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命题规律与二轮备考攻略
——以2017—2019 年全国卷Ⅱ第47 题为例
2020-11-15陕西
陕西
高考试题选修部分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三大模块,学生任选其一作答。针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高考复习的问题,笔者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二轮备考攻略。
表 2017—2019 年全国卷Ⅱ第47 题
一、高考命题规律
刘芃认为:“不论什么类型的试题,归纳起来,皆由立意、情境和设问三个要素构成。试题设计的过程,即是这三个要素的构筑和呈现过程”。在分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命题规律时,具体应从以下几个要素展开。
(一)材料出处
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自2013 年开始,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成为命题人重要的选材出处。引文出处隐含着命题意图,暗示教师应阅读重要的历史著作,将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向学生进行适当地介绍。从2017—2019 年引文的变化趋势看,文字由两段变成一段,字数在逐年减少,命题水平不断提高。
(二)考查角度
从考查角度看,多集中在三个方面:从材料中分析时代背景,理解历史人物;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从家国情怀角度归纳、概括历史人物的贡献、主张和功绩等;从人物成就、社会变革或弘扬传统道德角度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有关历史事件等。
(三)设问类型
从设问类型来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通常采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的惯用模式,主要考查“一核四层四翼”中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通常设置两小问,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归纳、概括能力,第二小问主要考查评价、分析能力。
(四)选取人物
从选取人物看,以中国古代正面人物为主。考查的人物与选修教材所选人物没有直接关系,但往往是必修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突出了对探究式学习的要求。人物选取一般以当年社会热点为依据,如2019 年考查司马相如,正值其诞辰1 840 周年;2018 年考查三娘子,正值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 周年。对颜回和司马相如的考查,体现了以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历史人物为主的特点,符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内容。
(五)考查能力
从考查能力看,对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概括表达等能力要求较高。第一问基本是一句材料一个答案要点,只需从材料中总结。第二问一般要结合材料和教材进行归纳总结,在特定历史阶段中从不同角度思考。简评历史人物时,应采用全面的观点(积极性和消极性);评价贡献时,应采用方面分析法,既可以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也可以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分析;原因分析一般侧重考查直接概括材料的能力,需要把题目设问的要求审清楚。
二、二轮备考攻略
(一)高考复习与选修教材的关系
通过对2017—2019 年命题规律的总结可以发现,高考暂时还没有考查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因此,在高考复习中,教师可以把选修教材的内容适当分散到必修教材的复习中,以知识整合的方式落实选修教材。教师应抓住每次模拟考试的机会,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试题进行认真分析、讲评,并注意积累、总结答题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二)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规律和方法
1.一条理论依据
在复习中,教师应坚持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徐蓝、朱汉国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中认为唯物史观有6 大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发展、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两个评价标准
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利益。
3.三方关系处理
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坚持历史人物的主观能动性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坚持客观效果第一与主观动机第二,坚持历史评价第一与道德评价第二。
4.四种评价方法
历史评价法是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环境背景中进行分析评价,避免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古人;阶段评价法(或方面评价法)是将历史人物一生的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评价,或把历史人物的整个社会活动分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纵向看具有“阶段性”,横向看具有“方面性”;阶级分析法是分析历史人物的阶级立场,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分析其为哪个阶级服务;辩证分析法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看其一生的全部活动和表现,对其功过是非得出全面的认识。
5.五大人物类型
评价历史人物先要确定人物的身份,再具体分成不同的类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主要涉及五大类型:第一种是中国古代的政治人物,一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概括其主张,再按照时间、空间两方面对其影响进行逐条分析,分析古代人物时,要关注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儒家思想三方面的共性内容;第二种是少数民族领袖,主要分析其政权封建化的实现程度,对民族融合、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作用;第三种是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分析其是否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有利于近代化(或现代化);第四种是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分析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对本国及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有何作用;第五种是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析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对本国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
(三)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最为突出、最为重要的理念。2017—2019 年全国卷Ⅱ第47 题考查学科素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可见,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必须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能力,使其既可以就地取材阅读教科书,也可以有选择性阅读一些经典的著作,如《中国通史》等,将阅读和思考同时进行。
三、摹考训练
作为高三一线老师,既要灵活使用历年高考真题,又要能根据教学实际原创试题。通过对2017—2019 年全国卷Ⅱ第47 题的分析,笔者认为,2020 年高考可能会考查政治史人物。因此,笔者选择了人教版必修一第3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中提到的张议潮,再从命题人经常使用的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摘编一段材料,临摹高考原创试题:
例.【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张议潮(?—872 年),沙州敦煌(今属甘肃)人,世为州将。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渐趋衰落,吐蕃乘隙攻略河西诸州,河西人民日夜思归唐皇朝。吐蕃灾荒连年,内部相互厮杀,势力逐渐衰落。张议潮暗中结交豪俊,密谋归唐,率领沙州各族人民起义。张议潮收复瓜、沙十一州和凉州后,陷没百余年之久的河、湟故地已全部收复。从此,河西走廊又畅通无阻,对于加强西北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唐宣宗特下诏令,大力褒奖张议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勋。张议潮身兼节度使,掌握河西大权,经营河西地区的重任自然由他承担。由于他富有军事才干,足智多谋,屡次击败吐蕃军。在武力保卫河西的同时,张议潮还积极治理,大力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他在各族杂居的河西地区,“训以华风,咸会训良,轨俗一变”。经过张议潮的经营,河西地区的局势稳定,生产得到了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议潮的历史贡献。(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议潮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6分)
答案:(1)驱逐吐蕃,收复河西;加强守备,发展生产,重振河西;传播汉族先进文化,促进民族交融;维护唐朝统治和国家统一;加强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2)家风家教;顺应民心;吐蕃的衰落;个人才干和爱国情怀;唐王朝的褒奖;地方藩镇割据严重,时势造英雄。
怎样把备考攻略运用到实战中去?笔者以此题为例,第一,引导学生将平时养成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能力发挥出来,先读问题再看材料,把设问和材料中的关键词用笔勾画出来,在思考加工后组织出答案;第二,在组织答案时,应使学生按照评价历史人物的规律和方法进行,如张议潮在五大类型中属于中国古代的政治人物,应按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概括张议潮的历史贡献;第三,在简析张议潮取得成就的原因时,应引导学生直接概括材料,将张议潮放在唐朝后期这个特定历史阶段中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