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统战”格局下统一战线话语权建设研究
2020-11-16长治医学院王丽
◇ 文/长治医学院 王丽
十九大报告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统战工作的本质是凝聚人心,人在哪儿,统战工作的重点就应该向哪里倾斜。当前“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1]统战工作顺势而为,应该积极融入网络,构建“互联网+统战”格局。“互联网+统战”格局下,统战工作有了互联网搭建的新的工作平台和载体,也遇到了互联网带来的新挑战。这样的格局下,提升统一战线工作话语权,一方面要树立网络平台意识,增强网络话语意识,积极适应“互联网+统战”的格局,用好网络平台,搭建线上线下“连心桥”,凝聚网上网下“同心圆”;另一方面,要牢记方向意识,守护底线意识,主动规范“互联网+统战”工作,自觉引导网络生态,发挥统战工作凝聚共识的“法宝”作用,加强统一战线话语权建设,“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2],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
一、树立网络平台意识,搭建线上线下“连心桥”
从“互联网+统战”的格局看,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1.2%,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8.47亿,占比达99.1%。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9小时。由于手机功能的嵌套,互联网已经日益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甚至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密切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部分人我们不去团结,人家就会去拉拢”[3]从统战工作对象的特点看,很多人工作流动性强,工作单位和社会关系不固定,缺乏有效的联系途径和沟通方式,有的甚至找不到人、说不上话,“自由人”特征明显,“组织化”程度较低,联络、召集及开展工作的难度较大。因此急需在集中开会学习教育的形式基础上开拓更为方便、快捷、即时的联系载体。统战工作通过联谊交友、情感沟通、宣传政策、理顺情绪、澄清疑惑、化解矛盾等方式凝聚人心、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因此统战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其关键是沟通,而沟通需要平台。互联网的普及性以及统战工作对象的特点,决定了“互联网+统战”格局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这样的格局下,增强统战工作的话语权,首先要树立平台意识,既要搭建网上教育平台,更要搭建依托网络平台的线下服务平台,通过平台主动发声,主动沟通,同时凝练赋有吸引力的品牌,搭起沟通联络的“连心桥”,增强统战工作话语的引领力。
从当前统战工作的创新看,从中央到地方,各地的“互联网+统战”也在探索中发展。2015年5月18日中央统战部微信公众平台“统战新语”上线;9月8日,中共中央统战部移动新闻客户端——“统战新闻”正式上线发布;随后“浦江同舟”“三秦统战”“福建统战”等省市、县统战工作官方微信公众号相继上线。除微信公众号之外,微信群、QQ群等线上平台相继建立,这些线上平台成为统战部门同统战工作对象联系的“连心桥”。在探索中,也涌现出一系列“互联网+统战”工作品牌,例如“海燕博客”曾先后两次被中央统战部评为“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海燕博客”最开始是上海市黄浦区委统战部干部海燕开设的博客,用来记工作流水账,之后成为统战工作的平台。随着“互联网+”脚步的扩展,平台也从博客进入微博、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在“互联网+统战”的格局下,工作平台变为“网红”工作阵地,并获得中央统战部肯定,平台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依托网络平台发起的文明乘梯、文明过马路等活动受到人们积极响应。另外上海还打造了“海上新力量”、杭州打造了“同心荟”品牌、重庆打造了“同心社区”等服务平台和品牌,通过平台加强联络,通过品牌增强统战工作影响力。
“互联网+统战”格局下,统战工作平台的搭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积极搭建线上平台,把统战工作对象组织起来。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短视频、哔哩哔哩等手机网络平台,腾讯、爱奇艺、优酷等商业视频网站等等都是统战工作需要关注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将统战工作对象在互联网空间组织起来,并借助互联网优势,让统战工作走出办公室,走出工作站,“无处不在”,助力统战工作突破8小时工作制进入“无时不有”,增强“存在感”;组织起来后,在联谊交友中,要了解问题,弄清重点,借助互联网的作用,“点对点”“键对键”的对特定对象开展统战工作,提高工作的精准性;组织起来后,借助互联网作为信息发布平台和交流互动凭条,突破“你说我听”的被动信息接受进入“我讲共学”的互动式信息交流,让统战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积极搭建线下实践交流平台,把统战工作对象凝聚起来。通过互联网组织起来的统战工作对象群体,要形成群体凝聚力,必须进行团队建设和实践锻炼。统战工作者要根据工作对象特点,分类搭建线下交流平台,同时搭建线下实践研修基地,用成就说话,通过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澄清思想疑惑,凝聚思想共识,实现对统战工作对象的引领。第三,积极搭建线下管理服务平台,把统战工作对象团结起来。要根据统战工作对象人员分散、流动性强的特点,织密统战工作网。县区设立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设立统战工作站、重点村设立统战工作室,构建起一张统战工作网络,为统战工作对象提供近在身边的帮助,在帮助和服务中,实现引领和教育。
