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再造辉煌
——庆祝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90周年
2020-11-16中国农工民主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任委员云治厚
◇ 文/中国农工民主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任委员 云治厚
90年风雨兼程,90载信念坚定。2020年是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90周年。中国农工民主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90年来,中国农工民主党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追求,步履坚实,历经艰辛,执着探索,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
一、革命先驱、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邓演达
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者和爱国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人物、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邓演达从1909年14岁参加同盟会到36岁牺牲的22年间,经历了艰苦的革命历程,跨越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两个历史时期。邓演达追随孙中山,竭诚拥护并努力执行新三民主义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协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参与领导北伐。在武汉政府中,积极支持农民运动,创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高举孙中山的革命旗帜,领导成立了新革命政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同当时中国国民党独裁政府的反动统治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的革命思想和理论观点,洋溢着革命的进取精神,提出了民族的平民革命的政治理论纲领,继承发展了新三民主义。
邓演达忠诚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事业,关键时刻赤胆忠心。孙中山赠其半身照和对联,书“养成乐死之志气,革去贪生之性根”,赞誉说:“中国有两达(邓演达、张民达),革命有希望。”
邓演达作为中国国民党内有力量有地位的左派人物,得到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支持。他坚定地认为,贯彻执行三大政策,关键是坚持国共合作。从北伐到大革命失败,他同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合作,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建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在大革命时期,邓演达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和以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为代表的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相通。在农民运动、大革命同盟军等问题上,毛泽东的主张首先得到邓演达的赞同。毛泽东多次说过,国民党左派,最赞成农民运动的是邓演达;大革命时做农民运动,陈独秀、彭述之不同我合作,倒是邓演达肯同我合作。
毛泽东写在《新唐书·徐有功传》上的批语,把邓演达同岳飞、文天祥、瞿秋白等英烈排在一起,称之为“以身殉志,不亦伟乎!”周恩来、朱德对邓演达也有极高评价。在1985年纪念邓演达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中共中央称邓演达“为国家民族的独立、平等、自由,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一名优秀战士”。
二、90年筚路蓝缕、接续奋斗的中国农工民主党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而中国仍然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改造中国为己任,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历程。1924年国共合作,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然而蒋介石等人背叛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发动“4·12”等反革命政变,使大革命失败。
面对危局,中国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坚持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坚决反对蒋汪倒行逆施,积极探索中国革命复兴之路,筹建新的革命政党。经过艰苦努力,在中华革命党基础上于1930年8月9日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确定了“解放中国民族,建立平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等蕴含马克思主义思想元素的政治纲领,开启了武装反蒋的革命斗争。1931年8月17日,由于叛徒出卖,邓演达遭到被捕。11月29日,邓演达惨遭杀害。
邓演达牺牲后,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继承邓演达遗志,继续坚持革命,在抗日救亡新形势下,明确提出“反蒋抗日”口号。参加上海“1·28”淞沪抗战和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抗日行动,策动和参加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8月1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发表《组织反日阵线提议的宣言》,率先响应“八一宣言”。11月10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在香港九龙召开第一次临时代表会议(后称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决定易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确立“抗日、联共、反蒋”的总方针,决定“同共产党合作”,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成为最早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政治组织之一。1938年3月1日,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武汉召开第三次全国干部会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应邀参加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政治主张,提出了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方针,这些同中国共产党主张近乎一致。1941年,周恩来在向中共中央报告时指出:“第三党(中国农工民主党)提出联俄联共中心主张,与我们建立了密切之合作。该党凡在大是大非的斗争中,都站在共产党一边,采取了积极的态度。”1941年3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推动“三党三派”组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以抗日、民主、团结为旗帜,为建立独立、富强、民主、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大决战。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制定并采取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基本方针,以争取建设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在历史转折关头,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发表《抗战结束后对时局宣言》,明确表明与中国共产党采取一致行动,为争取真和平真民主而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2月3日,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将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易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确立同中国共产党全面合作的政治路线。在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胜利发展的形势下,1948年4月30日,新华社对外发布《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即“五一口号”),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描绘了新中国政权蓝图,也反映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共同心愿。1948年5月5日,彭泽民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与其它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拥护、积极响应“五一口号”,在香港联合致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承担起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责任。1948年6月16日,中国农工民主党又单独发表《对时局宣言》,响应“五一口号”,以示竭诚。从此,中国农工民主党走上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道路。1949年1月22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表《我们对时局的意见》,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和新中国的筹建工作。
1949年9月21日,中国农工民主党领导人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筹建新中国的实际工作。章伯钧等提出的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的建国策略建议为中共中央所接受,为建立新中国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1956年召开的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有重点的向医药卫生界发展组织”,由此确立中国农工民主党医药卫生的界别特色。
2009年,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四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发展环境保护和人口资源领域的代表性人士,自此确立中国农工民主党以医药卫生、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界别为特色,组织发展持续稳健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农工民主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坚持履职尽责与自身建设同步推进,确立“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两条工作主线。定点扶贫大方县、对口云南省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取得扎实成效,为助推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在自身建设方面,实施政治建党、人才强党、履职兴党、作风固党、制度治党“五大战略”,推进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五大建设”,实现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五大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总体思路。扎实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持续推进领导班子、代表人士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五种能力”,切实强化依规从严治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全党自身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立足自身特色优势,提出抗疫意见建议,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中中领导批示;2.6万多名党员奋勇投身抗疫一线。中国农工民主党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做中国共产党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使命担当。
中国农工民主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走过了光辉历程。
2017年11月2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贺词》指出:“中国农工民主党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自1930年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农工党人同中国共产党并肩奋斗、携手前行,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统一战线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充分证明,农工党作为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亲密友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征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内蒙古自治区组织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农工民主党曾在现属内蒙古自治区的原绥远省、察哈尔省建立过组织、开展过活动、进行过斗争。
1930年8月9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成立后,1930年秋,筹建了绥远省、察哈尔省组织。1936年冬,建立了绥远省支部,在归绥市(呼和浩特)开展组织活动和政治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有5名20世纪50年代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党员随支援边疆的知识分子队伍来到内蒙古,分布在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现在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就是以这5名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工民主党开始在内蒙古发展党员。1985年10月,中国农工民主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成立。中国农工民主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在农工党中央、中共内蒙古党委领导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为目标,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以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发展为根本,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在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斗争中,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在“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回顾中国农工民主党9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中国农工民主党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同实践、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高度认识参政党的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践行新型政党制度和建设“四新三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科学论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传承优良传统,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