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背景下主旋律电视剧的中国形象建构
2020-11-14云海辉YunHaiHui
云海辉/Yun Hai Hui
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融媒体时代,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接受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作为传统的传播文本,主旋律电视剧遭遇挑战的同时又面临机遇。主旋律电视剧的生产应顺应媒介融合的时代大势,创新故事、凝练时代主题、塑造符合当下受众欣赏需求的人物,肩负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也强调,文艺作品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主旋律电视剧以其特有的性质和特点,在传播国家形象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利于观众对国家的认识和理解。融媒时代,在变化的媒体格局中更应发挥主旋律电视剧的这个作用;尤其面对某些社交媒体对国家形象的一些误读、扭曲,主旋律电视剧更应积极建构中国的形象,让观众产生更深刻的国家认同。
一、融媒时代受众对“主旋律”的认知变化
融媒时代,媒介产品和内容空前丰富,有人认为市场对主旋律电视剧的需求在迅速减少。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人民的名义》(2017)、《外交风云》(2019)等主旋律电视剧获得市场和口碑双丰收,足以说明那些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不仅没有被“娱乐”大潮冲垮,反而在新媒体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作品之所以获得成功,在于它们的生产和创作积极捕捉市场某些潜移默化的变化并内化到作品中。
(一)互联网深化了受众对意识形态的认知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中国用户的影响是深刻和深远的。互联网把中国和世界无缝对接,中西方在文化、价值、意识形态等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密接触”。之前,不少人忧虑:由于西方率先进入现代社会而导致其在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中国却处于相对劣势;两者正面交锋,中国很可能败下阵来。不过,现实的逻辑却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中国人通过互联网接触到西方的社会、现实、宣传越多,却更加认清了西方世界的真实面貌。譬如,近一年以来,中国网友通过互联网看到西方世界对香港反“送中”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美国对华贸易战、“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的直接态度和立场,越来越认识到西方的意识形态宣传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它们甚至捕风捉影、捏造事实、抹黑对方,为了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无所不用其极,其伎俩之卑劣令人大跌眼镜。之前,如果一些人对我们的“意识形态宣传”抱有一种负面的情绪,那么经过近来某些西方政府以及西方媒体在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的拙劣表现,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和坚守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西方对其意识形态的宣传比我们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受众对意识形态新的深刻认识,给主旋律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时代氛围。它的创作和生产应该积极捕捉这些变化,在故事编创、人物设置、矛盾冲突建构、主题表达等方面主动满足受众的时代需求。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不应畏首畏尾,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在文艺作品中表达中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二)社交媒体强化了受众的家国情怀
社交媒体的狂飙式发展是当下媒介格局的显著特征之一。人们通过微博、微信、播客、社交网站等互联网社交平台来分享见闻、经历、意见、观点、经验等。通过信息分享,尤其是通过照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直观地把信息呈现出来,人们足不出户便能够快速、全方位、立体化地了解到中国各地、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变化。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而这些年也正是中国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人通过社交媒体的信息互换,增强了自己的国家自豪感、民族自豪感。除了国内的社交平台,一些较高文化层次的中国网友和自媒体也积极进入诸如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国外有影响力的社交平台大力、积极地宣传中国,并与那些误读和恶意歪曲中国形象的国外自媒体进行了有理有据的争辩。总之,社交媒体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不仅没有溃散国人的精神,反而强化了国人的家国认同。
家国认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转化为当代的理念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随着中国的富强,四个自信意识已根植于中国人的意识之中,尤其是年轻人的心里。年轻人的成长伴随着中国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他们对“四个自信”深信不疑。而这些人恰恰是主旋律电视剧要开辟的新市场的中坚力量。主旋律电视剧一定要抓住新时代的年轻受众,生产他们喜欢的扬中国风格、展中国气派的好作品。
二、建构新的中国形象符号表征系统
