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
——以2017—2019 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为例

2020-11-15贵州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1期
关键词:选择题关键材料

贵州

一轮复习重在夯实知识,将整个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以形成对高中知识的整体把握与了解。二轮复习重在深化拓展,着力突破重难点知识,使学生在限时“抽样”训练中正确解读材料,归纳、概括、总结有效的答题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其解题能力。笔者在二轮复习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多层次、多方向解读问题。笔者以2017—2019 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为例,浅谈引导学生做好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以期为教师二轮复习教学提供一些方法策略。

一、时空

例1.(2019·全国卷Ⅰ·31)据统计,1954 年1 月到4 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 年同期的5 倍,为1952 年同期的50 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解析】本题考查的时间点是“1954 年”,这时,欧美国家处于科学研究的国际前沿,仅凭中国借阅俄文书刊无法证明“已与国际前沿接轨”,故A 项排除;“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 年提出,“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出现于1956 年,其开始的标志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故B,C 项排除;因为此时正值“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时期,中国借阅俄文书刊总数“为1952 年同期的50 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正说明了“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故D 项正确。

【启示】本题属于对时空观念的考查,对时空的复习与训练是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进行二轮复习时,应引导学生加强对重大事件的时间、空间的把握:时间方面需要注意四点,一是具体时间,如新中国于1949 年10 月1 日成立,二是模糊时间,如春秋战国时期大概是公元前8 世纪到公元前3 世纪,三是横向时间,如公元前6—5 世纪,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西方处于古希腊民主政治时期,四是纵向时间,如唐朝处于618—907 年等;空间方面,关键地名一定要记清楚,并能根据地理知识,将地名、地域落实到地图上。

二、概念

例2.(2019·全国卷Ⅲ·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解析】本题涉及“宗法制”“禅让制”“郡县制”“察举制”等概念,“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首领的制度;“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政府任命郡县地方官员,以有效对地方施以行政管理的制度;“察举制”是汉武帝时期开始的汉代选官制度。题干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突出的是血缘关系,这与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是一致的,故A 项为正确答案。

【启示】历史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历史概念的教学,历史概念包括内涵、外延两部分,内涵包括背景、时间、经过、内容、性质、结果等,外延包括作用、影响、评价等。教师在进行二轮复习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强化对教材中的关键概念的理解,如“近代化”“闭关锁国”“海禁”“重农抑商”“君主立宪制”等,只有真正掌握了关键概念,才能准确解答概念类选择题。

三、特殊标点符号

例3.(2019·天津卷·9)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 ( )

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解析】“日寇”“侵略”等信息表明,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时间在1931—1945 年;“苏维埃政府”存在时间是1931—1937 年;“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意即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对日作战的统一指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35 年底的瓦窑堡会议的精神内容。综上,该材料反映的是1931—1935 年间,中共促使蒋介石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故C 选项符合题意。

【启示】很多高考历史选择题都会出现特殊标点符号,括号主要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意在说明材料出处,引号强调关键信息、学科术语等。通过对特殊标点符号里面的内容的把握,学生很容易知道作者立场、材料大意,这对快速做好高考选择题是一大助力。二轮复习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特殊标点符号中的内容进行认真审读、推敲,并指导其进行相应练习,让学生形成对特殊标点符号的关注和重视。

四、关键词句

例4.(2017·全国卷Ⅰ·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发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解析】本题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有“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选项中的关键词有“土地革命”“民族战争”“国民革命”等。“陕甘宁边区政府”可以联想到抗日战争,“土地革命”可以联想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以使其参加红军对抗国民党反动派,“民族战争”也可联想到抗日战争,“国民革命”可以联想到国共第一次合作,再结合关键句“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以得出B 项是正确答案。

【启示】关键词句对于解题至关重要,二轮复习教学中,教师应对选择题关键词句进行勾画讲解,这是教师提高学生做题效率的重要方法。教师通过关键词句的教学,可使学生形成抓关键词句的意识,这对解决高考选择题有较大的帮助与推动作用。

五、史实

例5.(2018·全国卷Ⅰ·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解析】本题的时间点是“五四运动后”,由此可以断定A,B,D 三个备选项都与这一时期的史实不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确实在中国引起了争论,其结果是传播了争论者的主张,客观上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这种结果自然“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 项正确。

【启示】重视史实考查是高考历史不变的基调,夯实知识结构是取胜高考的一大法宝。教师在二轮复习教学中,应继续强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只有牢牢抓住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结论、基本线索等,才能在做史实方面的选择题时游刃有余。

六、主旨

例6.(2019·全国卷Ⅱ·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解析】本题材料的主旨要通过对程颢的诗的翻译、体悟、归纳中得出,程颢的诗实际是在思考人生与万物之间的关系,重在强调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体悟。A 项强调人类要尊重大自然,着眼点在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C 项强调对自我生理、心理及与周围关系状态的认识,重点在凸显自己存在的价值;D 项“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表面是老子告诫君王不与民争,实际是强调君王应依规律做事。上述三个选项所强调的重点与题干材料所强调的主旨不同,故B 项正确。

【启示】选择题的主旨是解题的关键,教师在二轮复习教学中,应结合试题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以正确解读材料,准确把握选择题题干情境或材料的主旨,只有这样,做选择题时才不会只看现象不看本质,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发生。

七、材料

例7.(2018·全国卷Ⅰ·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解析】当学生看到“安史之乱后”这个时间点,便自然会想到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严重。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藩镇割据”是威胁中央政权的,学生往往用这种习惯性思维对材料进行解读,将似乎违背“史实”的D 项排除。但是,本题材料明显反其道而行之,表格中藩镇节度使大部分都是朝廷任命的,他们或“驻重兵防骄藩”或“驻重兵守边疆”或“驻兵少防盗贼”,这一系列行为持续时间长达“百余年”,由此可知,藩镇“延续了唐朝的统治”,故D 项正确。

【启示】当材料与教材观点出现不一致时,应依据材料作答,树立“忠于材料,材料第一”的观点。教师在讲评此类试题时,应强化这一观点,这是高考选择题出现的新现象。

八、情感倾向

例8.(2018·北京卷·16)1903 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 )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解析】林纾是中国人,在“1903 年”这个特定年份,林纾不会“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因为中国是弱国,作为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其不会颂扬强盗侵略中国的行径。林纾也不会“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因为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形成的时期,列强拓展市场、瓜分世界是时代主题,侵略中国、瓜分中国是他们野心。林纾可能会“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因为《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帮助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推翻清政府从情感上是合理的,但问题在于,这种“情感”在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林纾也可能会“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因为他是正直、爱国的中国人,材料提到,兔子与羊分别被天敌狗和狼管辖,不可能和平共处,延伸到国家层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弱国在强国面前是没有任何主权的,这正是在“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 项正确。

【启示】情感倾向体现在方方面面,高考选择题的设计体现了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学生对选择题题干的理解、选项的选择体现了学生的情感倾向。情感倾向是由选择题设计的特定环境、国人固有的生存环境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教师在二轮复习教学及讲评试题时,应引导学生以正确情感倾向解题。

综上,本文结合高考选择题,从时间、概念、主旨、情感倾向等方面谈了多种观察问题的角度,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观察问题的角度,限于篇幅限制,笔者不再过多赘述。上述“角度”可以单独入题,也可以根据需要相互结合,无论以什么角度入题,最后的结果都是殊途同归,最后的目的都是拓宽学生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希望笔者提出的看问题的不同“角度”能够对高三教师二轮复习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选择题关键材料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单项选择题狂练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