二、增强网络话语意识,凝聚网上网下“同心圆”
凝聚共识的艺术就是话语表达的艺术。“互联网+统战”格局下,话语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之外,微信、微博、抖音、微视频等等都成为话语传播的多元载体;文字之外,图片、动图、表情包、图文等等都成为话语呈现方式;传统信息发布之外,人人都是信息的采集者、发布者,人人面前都有了麦克风。于此同时,受众的信息接收方式也发生了转变,“读图时代”就是当前人们信息接收方式转变的一个侧面。互联网传播语境下,受众的信息接收方式日益呈现出通俗化、年轻化、互动化等特点。统战工作的12个对象绝大部分都是年轻群体,这些人具有年轻化、思想活跃、流动性强等特点。“互联网+统战”格局下,一方面是话语表达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统战工作对象信息接受方式的转变,统战工作者要“顺势而为”,增强网络话语意识,要借鉴网络话语通俗化、口语化、年轻化、互动性强的特点,主动创新话语表达方式,通过恰当的话语表达和沟通,凝聚共识,凝聚网上网下“同心圆”。
网络话语只是话语表达方式的一种,网络文化也仅仅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社会生活中,网络话语却表现出“四两拨千斤”的影响力。2019年,在发生暴力乱港分子将国旗丢入海中的暴行后,央视新闻当天通过微博平台发布话题#五星红旗有14亿护旗手#,短时间内,话题在网络空间刷屏转载,各种各样的守护国旗的瞬间纷纷赢得人们转载,随着图片的转载、话题的讨论,在网络中凝聚起人们热爱祖国、护卫国旗的质朴情怀。线上话题讨论的同时,爱国的举动在线下接力起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中国留学生在雨中护卫国旗,齐唱国歌;在德国科隆,留学生切换英语、德语、中文三种语言“狂怼港独”;在韩国首尔,爱国留学生用中文、韩语、英语三种语言向在场群众讲解事件真相;在美国纽约大学,面对乱港头目所谓“香港人权”的演讲,爱国留学生为维护祖国和平奋起反抗。网络话语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在网络话语的带动下,网上网下迅速形成了以一个中国为核心、以爱国为半径而画出的最大“同心圆”,网络话语的影响力也得以印证。
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聚人心的工作,前提一定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前提一定是语言和情感的充分沟通;充分的沟通一定是地位平等基础上的话语交流。统战工作的特点,使其具有“高大上”的特点,但是统战工作的对象,却是“接地气”的,如何适应话语方式和工作对象的转变,让“高大上”的统战工作话语走进“接地气”的大众,增强话语的引领力,需要借鉴央视新闻的成功案例进行创新。首先,要熟悉各种网络话语的具体优势,微信图文、微视频、动画、歌曲等载体具有通俗化、可视化呈现传播内容的优势;网络流行语、B612相机照片具有年轻化的优势;H5新闻、微博具有互动性强的优势,统战工作者可以根据具体呈现内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网络话语形式。其次,要清楚各种网络话语的缺点,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内容承载的片段性,网络话语具有娱乐化、碎片化、同质化、非理性和消费主义的倾向,统战工作者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要仔细辨别,提前预判。树立网络话语意识,充分发挥网络话语的优势,恰当规避其缺陷,让“高大上”的政治话语“接地气”地表达,将“官话”通俗化、年轻化,将“硬话”暖心呈现,才能增强统战话语的吸引力、引领力、感召力,增强统战工作的话语权。
三、牢记方向意识,发挥统战工作“法宝”作用,凝聚“最大公约数”
“法宝”,在生活中常用作比喻用起来特别有效的工具、方法或经验。用“法宝”比喻统战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始于毛泽东,后来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关于统战工作的思想中都有所继承和发展。纵观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时期,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和领导各项事业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统战工作思想基础上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4]在继承基础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统一战线的地位作用,认为“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5]