中国形象符号是指能够代表中国形象、承载中国文化、表达中国精神、传递中国价值的象征物。中国形象符号系统,是长期形成的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中国”这一特定对象的标志物的集合。如长城、戏曲、武术等符号指称传统中国。符号不仅有感觉材料,更有精神意义。人们通过中国符号,感知中国的文化、精神与价值世界。中国符号表征系统的建构作用就是在中国“知觉符号”与中国“意义”之间建立直接关联,并把这种关联呈现在人们的意识之中,并模式化。主旋律电视剧以对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观的表达为要旨,其在中国形象符号建构和意义表达与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传统符号的现代化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融媒时代,人们的信息交流极为频繁和丰富。人们对传统中国符号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比如,“农业大国”是中国的传统符号,这个特征形成了中国的一个特定形象。尤其是在国际传播视域中,这个形象更加固定,不仅刻板化,甚至扭曲为落后的农业大国形象。比如,在一些外国人的眼里中国整体还处于一个人畜杂居、铁犁牛耕的时代。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早已不是这个样子。近年来,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和生产有意识地呈现中国传统符号的现代化转变。在“三农”题材的电视剧中,着重展现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真实状况和成就;农业改革、乡村振兴、云农场、农产品电商、农村现代化新居、绿色农业等现代符号纳入作品之中,甚至成为电视剧叙事的重要载体。近一时期,《最美乡村》(2020)、《我的金山银山》(2020)、《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2020)等“三农”题材的电视剧无不把创作的视角聚焦在热火朝天的新农村建设,深挖中国现代化农村改革的真实故事和细节,把科技兴农、农村土地改革、现代农业旅游、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措施、理念内化到电视剧的创作中,从而呈现出了一个与传统中国农村形象迥然不同的现代化新农村形象。这些主旋律电视剧把农业大国的传统符号进行了现代化的建构,从而形成了中国新的符号表征。这些新的符号系统建构出新时代中国的新形象。
(二)现代化符号的提炼
中国的现代化符号,是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够代表当下中国性质、彰显当下中国形象的时代新符号。相对于传统符号,现代性符号更具有国际性,更能凝聚共识,在国际交往中更容易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相知相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高铁、5G、网络支付、网购、城市摩天、“一带一路”等成为中国的现代性符号,它们承载着中国发展的质量,是不断开放创新的“中国智慧”的标志。这些新的现代化符号随着融媒体、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而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同。主旋律电视剧在创作过程中适时捕捉、提炼、梳理这些符号,并将之系统化,通过艺术和影像的力量将之呈现,成为国人和国际社会认识、感知当下中国的重要载体。《创业时代》(2018)、《合伙人》(2016)、《温州三家人》(2016)等优秀作品呈现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的中国形象,高科技创业、互联网+、“一带一路”等现代化符号成为作品表达的核心内容。这些现代化的符号系统凝聚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中国提高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三、表达中国发展的历程
社交媒体、自媒体更喜欢关注当下的生活和体验;而现在的生活是如何来的,因涉及历史过程,却往往不被关注,也不讨喜。因为“过程”是现实的,甚至是艰苦的,习惯了网络虚拟快活的人们自然不希望在上网时触及过多的庄严和沉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离开网络后也不需要“深刻”。除了娱乐之外,主旋律电视剧提供给受众的还有难得的审视和思考。我们的生活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我们的国家如何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艺术创作需要关注的问题。近年来,表达中国的发展历程成为主旋律电视剧创作的一个热点。这种创作使得中国的形象更加清晰,更加深刻。
(一)对新中国建设历程的表达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国家的建设经历了艰难困苦但最终取得了现在的辉煌成就。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我们特有的发展规律,涌现出了无数个动人的故事,这些都成为主旋律电视剧创作所表达的对象。《最美青春》(2018)讲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 十八名来自中国各地的毕业生,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到高原荒漠塞罕坝植树造林、建立机械林场的故事。作品没有过多展现当下塞罕坝的优美风光,而是关注由荒漠变成绿洲的漫长的艰苦奋斗过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塞罕坝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这个奋斗、发展的过程远比展现当下的美好更有分量,更能触动受众的灵魂。与《最美青春》稍有差别,《大江大河》(2018)从1978年恢复高考开始,以三个主人公为代表讲述了国企、私企、农村三条战线在改革开放后建设、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作品让观众看到了改革开放的艰难与激情澎湃,深刻理解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这些优秀的电视剧作品清晰地勾勒出新中国发展的整个过程,生动而有力地建构了新中国建设的整体形象。
(二)对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程的表达
