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匠心”讴歌“家书”背后的中国情
——解析2019年度金鹿奖一等奖《家书》编录技艺

2020-11-14

声屏世界 2020年24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家书音乐

在2019年度广播节目技术质量奖(金鹿奖)评选中,山东广播电视台选送的广播新闻专题《家书》获得语言类一等奖第一名,创出山东台参评“金鹿奖”24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广播节目技术质量奖(金鹿奖)是国家广电总局为促进我国广播节目技术质量不断提高,调动广播从业人员钻研业务、制作播出精品节目的积极性,提高播出录制技术水平,奖励播出录音人员而设立的最高政府奖项。

创编解析

《家书》讲述了一位普通的中国老人背后,却有一段异乡成故乡的曲折人生故事。作品通过对在中国山东生活了84年的俄罗斯籍老人刘墨兰生动形象的描述,为听众刻画了一位健康乐观、热爱中国山东的普通老人形象。

作品对情感的把握细腻准确,极富感染力,特别是对音乐的精心选择和使用烘托了作品的主题,使得作品人文色彩浓厚。录制人员准确把握主题和节奏,使节目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具有很强的可听性和感染力。该节目入围2018年度“亚广联”广播年度主题作品提名奖项。

《家书》主题基调高,乡土气息醇厚,给录音人员的再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文学题材。作品讲述动情故事,展示爱国情怀,主要人物个性鲜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可塑性。在制作过程中,录制人员充分运用广播节目的诸多元素,对描述情节、刻画人物内心、转换场景等细节进行了精雕细刻。通过诗赋式的演播,加上原创音乐的烘托,使节目形成了淳朴大气的艺术风格,让听众去感悟、去想象、去回味,再现广播节目的艺术魅力。

节目开始,选用典型的农村环境音效和最能代表山东特色的“沂蒙山小调”音乐,描绘出一幅美丽乡村的场景。随后视角转向刘墨兰老人收到了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从她阔别了八十多年的故乡——俄罗斯沃洛格达州寄来的书信和礼物。

由于多家中国媒体报道了刘墨兰老人在中国生活84年的传奇故事。在她的故乡——俄罗斯沃洛格达州引发强烈反响。当地中小学的孩子们给老人专门编织了吉祥物雄鸡。这些礼物连同沃洛格达州州长库夫申尼科夫的慰问信一起寄往中国。州长的来信采用俄语和汉语混播的方式,配以具有俄罗斯风情的巴杨凤琴音乐,让听众感到非常亲切而动情,州长在信中这样写道:“您的传奇人生经历是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友谊长存的鲜明例证,您的勤劳善良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赢得了敬佩。您已经离开自己的故乡80多年了,每个人不管年龄多大,都会清晰地记得自己的童年,希望这些信件和相片能够勾起尼娜女士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俄罗斯广袤的雪野和无边的森林的怀念。”

随后镜头转向94前,男主播用带有磁性且温情的声音讲述刘墨兰老人的传奇故事,1926年尼娜(刘墨兰)在沃洛格达州瓦赫涅沃村出生,7岁时,尼娜跟随父母从俄罗斯来到新疆。17岁那年,她嫁给了中国军人刘春书,于是尼娜正式拥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刘墨兰。此后数年,父母和哥哥都在战乱中失散,不知所终。这一段生活经历用苦难而沉重的音乐相伴相随。

1950年,刘墨兰随丈夫刘春书回到家乡山东淄博漫泗河村一直生活至今。刘春书担任过村里的会计,还在学校教书,刘墨兰老人就跟着一群小学生一起学习汉语。

后来丈夫不幸患病,半身不遂,刘墨兰不离不弃,精心照顾丈夫15年。为了贴补家用开支,当时快60岁的刘墨兰四处找活干,帮人缝衣服、做手工,甚至去工地砸石头、抬砖坯。日子虽然艰难,但坚强的她都挺了过来。

1989年,丈夫撒手人寰。还没从失去丈夫的悲痛中缓过来,女儿、女婿和儿子也相继去世。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老人说现在凡事都看淡了、想开了。这几十年的艰辛生活经历,录制人员选用坚强而抗争的音乐来衬托老人家的勤劳和坚毅。

时光荏苒,80多年过去,山东就是她的家。如今,刘墨兰老人每月都能领到养老金,逢年过节还有额外的补助,每年老人的生日,村里都会送来生日蛋糕和祝寿金。当记者采访她时,刘墨兰老人开心地谈笑:

记者:“您现在生活满足吗?”

刘墨兰:“满足!啥也不缺!”

记者:“喜欢淄博吗?”

刘墨兰:“喜欢,喜欢中国。在中国享福啊,咱这个地方好,风调雨顺,年年丰收!”

