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探析
2020-11-14陈世聪廖永华曹明辉彭婕敏
陈世聪,廖永华,曹明辉,彭婕敏
(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中心,四川 自贡 643020)
消化系统疾病与患者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具有较大关系,疾病种类多样,发病率较高,病情变化速度快。患者在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时,既会给机体带来损伤,也会对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生活质量也会随之下降。临床对消化内科患者护理多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主要为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等护理,该种护理方式缺乏针对性,不能够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本次研究对消化内科患者运用细节护理,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94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分组式结果分析,将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n=47例)与对照组(n=47例),均符合研究标准。对照组消化内科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患者年龄25~76岁,平均(47.25±3.21)岁,患者男27例,女20例;观察组消化内科患者采用细节护理方式,患者年龄26~78岁,平均(49.34±3.49)岁,患者男28例,女19例;两组管理基础资料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消化内科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严格记录患者出入液体量、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消化内科患者需要采用细节护理方式,具体实施如下:(1)制定护理工作计划,需要科室护士长依据科室状况、消化内科患者疾病特点以及日常护理内容等,制定合理的细节护理干预方案[1]。医院还需要不定期组织消化内科科室护士长、工作资历较长的护理人员进行进修学习,通过学习其他医院护理技术、临床经验,进而提升科室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此外,科室护士长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护理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并共同探讨解决措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2]。(2)心理细节护理,细节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以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热情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3]。在交流过程中对患者心理状态、情绪以及生理变化进行评估,依据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比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会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患者会比较紧张、恐慌,护理人员在辅助其进行体位护理、止血护理操作时,可向患者进行疾病讲解,安抚患者不要担心病情,并用语言鼓励患者。(3)语言细节护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护理服务要求也随之增高[4]。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既要严格遵守操作流程,还需要在操作实施前、后进行操作讲解,注意讲解时语言通俗易懂,讲解态度诚恳、谦逊,减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感,让患者感觉温暖、舒心,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避免态度不佳、语言组织不当引起患者反感,最终导致护患纠纷事件,影响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5]。(4)饮食细节护理,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用药指导以及其他常规护理操作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饮食细节护理,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一方面可以满足患者疾病恢复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在制定饮食方案时,需要询问患者是否具有合并类疾病、日常饮食习惯等,如果患者具有高血压、高血糖在制定饮食方案时,需要进行指标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患者术后6 h可服用流质饮食,随后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依次更改为半流质饮食、软质饮食、普通饮食[6]。注意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类食物,避免对患者疾病恢复造成不良影响。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指标为护理满意度、患者自我护理技能、护理能力以及护理意识。
1.4 统计学方法
需要将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指标、计数资料以及一般资料统一录入计算机设备中,最终研究数据需要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n)表示本次研究的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使用(%)来表示,患者自我护理技能、护理能力以及护理意识采用(分)表示,用t进行数据检验,两组数据存在差异时,以(P<0.05)为具有可比性。
2 结 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74%,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4.47%高,如今差异显著。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技能、护理能力以及护理意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情况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情况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自我护理技能 护理能力 护理意识观察组 47 32.79±3.68 29.64±1.29 35.68±1.62对照组 47 24.36±4.97 24.03±3.24 28.14±2.69 x2 3.147 2.875 4.021 P<0.05 <0.05 <0.05
3 讨 论
消化系统为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主要由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胃、食管、小肠、阑尾、结肠以及肝脏等器官,器官部位不同,所引发的疾病也不同。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以及肠梗阻等[7]。导致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吸烟、酗酒、长期服用药物、暴饮暴食以及遗传等,患者出现此着疾病时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呕血、肠鸣音减弱、穿孔以及反跳痛等。病情发展速度快,需要及时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多数患者会运用手术治疗,进而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疾病恶化[8]。其手术的效果与护理配合度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需要做好护理工作,对提升治疗质量,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患者运用细节护理方式,该种护理方式依据科室制度、消化科护理特点制定规范化的护理流程,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流程操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在实际工作中态度更加谦逊,对患者更加负责任,在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的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医院在患者心中形象[9]。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内科患者运用细节护理后自我护理技能为(32.79±3.68)分、护理能力为(29.64±1.29)分、护理意识为(35.68±1.62)分,而对照组消化内科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自我护理技能为(24.36±4.97)分、护理能力为(24.03±3.24)分、护理意识为(28.14±2.69)分,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状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因为该种护理方式会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对其进行饮食、心理等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使其积极应对病情,而饮食护理可以加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对疾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