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探究

2020-11-14范好好

关键词:病房体温医护人员

范好好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对婴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从病原的角度来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其发生的时机不受限制(其中冬、春两季为多发季),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护理干预在一些疾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证明,但其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尚不太明确,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究。鉴于此笔者对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过程中的作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发现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比单纯的治疗效果更好,现将探究的相关内容与结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名,女45名。患儿中年龄5个月~5岁半,平均3岁,平均病程5天。所选取的患儿无其他先天性或后天疾病。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且有对比意义。

1.2 护理方法

将这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安置在条件相同的治疗环境中,并进行统一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的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给予积极的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病房环境整洁

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病房环境进行调控,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1)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使病房的空气始终清新;(2)根据具体情况调控病房的温度与湿度,避免患儿的呼吸黏膜再受刺激;(3)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保证病房的安全性。

1.2.2 关注患儿病情

医护人员关注患儿的病情,具体来说就是关注患儿的心率变化、体温变化、口腔黏膜变化,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咳嗽、咽部肿痛、扁桃体部水肿等情况,并在做好相关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1.2.3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患儿家属的,目的在于使患儿家属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这一疾病有一个明晰的认识,比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方法、护理措施、治疗手段等,然后掌握有效的应对措施。具体来说,医护人员应让患儿家属了解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对患儿健康成长的负面作用,并使患儿家属意识到身体锻炼、营养补充、卫生习惯等对患儿健康成长及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意义。

1.2.4 心理干预

医护人员要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确保患儿在治疗期间能够保持一种积极阳光的精神状态。如果患儿出现恐惧、焦躁等负面心理现象时,医护人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比如抚摸患儿头部、与患儿温柔交谈等,使患儿的情绪得以平复。此外,医护人员要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让家属时刻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并给予患儿积极的心理干预。

1.2.5 口腔及呼吸道护理

就口腔护理而言,医护人员要不定时观察患儿的口腔,确保患儿的口腔始终处于清洁的状态。在进行具体的综合性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伤害到患儿的口腔。

就呼吸道护理而言,医护人员要不定时清除患儿呼吸道内的异物,确保患儿的呼吸道始终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患儿出现咽部不适的情况,可使用咽喉喷雾剂进行处理;如果患儿有鼻腔呼吸不畅现象且情况较为严重,可在患儿的鼻腔中滴入0.5%麻黄碱液,滴入方法为一天三次,一次两滴。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伤害患儿的呼吸道。

1.2.6 体温护理

医护人员要定时测量患儿的体温,若患儿的体温过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患儿的体温,避免患儿因体温过高出现惊厥抽搐等情况。具体来说,医护人员可通过物理方法来降低患儿的体温,如给患儿敷冰袋或敷湿毛巾等,也可采用药物降温,如给患儿服用布洛芬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儿的四肢冰凉,医护人员在给患儿降温时,要注意保暖问题;若患儿出现冒汗,且情况较为严重,要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给患儿更换衣物。

1.2.7 饮食护理

在饮食护理方面,医护人员要为患儿提供不同营养种类的食物,确保患儿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且营养摄入均衡。为了有效避免患儿出现积食情况,医护人员可以为患儿制定少食多餐的饮食方法,在食物的选择方面,要以易消化、易吸收、营养丰富、无刺激的食物为主。需要注意是,如果患儿出现厌食、没有胃口的情况,除了药物治疗外,必要时可对患儿进行静脉营养补充。

1.3 护理效果评价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基于本研究,患儿在接受四天的治疗后,如果体温恢复正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其他项目检查结果正常,即痊愈;患儿在接受四天的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无明显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其他项目检查基本正常,即显效;患儿在接受四天的治疗后,体温虽然有所下降,但未恢复至正常标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即有效;患儿在接受四天的治疗后,体温没有发生变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没有消失或加重,即无效。

2 结 果

从本次研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来讲,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50例患儿中,痊愈患儿32例,治疗显效的患儿8例,治疗有效的患儿6例,治疗无效的患儿4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50例患儿中,痊愈患儿28例,治疗显效的患儿6例,治疗有效的患儿7例,治疗无效的患儿9例,总的治疗有效率82%。观察组与对比组之间结果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就治疗、护理的舒适度以及家属的满意程度而言,观察组的整体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具体内容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关于舒适度及满意度对比表(n,%)

3 小 结

护理工作在医疗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最终的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采用综合护理的观察组,不管是在治疗效果方面(治疗总有效率为92%),还是在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方面(满意率为96%),都要远远好于对照组。采用合理的综合护理,一方面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患儿的各方面状况进行有效的安排与掌控,另一方面能够使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儿的各种突发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总之,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过程中,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对患儿的康复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病房体温医护人员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便宜的病房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