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消疲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疲劳气虚证临床观察
2020-11-14韩金莲
韩金莲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患者在患有卒中疾病后,较易呈现出卒中后疲劳现象,作为疲劳状态一种,其对患者造成影响较为显著,并且休息后难以获得理想缓解效果[1]。于卒中发病后,疲劳往往表现为迅速出现,并且呈现出长时间持续性特点,其对患者康复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会造成严重影响,从而使患者远期预后以及康复疗效受到对应影响,对此确定有效方式针对卒中后疲劳气虚症患者展开对应干预意义显著[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08月~2020年01月收治的138例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69例):女20例,男49例;年龄55~85岁,平均(65.39±2.39)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2 5±1.22)年;对照组(69例):女21例,男48例;年龄56~89岁,平均(65.42±2.42)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2.29±1.25)年,就两组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均衡性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胞磷胆碱钠片+康复训练方法展开对应干预,具体为:对患者实施基础治疗,主要体现为康复训练以及常规内科治疗两方面。对于内科治疗,主要体现为抗血小板聚集、血脂调节以及血压调控方面。对于康复训练,主要通过对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病情状况加以了解,对应完成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具体为:①合理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干预:主要体现为关节活动范围保持、摆放良姿位、斜床站立、肢体随意运动诱发、体位转移训练、床上运动、患肢运动功能训练强化、痉挛抑制、步态训练以及平衡控制几方面,频率为1次/d,时间为45 min/次;②合理采用作业疗法进行干预:主要体现为手功能训练、上肢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以及ADL能力训练几方面,频率为1次/d,时间为45 min/次;③对患者展开其他物理因子治疗:主要体现为低频脉冲电治疗以及功能性电刺激等方面,频率为1次/d,时间为20 min/次。在此基础上,添加胞二磷胆碱片展开对应治疗,频率为3次/d,剂量为0.2 g/次,方式为口服。
治疗组:采用益气消疲汤+康复训练方法展开对应干预,对于康复训练方法同对照组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保持相同,此外添加益气消疲汤展开治疗,用药处方为:茯苓、黄芪、熟地黄以及石菖蒲各15 g;红参5 g;当归、川芎、牛膝、地龙、桑寄生以及杜仲各10 g;鸡血藤20 g;五味子以及柴胡各6 g,用药剂量为1剂/d,对于两组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均实施为期4 w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的SS-QOL(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精力子量表评分、FSS(疲劳严重程度表)评分。
1.4 判断标准
对于两组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精力评定利用SS-QOL精力子量表评分完成,越高分值对应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越优精力[3];对于两组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主观疲劳程度评定利用FSS评分完成,越低分值对应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越轻微疲劳程度[4]。
1.5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干预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展开处理,计量资料(SS-QOL精力子量表评分、FSS评分)行t检验,以±s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治疗组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SS-QOL精力子量表评分、FS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S-QOL精力子量表评分、FSS评分分别高于以及低于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SS-QOL精力子量表评分、FSS评分临床对比(分,±s)
表1 两组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SS-QOL精力子量表评分、FSS评分临床对比(分,±s)
组别 SS-QOL精力子量表评分 F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n=69) 5.75±1.42 9.91±1.75 51.15±4.43 40.08±5.49对照组(n=69) 5.71±1.31 7.69±1.65 50.89±4.19 45.79±4.75 t 0.1719 7.6670 0.3541 6.5334 P 0.8637 0.0000 0.7237 0.0000
3 讨 论
中医学中,虚劳为卒中后疲劳归属范畴,临床治疗期间需要做到补益脾肾、益气消疲以及化痰通络。具体治疗期间,益气消疲汤的有效应用可获得确切效果,其中红参能够获得补脾益智安神以及大补元气的效果,黄芪能够获得抗疲劳以及益气健脾的效果;柴胡能够获得疏通经络的效果[5];川芎能够获得温通经络、走而不守、活血行气以及上行头目的效果;鸡血藤以及当归能够获得养血活血效果;地龙能够获得通经活络的效果;牛膝可获得活血化瘀的效果;石菖蒲可获得化湿豁痰以及开窍宁神的效果[6];五味子以及茯苓可获得宁心健脾安神的效果;桑寄生以及杜仲可获得强筋骨以及补肝肾的效果;熟地能够获得益精补肾的效果。将所有药物联合应用进行治疗,可获得补益脾肾、益气消疲、恢复精力以及消除疲劳的效果[7]。在此基础上,配合展开康复训练干预,可使得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病情恢复效果获得进一步提升,对于系列功能以及疲劳程度的改善能够做出充分保证,最终实现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综合状态的显著改善[8-9]。
综上所述,益气消疲汤+康复训练方法的有效运用,可实现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疲劳疲劳程度改善以及精力提升,最终实现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有效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