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意识困囿下的斯派克·李电影研究
2020-11-14孙世宽
翟 琦 孙世宽
(1.山西师范大学 戏剧与影视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1;2.江南影视艺术学院 影视传媒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2018年5月,由美国著名黑人导演斯派克·李执导,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黑色党徒》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影片呈现了非裔美国人抗争的历史与现实,并借此探讨了非裔族群的“双重意识(double consciousness)”问题,由此显露的艺术与政治张力令人印象深刻。“双重意识”由著名黑人运动领袖杜波依斯(W.E.B.Du Bois)提出。他洞悉了非裔族群在美国社会中的尴尬处境,对由此导致的黑人内在身份意识的裂变进行了深入阐述。“是一个美国人,又是一个黑人,两个灵魂,两种思想,两种彼此不能调和的斗争;两种并存于一个黑人身躯内的敌对意识,这个身躯只是靠了它百折不挠的毅力,才没有分裂。”黑人学者杜波依斯在《黑人的灵魂》(The
Souls
Of
Black
Folk
)一书中写道。“双重意识”体现了非裔族群在美国社会中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折射了他们在黑人文化和白人主流文化之间挣扎抉择的心理状态。民俗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语境下的艺术表达,可作为分析工具剖析其民族心理,从而对美国黑人电影与历史文化的关系进行研究。非裔美国人受困于历史因素所造就的双重身份,这种身份意识经由斯派克·李的电影得以昭示。作为黑人“文化英雄”,斯派克·李积极探寻民族的历史与当下,试图重建黑人的身份认同。本文通过分析斯派克·李作品中呈现的非裔美国人抗争的历史与现实,揭示出双重意识困囿下的非裔族群在美国社会中的尴尬处境。
一、色阶、性别与身份:族群内部的分裂
斯派克·李电影呈现的黑人生活环境、音乐及方言俚语使其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体现了黑人族群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着力表现人物面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与价值选择,将身份政治、种族关系、种族分裂等命题与日常经验相融合,揭露了黑人族群的边缘化处境及内部的四分五裂。种族内部矛盾归根到底是身份政治的产物,这不可避免地与奴隶制的痛苦回忆相关联。异族通婚造成了黑人内部的色阶歧视,即浅色黑人歧视深色黑人,这是族群内部分裂的最大诱因。由于外部与内部的双重歧视,黑人自我憎恶的态度愈加严重。由于白人主导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黑人难以获得应有的成长。黑人沦为与政治地位强势、经济实力雄厚的白人相对立的“他者”。
弗朗兹·法侬在《黑皮肤,白面具》一书中揭露了白人对于黑人的精神奴役,批判了这种堪称“文化暴力”的行径。殖民者对被殖民者灌输一种自卑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与生俱来的黑皮肤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卑下的社会地位。《黑色学府》(School
Daze
,1988)和《丛林热》(Jungle
Fever
,1991)生动刻画了种族主义所导致的身份认同问题,揭示了身份政治是如何阻碍黑人个体进步的。白人在漫长历史中鼓吹的种族主义话语内化为黑人自我意识的枷锁,钳制着整个族群的进步。性别歧视是黑人内部分裂的另一重要诱因。由于白人在社会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的审美标准同样以白人为中心。由于接受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审美标准,黑人女性不断遭受着来自黑人与白人的双重歧视,沦为社会的最底层。《丛林热》呈现了受困于种族主义及种族内部歧视的黑人女性,探讨了白人至上理念下的两性关系。影片主角菲利普是个深色皮肤的黑人男性,妻子德鲁是个浅色皮肤的女性。两人的生活平淡而温馨,但平静的生活由于菲利普出轨白人同事安琪而被打破。李借由影片对黑人问题的批判,凸显了黑人内部的色阶歧视问题。片中德鲁怒斥菲利普说,“你心底里喜欢的始终是白人!”李借由异族恋情和色阶歧视揭示了种族主义困囿下的黑人女性。黑人女性由于与生俱来的外貌特征饱受冷眼,更由于社会对她们的丑化而痛苦不堪。黑人女性长期受辱于性欲旺盛的污名,此类谎言在诸多艺术类型中数不胜数。从《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中的莉迪亚到《为奴十二载》(12Years
a
Slave
,2013)中的肖太太,这些电影无不暗示黑人女性性欲旺盛、放荡淫乱。面对这种谎言,斯派克·李在《稳操胜券》(She’s gotta have it,1986)中予以了反击。当涉及黑人男性时,李着力表现了他们所处的边缘文化环境。种族主义阻滞了黑人整体的进步,剥夺了他们获取资本积累的途径,进而使得整个族群在经济上被边缘化。受困于社会整体性的压迫,黑人承受着贫穷与失业的恶性循环。《丛林热》中的加特深陷于吸毒环境的泥潭中,维持吸毒成了他生活的重心。斯派克·李将黑人男性置于种族主义的语境中来审视其不可承受之重。克拉考尔指出: “电影在反映社会时所显示出的与其说是明确的教义,不如说是心理倾向——它们是一些延伸于意识维度之下的深层集体心理。”黑人男性的边缘处境影响了其文化表达,而电影中黑人的边缘化趋向则是族群集体心理的写照。二、反抗与和解:种族关系的审视