全面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这一论断,我们才能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和艰辛。有了这些理解,我们会更加热爱这个党、这个国家。对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表达历来是主旋律电视剧创作的重点,尤其是在互联网泛娱乐化的时代氛围中,这种创作显得尤为必要。《伟大的转折》(2019)、《秋收起义》(2017)、《河山》(2019)、《新世界》(2019)等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尊重历史和历史精神,以革命现实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为主旨,艺术再现了我党领导人民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世界的艰苦历程。这些作品以历史观照现实,用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鼓舞当下每一个国人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们不要把主旋律电视剧对中国革命历程的表达与互联网社交媒体形成的泛娱乐氛围直接对立起来,它们可以并存、互相调剂,或是利用这些作品对过度的网络娱乐产生纠正。现实中,电视剧的创作者有意识地考虑了当下年轻人的需求,如利用年轻人喜欢的新生代演员出演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的主要角色。通过这些手段,不少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年轻观众中产生了良好反响。他们在自媒体、社交媒体对作品进行讨论、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伟大的转折》在以年轻人为主的豆瓣社区的评分达到7.8分,四星以上的评价达到75%(近1500人参与)。网友们留言,“我们现在优越安宁的生活是先辈们用双手双足以及那伟岸的身躯给我们打拼下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很多年轻人的真实感悟。主旋律电视剧对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讲述让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国家历史有了更深沉的认知,国家形象在他们心中变得更为清晰动人。
四、提炼新时代中国的精神
主旋律电视剧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对中国精神的提炼。不论是中国的革命还是中国的建设,都走了一条与别国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凝练出了中国精神。在新时代,我们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然要坚持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不同的时代,面临不同的环境;中国精神是发展的、动态的,它不断吸收时代的因子、与时俱进。当下中国发展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此时主旋律电视剧创作更应该提炼好中国新的时代精神,以鼓舞士气,也有益于中国形象在国际上的传播,并能在世界舆论格局中积极开拓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一)中国精神的时代性
“中国精神是生发于中国文明的传统、贯穿于现代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历程、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思想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精神的时代性是指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形成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提取时代精神并附着在作品之中。这也是主旋律电视剧能够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电视剧《希望的大地》(2019)以四个普通中国家庭为代表从“工、农、商、学、兵”各个领域展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及其为百姓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希望的大地》为代表的主旋律电视剧作品所折射出的“改革创新精神”是这个时代中国精神的核心,它与之前形成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精神形成对照,并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
(二)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精神
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的发展,在全球格局中审视中国的位置,中国的文艺作品创作积极介入这场思维变化之中。这不仅是文艺工作者创作观的变化,更是中国强大起来以后心中底气更足的表现。但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以自己的经济优势建构起自己的话语体系,并强势地推广于全球。在这个话语体系中,“我们国家形象的塑造权常常被西方国家的媒体和学者所僭越,他们要么戴着有色眼镜‘妖魔化中国’,要么带着放大镜‘捧杀中国’或者显微镜‘棒杀中国’,这使我们一度陷入了丧失自身形象塑造权的尴尬境地”。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文艺创作应该积极面对这个现实,努力扭转我们在国际话语权方面的被动局势。在这方面,主旋律电视剧已经开始有所作为。《我在北京等你》(2020)讲述的是在美国纽约生活的中国年轻人奋斗、打拼的故事,它的特别之处是用全球眼光审视当下的中国发展和中国人的精神价值世界;剧作以主人公回归祖国为故事结尾的处理更加肯定了中国发展在世界的位置和分量。总之,中国主旋律电视剧要不断开阔视野,站在世界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真实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