“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6]凝聚人心的前提是凝聚共识,凝聚共识就是凝聚“最大公约数”。2012年底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提出:“凝聚共识很重要,思想认识不统一时要找最大公约数”,后来,习近平多次使用“最大公约数”比喻统战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最大公约数”是数学概念。“最大公约数”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约数中最大的一个。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的约数是这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共同点”,共有的约数数量往往不等,最大公约数是两个或多个整数中共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可以引申理解为“覆盖最多的共同点”。统战工作对象具有党外人士多、有国外留学经历人士多、高学历人士多的特点,多元价值观背景下,找到凝聚人心的“最大公约数”,需要有包容意识,求同存异,聚同化异。
求同存异不是一味的包容,更不是“纵容”,而是在坚持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前提下的求同存异。统一战线工作中牢记方向意识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共识,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第二,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统战工作的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第三,用中国梦这个核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仆后继,终于在今天走到了离这个梦最近的地方,并且最具有圆梦的能力,统战工作要以实现中国梦为核心目标,动员一切积极力量,调动一切智慧,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四、守护底线意识,将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团结什么人、怎么团结人,都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凝聚共识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凝聚共识需要包容差异,求同存异,但是前提是分析和鉴别。“对于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危害国家制度和法治、损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反对,不能让其以多样性的名义大行其道,这是政治底线,不能动摇”[7],必须有清醒的底线意识。“互联网+统战”格局下,变化的是统战工作的方式和手段,不变的是统战工作的目标,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娱乐化等特点,给统战工作也带来了挑战。因此,“互联网+统战”格局下,统战工作需要有原则、有规矩、有底线。
“互联网+统战”格局下统战工作的底线意识需要从以下方面规范:第一,统战工作者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凡是涉及到政治底线、涉及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要政治鲜明,守住底线,不能含糊;同时要根据具体工作的对象特点具体分析、精准施策,灵活对待。第二,对待网络平台,统战工作者要坚持“适应与规范相统一”,适应“互联网+统战”格局,需要积极运用网络平台、网络载体、学习运用网络话语表达方式;但是适应不是迎合,要注意区分和鉴别,有所用,有所不用,自觉弘扬正能量;同时必须明确“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自觉引导和规范网络空间,营造健康网络环境;另外网络空间发布的内容还需设专人负责审核,负责人要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监测网络空间的“空气”质量。第三,坚持网络空间的“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相统一”,随着人们生活空间向网络的延伸,公共空间也有了新的定义,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平台不仅仅是个人分享心得的场所,更是人们生活的网络“公共空间”,对比私人空间,网络空间一方面要强调公德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强调法律意识,统战工作者在具体运用中,要注意通过示范、规范等方法,引导网络空间对于法律的普遍遵循,以及对于真善美的大力倡导。
“互联网+统战”格局下,统一战线话语权建设是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统战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互联网+统战”格局下提升统战话语权要在继承党的优良统战经验基础上,继续打磨“工艺”,让统战话语“工艺”更精湛。另一方面,要结合“互联网+统战”的新要求,结合新媒体新技术,根据信息接受方式转变的背景,用好“网络统战”方式,用新媒体新技术讲好中国故事,让统战话语“配方”新颖,“包装”时尚,表现出凝心聚力的感召力和引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