种族间的压迫、反抗与和解是斯派克·李电影关切的重要元素,同时在作品中融入民俗文化元素。格雷姆·特纳认为“一种文化或者文化所偏好的神话、信仰和社会实践都会进入这些文化的叙事之中,并得到强化、批评或复制”。以蓝调、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呈现了种族主义在历史与当下的视野,无声地佐证着其中的血色往事。“公交车上坐着一个黑人,肩膀上有一只臭虫。一个白人看到了臭虫,走过去把它掸走。黑人生气地嚷道:‘白人想要夺走黑人的一切,哪怕是一只臭虫!把它还给我!’”这则笑话揭露了黑人面临的经济种族主义的压榨,并暗示了他们反抗的可能,而抗争的结局又将如何,另外一则笑话给出了答案。“密西西比河中打捞出一具黑人尸体,身上有五处刀伤和两处枪伤。他双手被缚,脚上戴着镣铐。治安官对黑人运动领袖说:‘这是我见过的最残忍的自杀。’”反抗压迫、争取自由是黑人历史与文化叙事的重要元素,然而黑人为此往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种族主义是造成种族冲突并带给黑人巨大伤痛的根源。斯派克·李通过作品表明种族主义绝非是对于异族的仇视,而是一种由经济优势强加并使之合法化的人种优劣论。漫长历史以来,白人始终在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黑人则重复着贫困的悲哀,经济上的种族主义导致了黑人社会的衰落。《为所应为》中的穆奇梦想有一天能拥有自己的比萨店,但现实是他永远只能做一个外卖员。《丛林热》中的菲利普不论多么有能力,也不论为公司做出了多大贡献,他始终难以更进一步。李一方面揭露了白人对黑人的经济剥削,批判了白人的贪婪。另一方面又刻画了黑人对于自身文化的麻木与冷漠,批判了黑人的无知。《爵士风情》中的布勒克不无悲凉地说:“黑人太愚蠢了,没有一点头脑。我很疲惫,不想给白人演奏音乐。但是,黑人不看演出,我们生活难以为继。如果要靠黑人来谋生,我一定会饿死的。爵士乐是黑人的文化,但连黑人自己都不支持。这让人痛心,但是事实。”诚然,白人掌控了爵士乐制作发行的各个环节,黑人却沉默以对,那么黑人艺术家何以为生呢?
《为所应为》集中呈现了种族冲突加深造成的恶果,使观众得以透过意识形态的迷雾一览黑人在历史与当下承受的重压。该片灵感源自真实事件,几个黑人青年在意大利裔人萨尔开的比萨店就餐,店里有一个“荣誉墙”,上面贴着许多意大利裔名人。黑人青年要求萨尔把黑人领袖的照片贴上去,被拒绝后双方爆发了冲突。李敏锐捕捉到了这个日常事件潜藏的戏剧张力,将其改编成了电影。片中刻画了底层黑人的生活原貌,并批判了当下社会从政治到经济对黑人的双重倾轧。“影片故事发生在黑人社区,讽刺的是里面的商人均是异族,黑人在经济结构中处于被盘剥的位置。因此,黑人青年愤怒的绝非贴谁照片的问题。比萨店是萨尔自己的,他就有权在自家店里随意装饰吗?黑人作为消费者不应获得对等的权利吗?谁是剥削者?谁又是被剥削者?李强迫观众去感受和思考这些问题,从而打破了横亘于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壁垒。
种族之间的紧张关系是斯派克·李电影内在涌动的暗流,这使得异族相恋似乎意味着对于族群的背叛。《丛林热》中菲利普和安琪相恋,两人遭到了社会与家庭的重重阻挠。李透过作品揭露了种族冲突对个体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侵蚀,探讨了种族主义影响下家庭与社会施加于个体的枷锁。他认为种族主义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一种在经济文化上被白人强加的社会意识。片中安琪的父亲将她毒打一顿后赶出家门,怒骂:“我把你养大,不是让你出去跟黑鬼鬼混的!”当菲利普带她回家吃饭,菲利普的父亲将其视为荡妇,拒绝和她一起吃饭。李质问说:“如果家庭与社会都屈服于种族主义,那么我们的社会如何进步?”
法国哲学家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一文中指出“必须将话语看作是一系列事件,例如,如果看作是政治事件,通过这些政治事件,他承载着政权并由政权反过来控制着话语”。福柯认为“话语即权力”,在他看来,所有话语本质上是社会权力的延伸,掌权者才手握话语权。历史深处的沉默剥夺了黑人的权力,这种沉默与隐忍的生存策略亦使之丧失了话语权。相较于李在作品中直面种族主义问题的果敢,美国主流电影在呈现种族问题时往往抱以回护的姿态。在此类作品中,文化的差异与冲突被遮掩了,仿佛本来就不存在。种族主义看似成了一种遥远的历史记忆,而种族主义的血色往事似乎也早已画上了休止符。斯派克·李堪称黑人的“文化英雄”,其作品反映的黑人历史与文化冲击了白人的“银幕霸权”,为揭示真实的族群关系提供了强力注解。
结 语
蓝调、民间传说、圣歌等文化元素犹如梦想之翼,引领黑人摆脱芜杂的现实,进入自由平等的精神王国。这些元素代表了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体验,深入探究它们能加深对于黑人社会与文化发展的认识,加强对黑人渐变文化身份的理解。斯派克·李的电影融合了美国黑人文化历史的诸多方面,反映了黑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沉浮以及对于族群命运的关切。
“不会有普世的文明,有的只是一个包容不同文明的世界,而其中的每一个文明都得学会与其他文明共存。”当今世界矛盾冲突不断,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的较量,更是文化的角逐。面对文化格局新形势,如何抵御文化入侵、捍守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各国的重大关切问题。因此,对于美国黑人历史文化的研究即意味着对于弱势族群如何保存文化基因、寻求突围之道的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