注意要遵循单一变量平行原则和对照原则);第三、观察现象,记录结果;第四、比较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和结果(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本质);第五、得出实验结论,由此即是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名称)或是教材中已知生物学事实或实验结论。此法适用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和重复,以形成模式化解答此类题型的思维惯性和解答惯性。

【例7】验证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差异性(选择性)。

实验原理:根对矿质离子吸收的差异直接取决于根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和种类。

材料和用具:玉米幼苗、广口瓶、玻璃导管、胶头滴管、全素培养液。

方法与步骤:

第一步、取两个相同的洁净的广口瓶,种植上数量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玉米植株,编号为A、B。同时,根部附近用玻璃导管和外界空气相通。

分析讨论:

参与根对矿质离子吸收的生理作用是呼吸作用,其过程包括交换吸附(阳离子H+与矿质阳离子交换;阴离子与矿质阴离子交换)和主动运输(必需的两个条件是:需要载体协助;消耗ATP)。

结果预测:

由此可见,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离子的吸收是和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和种类是紧密关联着的,从而导致根对离子的吸收具有差异性。

实验结论: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差异性(选择性)。

(三)口诀法解遗传题(以遗传系谱中遗传方式的判别为例)

1.若“无中生有,是隐性;生女患病,在常染”,即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口诀一)。

2.若“有中生无,是显性;生女无病,在常染”,即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口诀二)。

3.若父病且女儿全病或儿子病且母亲一定病,即为伴X显,否则为常染;若母病且儿子均病或女病且其父一定病,即为伴X隐,否则为常染(口诀三)。

4.若该病代代都出现,则很可能是显性遗传病;若该病隔代才出现,则很可能是隐性遗传病(口诀四)。

5.若子代中该病的男女比例接近,决定该病的基因一般在常染色体上;男女比例差别大,则一般在性染色体上(多为X染色体)(口诀五)。

6.若患者中男多女少,一般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患者中,男少女多,一般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口诀六)。

7.若母病,其子女均病,很可能属于细胞质遗传(口诀七)。

在解答试题的过程中,不只是单纯地应用某一种方法以期达到目的,而是将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运用,这样势必会达到最佳效果,而且多种方法指向的答案之间还可以相互印证以检验正误。只要在解题的时候,自始至终贯穿“审题要严密、辨题要明确、答题要谨慎、做完试题后要验证”的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作为教师,在讲授知识(“授之以鱼”)的同时,还应注意渗透解题技巧和方法(“授之以渔”),这将会有十分理想的收获。

猜你喜欢

题干口诀染色体
数字算式
口诀与加法
口诀中的规律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怎样熟记口诀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巧记乘法口诀
真假三体的遗传题题型探析
能忍的人寿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