录制人员从记者跟踪采访两年的大量现场录音素材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几句话,生动表达了老人家爱山东、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一封时隔84年的“家书”、一件来自遥远故乡的礼物,让人们走进一段跨越种族和国界的故事与情缘。结束段出刘墨兰老人演唱的歌声:

“我的中华,我的中华,13亿人民,千年文化……”

从这歌声中,人们又听到了一位老人近一个世纪长河中的感悟与沧桑——浓浓的、深深的中国情。

整个末段配上弦乐合奏《我爱你,中国》乐曲,这段音乐是山东台播出的大型纪录片《飞越齐鲁》的主题音乐,《我爱你,中国》乐曲把整个专题节目的情感推向高潮,与所有听众产生心灵共鸣,激发出大众的爱国情怀,让节目主题再度升华。

录音制作

录制这部作品所用的设备是Pro Tools HD3数字音频录音系统,整套系统主要由Pro Tools软件和配套的硬件设备组成。

ProTools软件为音频制作设计了从编辑音频波形到编辑MIDI音符、编辑自动缩混数据以及文件组织管理等多种必需的工具。这些工具涵盖音频制作处理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使创作、录音和缩混等全部工具都能够按照非常高的精确度进行操控。

Pro Tools HD硬件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的设计思路,可以根据实际要求按不同组合配置,以适应不同的制作需要。山东台使用的ProTools HD3系统,配置1块HD核心卡与2块HD加速卡,支持多达96通道的输入输出(I/O)。选配的控制台是Control 24,内置16路Focusrite A级话筒前置放大器,通过以太网连接主机,拥有环绕声混音能力。

其他设备还有:Focusrite Twin Trak Pro双通道话筒放大器;Tascam SS-CDR250N固态录放机;Neumann TLM103电容话筒;Genelec 8050A监听音箱等。

录制前,要对机房设备进行精细调整和安排,要从节目的立意对音响形象进行整体设计,把控好技术编辑调整与节目主题思想、内涵气氛的一致性,力求营造画面层次感,给人以情绪饱满、身临其境的感觉。

要在与节目主题立意保持一致的前提下,追求变化出新。在音乐和各种音效编辑处理中进行创新,进行多种组合变换,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声音层次,使语言与配乐、音响效果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语言声音的调控。语言声音是广播节目的主要构成部分,闻其声如临其境,而动其情,从而迸发出理想的艺术听觉效果。在录音过程中,要反复分析作品,根据节目的题材结构、创意思想、样式风格进行声音的总体构思以及精心设计。

充分开发调用Pro Tools HD 3数字音频工作站系统中压限、均衡、延时、混响、激励、调速变调等效果插件,完成自动缩混等多项编辑制作参数的设置,在节目处理中进行创新、变化,并根据作品的需要逐字逐句调控音色的明亮度、清晰度、结实度和丰满度,提高音色的艺术表现力,作出既有听觉艺术形象又有气氛节奏还有情愫美感的语言声音。

音乐选配与编辑制作。配乐是最能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要素,音乐能使人产生联想,在表达环境气氛、人物情感情绪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的选用要符合节目内容的时代特点、民族地方特色、人物特性和节目的艺术风格。

根据节目的总体艺术效果要求,精心挑选配置音乐,所用的音乐素材基本上都是山东台原创的音乐资料。

音响效果的精雕细刻。音响效果可再现或烘托环境氛围,引发听众对时空环境的想象;音效还可以突出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对人物的言行举止有着强烈的提示、暗示表现作用。

节目的开始部分,鸟语花香、鸡鸣羊叫从左到右声像依次展开,同时调整电平值线性递减,营造出声场空间的纵深感和层次感,从而达到与作品内容描述相吻合。

整个作品的音响效果都经过精心拟音与制作,无不具备地方色彩、乡村特色,合成后产生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技艺小结

目前,还没有适于各种录制体裁的一种万能套路,不同艺术题材的编录手法迥然不同,就是同一种题材,主题立意不同,录制技艺也会各异。因此,每一次制作重要节目之前,笔者都要认真学习领会四大录制要领。一大要领:追求准确的音响场面;二大要领:追求清晰的声像层次;三大要领:追求各声部音色的精彩;四大要领:追求音乐与音效的和谐统一。只有在这种工作思路的导引下,用语言表达主意,用音乐表达情感,用音响表达真实,以一名创作者、编导制作人员的胸怀与韬略去施展才华,就能够打造出撼人心魄的广播精品。

提升广播节目技术质量是录制人员永远的“初心”。而这又需要录制人员持之以恒的“匠心”:坚守专业精神,提升专业能力,用匠心精神追求广播节目制作的最高水准。唯有“初心、匠心”不改,才能不断为广播技术创新创优增光添彩、锦上添花。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家书音乐
清晨忆家书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圣诞音乐路
一封家书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音乐
《家书》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