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肝包虫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11-14古丽娜塔林巴依安玉洁刘玉革郭永忠
古丽娜·塔林巴依,安玉洁,刘玉革,郭永忠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麻醉科,新疆 伊犁 835000)
肝包虫病为我国常见的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由棘球绦虫幼虫引起,因此也称为肝棘球蚴病。肝包虫病严重威胁了人体健康,虫体在体内发生浸润性、膨胀性生长,可严重压迫甚至破坏其周围组织[1]。手术治疗是肝包虫病主要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多采取囊肿摘除术治疗肝包虫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发现,气管插管、囊肿摘除等术中各个阶段,均可改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但可能因术中呛咳、体动影响术者对麻醉满意度,稍有不慎,还可导致囊肿破裂,引发包虫液外泄污染腹腔,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2-3]。基于肝包虫病对术中精准操作的要求较高特点,选择安全、有效,且术中能够有效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的麻醉方法对提高麻醉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肝包虫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ASA分级均为Ⅰ-Ⅱ级,患者均对此项研究知情同意,但需排除合并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的患者,本次研究取得了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中有1例未完成随访,1例术式改变均予以剔除。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全麻组(n=45)与硬膜外组(n=43),全麻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18~60岁,平均(40.28±2.79)岁,平均体重指数(22.56±1.87)kg/m2,硬膜外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15~60岁,平均(39.82±2.56)岁,平均体重指数(22.72±1.93)kg/m2,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两组均在术前2h在主管护师指导下口服400 ml能量饮料,并于术前1h口服200 mg塞来昔布胶囊(生产企业: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20063),用药贯穿于围手术期,2次/d。
全麻组患者常规麻醉准备后,均采用咪唑安定、丙泊酚、舒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顺序实施全麻诱导并进行气管插管,其后连接呼吸机予以机械通气,将潮气量调整至8~12 ml/kg,控制30~40 mmHg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全麻维持用药为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并间断推注舒芬太尼,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调整用药剂量[4]。硬膜外组行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选择硬膜外穿刺位置,于T8-9头侧位置予以置管,其后予以5 ml浓度为2%利多卡因作为硬膜外麻醉实验量,注射完成确定麻醉平面,其后予以全麻诱导,术中选择浓度为0.5%罗哌卡因5 ml予以硬膜外腔注射,每1 h追加1次,以维持麻醉至术毕[5]。术后两组患者均常规麻醉苏醒,至呼吸功能与吞咽反射恢复后,遵医嘱拔除气管导管[6]。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舒芬太尼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应用剂量。
(2)将麻醉前、切皮后、囊肿摘除时、术毕、拔管时5个时间段分别标记为T0、T1、T2、T3、T4时段,比较各时间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水平变化。
(3)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所需时间,拔管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术中舒芬太尼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应用剂量比较
硬膜外组术中舒芬太尼的应用剂量为(0.38±0.12)m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应用剂量为(4.45±0.95)mg,与全麻组比较均显著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术中舒芬太尼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应用剂量比较(±s,mg)
表1 2组术中舒芬太尼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应用剂量比较(±s,mg)
组别 舒芬太尼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硬膜外组(n=43) 0.38±0.12 4.45±0.95全麻组(n=45) 0.51±0.14 6.36±1.46 t值 4.683 4.214 P值 0.000 0.000
2.2 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T0、T1时段HR与MAP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在T2、T3、T4时段HR与MAP指标水平均较全麻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表示HR与全麻组比较P<0.05;#表示MAP与全麻组比较P<0.05
血流动力学指标 组别 T0 T1 T2 T3 T4 HR(次/min) 硬膜外组 78.6±3.1 79.6±3.5 87.4±4.1* 82.6±4.3* 84.9±5.9*全麻组 79.2±2.9 81.4±3.7 95.4±4.7 91.5±5.1 93.3±6.2 MAP(mmHg) 硬膜外组 87.2±5.4 88.7±5.8 90.4±4.6# 89.5±4.9# 90.7±4.8#全麻组 86.9±5.1 88.9±5.6 97.6±3.9 94.8±4.5 98.7±4.2
2.3 2组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所需时间与拔管时间比较
硬膜外组麻醉时间为(125.81±17.64)min,自主呼吸恢复所需时间为(9.51±3.64)min,拔管时间为(23.12±6.41)min,与全麻组所需时间比较均显著缩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所需时间与拔管时间比较(±s,min)
组别 麻醉时间 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所需时间 术毕拔管时间硬膜外组(n=43) 125.81±17.64 9.51±3.64 23.12±6.41全麻组(n=45) 141.76±20.74 16.81±4.16 34.52±6.99 t值 3.877 8.744 7.979 P值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包虫病对人体危害极大,虫体可在肝、脑、肺、骨等多个脏器寄生,其中肝包虫病约占70%以上[7]。目前,我国青海、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医疗卫生机构均常见因包虫病就诊的患者,临床多采取内囊摘除术与外囊剥除术等手术方式治疗包虫病。囊型包虫病的病灶包括内、外囊及外囊与肝组织间膜样结构,内囊摘除术或外囊剥除术均要求完整摘除病灶[8]。但在临床实际手术中发现,内囊及其内子囊、囊液均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因此,术中要求术者将内囊予以完整切除,以破坏其致病性。同时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要求较高,尤其在摘除囊肿时,不但需要术者精准操作,避免刺破囊腔,还要求患者避免出现呛咳、体动等麻醉不良反应,一旦囊液渗漏,则会增加病变种植甚至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后果[9]。选择适宜麻醉方式,提高麻醉效果,并能够精准控制麻醉深度,对于保障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10-11]。
为此,本次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静脉全身麻醉和静脉全身麻醉复合椎管内麻醉在肝包虫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硬膜外组术中舒芬太尼的应用剂量为(0.38±0.12)m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应用剂量为(4.45±0.95)mg,与全麻组比较均显著减少(P<0.05),提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有效减少了麻醉药物的应用剂量,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硬膜外阻滞方式具有良好的肌松与止痛效果,阻滞区域的冲动在向中枢系统传导时发生了阻断,进而减少了全身麻醉所需用药剂量。硬膜外组麻醉时间为(125.81±17.64)min,自主呼吸恢复所需时间为(9.51±3.64)min,拔管时间为(23.12±6.41)min,与全麻组比较所需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提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更为快速,可能与术中低浓度的全麻用药减少了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干扰,术毕停药后可快速清除机体内的残余药物,促进身体恢复至正常生理状态,进而实现术毕早苏醒、早拔管[12]。硬膜外组在T2、T3、T4时段HR与MAP指标水平均较全麻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自囊肿摘除起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心率、血压均出现了明显上升,但硬膜外组变化不明显。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复合硬膜外阻滞后,血浆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显著减少,有利于术中血压、呼吸、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维持在稳定水平,此外,硬膜外麻醉的肌松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手术所致应激刺激,同时还可提升镇痛效果,对术区神经元产生抑制兴奋性的效果,进而稳定血流动力学。
综上所述,肝包虫病患者选择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指标更为平稳,麻醉恢复更为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