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四力”应思想行动双着力

2020-11-14

声屏世界 2020年18期
关键词:脚力笔力四力

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可见践行“四力”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最基本要求和工作遵循,也是宣传和新闻工作的指路明灯。如何结合媒体工作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紧扣时代脉搏,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旋律?唯有将践行“四力”根植于心,付诸于行方能达到。

践行“四力”应在思想上着力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舆论生态和传播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思想意识变得复杂多样、相互交织。近年来,传统媒体正主动寻找破局之路,推进媒体转型。从表面来看过去的媒介载体正在不断革新,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介载体扩展到微信、微博、抖音、手机客户端等媒介载体。这一过程传统媒体不断开创属于自身融媒体格局,但是必须意识到不管是何种转型和变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一灵魂是永恒不变的。

不管媒体的传播如何发展,表现形式如何变化,新闻从业人员始终应该深入认识“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根本属性,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在践行“四力”的过程中把握方向,游刃有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其生命线就在于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在新兴媒介技术发展迅猛的当下,新闻工作者仍然要做好“喉舌”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各级新闻媒体应将是否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放到选人、用人的全程,成为制度化的工作规范。近年来,在基层新闻单位出现了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常常只在意业务能力而忽视理论水平和学习,殊不知理论联系实际永远在路上,新闻行业尤其如此。践行“四力”是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日常要求,而践行“四力”的背后正是牢固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开展工作这把“标尺”。媒体从业人员应从思想上明确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属性、定位、工作宗旨,明确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明确新闻真实性原则。只有思想上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高度统一才能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好“四力”。

践行“四力”应在行动上着力

一、业精于勤练就脚力。“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古人的智慧已经告诉我们凡事都应该亲自实践,新闻从业人员尤其应该将练就脚力放在第一位。任何一次新闻报道作品缺乏深入一线的实地采访都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脚板底下出新闻”,2019年12月底满载着赣南老区人民心愿的昌赣高铁正式开通,新闻专题《昌赣高铁主力扶贫路》应运而生。该专题历时2个月,记者三赴赣州多个县区,感受扶贫家庭变化,县区经济发展,以“兴国弯”为切入点,以体验式描述性的语言文字讲述昌赣高铁开通对于赣州的经济变化为主线。以故事性的讲述昌赣高铁两次绕道,成就著名的“兴国弯”并不是历史的巧合,体现国家并没有忘记老区人民。现在,为了改善老苏区人民的生活,改变老区贫穷落后的现状党和政府在赣南革命老区修建起了一条条“连心路”“扶贫路”。正是因为主创人员践行“脚力”,在高铁开通前后三次往返深入实地采访才巧妙的将昌赣高铁开通这一新闻事件和脱贫攻坚这一大主题联系在一起撰写出了优质的新闻稿件。

无论是跑“时政线”还是“民生口”,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人员练就脚力就应该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新闻现场;只有甩开膀子,迈开步子,俯下身子,用脚步丈量大地才能与基层一线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获取一手资料,才能感知中国时代变迁,才能饱含深情刊播好的新闻报道。

二、敏锐洞察练就眼力。“选题”是新闻从业人员开展工作最基础的一环,找选题、报选题、选题会构筑起了记者的日常。新闻选题已成为新闻大战的利器。各地新闻媒体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研究其对突发性事件、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报道和问题性事件四类新闻选题的报道策略。

一个好选题的出炉需要记者练就“好眼力”即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面对社情民意、人间百态、社会民生、应急突发等各类复杂情形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决策,理清采访思路,拿出选题方案。2018年9月1日公安部20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措施由上而下全面推行,笔者意识到“放管服”改革举措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这既是国家层面的大政方针又是跟广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举措。主创人员第一时间作出选题方案,对交管“放管服”措施落地进行“聚焦”推出新闻访谈节目《“放管服”再聚焦群众办事大不同》,整期节目从措施落地前后基层民警的办事效率、广大群众办理交管业务便捷性等细微之处切入,反映改革向纵深发展这一大主题。最终,该作品在省级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佳绩。

敏锐洞察练就好眼力,新闻宣传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当政治高度,扎实的业务能力练就一双“慧眼”,善于捕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点,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唱响新时代宣传工作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行成于思练就脑力。一名合格的新闻从业人员要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修养,勤于思考必不可少。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响防疫阻击战。从中央媒体到各地媒体,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掀起了防控疫情舆论阻击战。在战“疫”时刻,广大媒体人开足“马力”,开动脑力,一篇篇报道、一个个专栏传递疫情动态,发布权威信息,增强群众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壮大正能量,讲好“抗疫”故事,影响国际舆论。

行成于思练就脑力一方面要善于学习理论,思考理论。在任何时候都应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保持清醒头脑,站稳政治定位,保持政治定力。一名记者出一篇好稿子,一名编辑组织一期好节目,一名播音员播一个好作品,没有新闻理论支撑如无本之木。另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新闻实践有机结合,唯有学以致用才能提升新闻舆论引导水平,在新闻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言之有物练就笔力。新闻写作练就笔力当先以言之有物为基。兼具大格局、好文风、好文采的“好笔力”岂是一朝一夕练就,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无不把锤炼笔力作为基本素养。要成为一名合格媒体人,练就一副“好笔力”基本要求即言之有物。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写新闻只有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实实在在、可感可信。

2018年,由中宣部组织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8月11日来到上海,以一场特别的诗歌吟诵会《诗话长江》歌颂母亲河。这样一个特别的主题采访活动因为这场活动别具一格,其中的文稿旁征博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潜移默化引申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精神内核,极具新闻性和文学性。

一篇文稿将新闻性和文学性有机融合足见写作功底,练就“好笔力”功夫在诗外。首先要日积月累笔耕不辍,只有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动笔勤写,多看多思多写才能具备文学素养和新闻写作能力。练就“好笔力”还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面对每一个采访从选题到提纲再到实地采访最好成稿都应该多动笔,唯有此才能让文稿客观准确、字词精妙、逻辑缜密、主题突出。

结语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环环相扣,有机融合。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应践行“四力”,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用心用情用功投身新闻事业。

猜你喜欢

脚力笔力四力
入木三分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提升“四力”,让舆论监督更有力
如何发挥脚力做好深度报道——以衢州日报“乡村调查”为例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提升“四力”,做好新时代新闻报道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提高科技报道工作水平——人民日报如何做好科技报道
医改警惕“四力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