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0-11-14沙秋霞

关键词:负性心衰心肌梗死

李 雯,沙秋霞,徐 婷

(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深圳 51802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内科常见病症,而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常发生的一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增大其病死风险,临床上在有效治疗基础上还应当充分重视合理护理,在此基础上为疗效提供保障,确保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质量[1-2]。本研究选取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入院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纳入标准:①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相符者;②与《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4]中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相符者;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可配合医护工作者。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精神病症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为对照组,另一个小组为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8~76岁,平均(63.52±5.28)岁;心肌梗死部位:4例右壁,6例高侧壁,7例下壁,9例后壁,9例广泛前壁,10例前壁,15例前间壁;心衰类型:4例全心衰竭,11例右心衰竭,45例左心衰竭。研究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9~77岁,平均(63.91±5.47)岁;心肌梗死部位:4例右壁,7例高侧壁,8例下壁,10例后壁,8例广泛前壁,9例前壁,14例前间壁;心衰类型:3例全心衰竭,10例右心衰竭,47例左心衰竭。两组临床资料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实时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疾病变化,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治疗相关知识,说明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对护理方案作出相应调整,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为其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等。

1.2.2 研究组

整体护理干预:①宣教干预:护理人员应选用当面宣教、健康手册发放、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衰相关知识,如疾病发生机理、危害、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等。②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尽可能满足其提出的合理要求,实时观察其心理变化,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并介绍治疗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愈信心,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提升其医护依从性。③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应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的饮食喜好,为其制定一个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为主,严禁患者进食刺激性食物,如生冷、辛辣等。④用药干预:由于一部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擅自增减药物使用剂量状况,未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因此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患者的药物使用时间、次数及剂量,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合理导致病情加重。⑤疼痛干预: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的疼痛感明显,且心肌缺血时更严重,导致心肌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引起恶心呕吐、低血压等多种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镇痛处理,如皮下注射吗啡或者肌肉注射杜冷丁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焦虑、抑郁)评分与心衰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焦虑状态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进行评估,表内包含2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总分50-59分代表轻度焦虑,60~69分代表中度焦虑,69分以上代表重度焦虑,得分越高即焦虑程度越高。抑郁状态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6]进行评估,表内包含2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总分53~62分代表轻度抑郁,63~72分代表中度抑郁,73分以上代表重度抑郁,得分越高即抑郁程度越高。满意度选用调查问卷[7]评估,主要分为十分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负性情绪评分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较干预前负性情绪评分更低,且研究组干预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负性情绪评分比较(±s,分)

表1 负性情绪评分比较(±s,分)

注:对比护理前,*代表P<0.05

组别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60) 67.31±5.96 53.28±4.83*65.84±5.35 50.97±4.21*对照组(n=60) 67.54±6.07 60.09±5.22*65.71±5.42 58.02±4.79*t 0.121 4.282 0.076 4.944 P 0.904 0.000 0.939 0.000

2.2 心衰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较对照组干预后心衰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心衰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d)

表2 心衰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d)

组别 心衰控制时间 住院时间研究组(n=60) 12.84±2.37 13.39±2.85对照组(n=60) 16.22±2.53 17.66±3.51 t 4.360 4.224 P 0.000 0.000

2.3 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较对照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心内科常见病症,发病机理主要为冠状动脉出现阻塞后导致供血不足,最终诱发心肌缺血坏死,该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等特点,且多合并心力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导致治疗风险增大,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应重视有效护理[8-9]。

常规护理作为一种传统模式,多重视护理服务工作中医嘱的落实,而忽略了处理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康复产生影响的因素,不能满足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应寻找更为合理、有效的护理模式[10]。本研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更低,心衰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可进一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的负性情绪,缩短其心力衰竭症状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有利于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一个良好关系,增强其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主要在于整体护理干预可为患者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护理行为,并提升服务质量,其包含宣教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用药干预及疼痛干预等多项内容[11];其中,宣教干预可加深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相关知识的认知,提升其临床护理服务依从性;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并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信心及配合度,避免患者由于情绪问题影响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饮食干预可确保患者治疗期间饮食规律、营养均衡,防止由于饮食不当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促使身体机能快速康复;用药干预可保证患者严格遵循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防止患者滥用或者漏用药物,为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保障;疼痛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避免心肌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减少不良反应,在此基础上促使其快速康复[12]。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使心衰快速控制,并提升其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负性心衰心肌梗死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