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二轮复习中对教材的回归与超越
——以人教版《鸦片战争》为例

2020-11-15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1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人教版历史

湖北

教材本是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资源,然而在各种教辅资料充斥市场,网络上各类教学资源获取极其便利的当下,教材却很容易被学生和教师所忽略。2019 年全国卷高考试题在保持以往命题风格的基础上,回归教材的导向非常明显,选考题中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较之往年回归教材的特点显而易见,选择题中与教材知识相似或相近的问题情境占三分之一左右,25 分的主观题较之往年也更多地考查了教材基础知识。因此,在2020 届高考二轮复习备考中,教师应认真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回归教材与超越教材。笔者以人教版《鸦片战争》的复习为例,浅谈笔者的看法与做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回归教材,回顾鸦片战争历史,夯实基础知识

二轮复习课要区别于新授课与一轮复习课,但仍然要立足于基础知识。此时对基础知识的强化,应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恰当地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达到此目的。

(一)简单地回归教材

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两项学习任务:

任务一:自主复习教材,参考教辅,结合下图的提示,绘制思维导图,回顾鸦片战争的相关基础知识。

(二)在回归教材中实现超越教材

任务二:在独立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10 课《鸦片战争》、人教版必修二第9 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4 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15 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与人教版必修三第14 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的基础上,分小组合作完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的比较简表:

表1

为了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复习鸦片战争最基本的知识,故而可以设计任务一。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解决专题模块化、通史体例与考题的主题化三者之间的矛盾,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三本必修教材中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内容,同时,呼应当前国家倡导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可以从上述五个方面把握《鸦片战争》一课的重难点与高频考点——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即任务二。但是,任务二旨在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复习,突破重难考点,难度较高,所以需要学生在独立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指出的是,教师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一中简单地回归教材,还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在完成任务二中实现在回归教材的同时超越教材。

二、超越教材,重识鸦片战争历史,提升能力与素养

通过回归教材,教师引导学生从独立自主的浅层复习走向了合作探究的深度学习,但课堂教学仍在很大程度上停留于知识教学,远远没有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为《考试大纲》)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

因此,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超越教材,确立并围绕某一主题,精选史料,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调动并运用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描述和阐释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探讨和论证鸦片战争的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

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具有5 000 年辉煌历史的中华文明,在鸦片战争中遭遇巨变,受尽凌辱?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华文明重放异彩,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历史教训?这一设问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反思鸦片战争历史,以史为鉴,读史明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但是,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很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启示,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生成教学的机遇,引导学生史论结合,持论有据,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论证能力。

(一)简单地超越教材

教师可以呈现以下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上述问题。

材料一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词

结合这则材料,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明交流互鉴这一全新的视角反思并重新认识鸦片战争的历史,思考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进而将课堂合作探究的主题确立为: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鸦片战争——当天朝遭遇帝国。如此一来,虽然复习的是鸦片战争,但在一个全新的视域之下,其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与知识复述,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知识迁移与运用中,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让知识活起来,让能力用起来,让素养高起来。

(二)在超越教材的同时注意回归教材

材料二战前:天朝的脾气遭遇帝国的傲慢——拒绝交流,遑论互鉴

表2 18 世纪晚期至19 世纪早期英国三次访华使团简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英国使团访华为何屡试屡败?又为何屡败屡试?这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当时的时代背景,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在解释英国屡试屡败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注意历史解释的角度,即清朝、英国、双边关系等角度,并联系明末清初西学东渐遭遇中国传统“华夷之辨”“天朝上国”观念和“中学西传”在18 世纪的欧洲掀起“中国热”等史实,同时,分析材料中英国使团访华目的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在解释屡败屡试的原因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联系英国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等史实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等基础知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从交流互鉴的视角认识到,清朝政府未能有区别地对待英方谈判条件中的合理要求与非分要求,而是一概拒绝,自以为能拒英国于千里之外,殊不知,其丧失了与英方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及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契机。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与知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教师一方面需要继续提供材料,另一方面,可以精选某些合适的高考真题,充分利用高考真题的再教育功能,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

材料三战前:天朝的西洋镜与帝国的中国观——交流互鉴的踟蹰步伐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曾下令大量翻译外国报纸,编成了内参《澳门新闻纸》。然而,他所看到的内容因为了迎合传统的华夷观念而被重重过滤,最后只能了解一个已经被扭曲的西方世界。在军事上,由林则徐亲自组织翻译,但完全停留在比较人数众寡、船只大小的地步,最后认为西方的长技仅在于连环炮与远程射击。而英国人已经非常准确地掌握了清朝军队的性质、构成、武器与战术,也很理解清军喜欢使用弓箭而非枪炮的原因,还认识到普通民众对于战争的漠然态度。

——摘编自《扭曲的西洋镜: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所看到的世界》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相互间的认知有什么特点?当时中英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教师在启发学生解释双方认知特点时,可以分为态度与程度两个角度。英国并未深刻认识到中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中国市场的局限性,即英国对清朝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概括当时中英真实情况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及总体角度进行思考。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超越教材的同时正确回归教材,复习并运用相关知识,如人教版必修一第4 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7 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10 课《鸦片战争》,人教版必修二第4 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6 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 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9 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人教版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6 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 课《启蒙运动》、第11 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3 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等。

在超越教材的同时正确回归教材就是要求学生在新材料、新情境之下,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问题。这也是高考的基本要求,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下工夫,这是应对新高考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必由之路。

材料四战时:天朝马桶对战帝国海军——拒绝交流互鉴的悲哀

杨芳看到夷舰上的大炮总能击中我,但我却不能击中夷;夷炮威力远在我炮之上,认定“必有邪教善术者伏其内”,于是广贴告示,“传令甲保遍收所近妇女溺器”作为制胜法宝。他将这些马桶平放在一排排木筏上,命令一位副将在木筏上掌控,以马桶口面对敌舰冲去,以破邪术。3月18日,英军进犯,杨芳的这些招数自然完全无用,筏上副将仓皇而逃,英舰长驱直入。

——摘编自雷颐《历史:何以至此》

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当时为什么会上演如此荒诞的一幕?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对西方的认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认识到,当时清朝军事实力落后于英国,而军民迷信、保守思想浓厚,不了解世界形势与英军实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联系人教版必修三第14 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对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对西方认识的变化进行历史解释。

材料五战后:天朝固守的朝贡体系与帝国带来的条约体系

“朝贡体系”是古代东亚地区的国际体系,其最明显特征是以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双边“封贡关系”为结构,它体现出古代中国文化和经济的优越性及对周边的吸引力。面对殖民扩张,“朝贡体系”逐渐被殖民扩张的“条约体系”所取代,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优势。

——王培培《“朝贡体系”与“条约体系”》

例.(2019·全国卷Ⅲ·28)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B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例题,并结合上述所有材料,联系历史与现实,总结从中得到的启示。

在讲评例题时,教师应启发学生真正理解新式企业具有机器生产与雇佣劳动的特征,中国新的社会阶层指的是买办资产阶级,而新式企业与这一新的社会阶层都是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产物,由此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素养与探究精神。在引导学生总结启示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应该以史为鉴,以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增强中华文明的生命活力,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与不同文明、国家、团体乃至个人交流中,应该心存温情与敬意,予以“同情之了解”,从而引导学生关怀现实,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解释等素养,真正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总之,教师在二轮复习中,不可拘泥于教材,也不可脱离教材,既要回归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还要努力实现在回归教材的同时超越教材,在超越教材的过程中正确、恰当地回归教材。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人教版历史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THE DRUG WAR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新历史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