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大叙事在《红海行动》中的再嵌入体现

2020-11-14

电影文学 2020年14期
关键词:红海行动红海

刘 健 宋 奇

(1.广西艺术学院 文艺理论教研室,广西 南宁 530000;2.广西艺术学院 人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一、“宏大叙事”在中国的话语建构与失落

在艺术学领域,宏观上来讲,我们可以将“宏大叙事”理解为国家意识形态指导和影响下的艺术形成过程及艺术创作方法。当然,不仅是“意识形态”这个关键词,宏大叙事还与历史规律相关联——宏大叙事的讲述可以向读者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以既有规律诠释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

“宏大叙事”在中国发端于左翼文学,后逐渐影响到美术界和电影界。左翼文学的叙事思路是通过对具有较强烈民族主义的道德意识和对于阶级正义伦理诉求的讲述来营造一种追求社会公平的伦理话语。左翼文学的部分作品被改拍成电影,革命叙事伴随“影戏观”的创作方法在银幕上展现,被称为“左翼电影运动”。抗战时期的多数电影主题也是号召民众拿起武器参加到革命斗争中。新中国成立之后,银幕上出现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的“人民电影”,这些影片受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在“宏大叙事”的语境中关注现实题材,艺术性和技法性较之前取得了进步。在美术界,绘画创作也在“十七年”间逐渐选择着追求正义与真实的题材,不仅展现着艺术家对新生活的歌颂,还呈现出他们对统一政治信念的认同,由此可见,美术家们也在用画笔讲述着“宏大叙事”。

20世纪80年代之后,宏大叙事开始“失落”——文学家将目光转向日常生活、社会风俗等方面的题材;画家们也开始在作品中融入个性化的思考以及更加艺术化的审美表达。中国电影的发展更是以代际分立的传承在讲述各自的独立叙事——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第四代导演追求纪实风格、追求散文式影片、注重影片诗意化营造的影片;80年代中后期异军突起的第五代导演则倡导“影像美学”,他们的影片无论在哲理思考、画面构图、色彩音响运用上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21世纪之后,中国电影题材更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呈现着更加多元化的艺术追求。

二、式微后的“宏大叙事”在主旋律电影中的再嵌入

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全球化语境带来的商品文化对社会主体价值观的冲击下,中国政府需要保持国家意识形态的稳定以及权威的维护,于是,在电影界,主旋律电影应运而生。早期的主旋律电影继承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时期的革命历史题材,从叶大鹰的《红樱桃》《红色恋人》到冯小宁的“战争三部曲”,均继承了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叙事视角,或揭露敌人的凶恶与残忍,或歌颂战争中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力量。相比“十七年”时期电影的进步之处在于,20世纪90年代后主旋律电影的题材在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中增添了作者设定的对人性思考的主题,比如《红色恋人》中就有关于忠诚、背叛问题等深邃的人格主题描写,这里不再详谈。

21世纪之后,随着《云水谣》《东京审判》等影片的出现,主旋律电影在保留“宏大叙事”嵌入的同时迈向了一个新台阶——新世纪的作品更加重视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的弘扬。“宏大叙事”对历史规律足够重视,并在新阶段诠释着过去的历史。新世纪主旋律电影进一步发展了“宏大叙事”,不仅宏观地讲述历史事件与规律,还与独立个体叙事水乳交融,互通有无,这对于我们发展自己的民族电影起着重要的导向标意义。21世纪以来,商业策略影响下的主旋律电影得到进一步发展,艺术审美张力也得到了加强。不过,以《红海行动》为代表的“新主旋律”的叙事重心没有变,仍在坚守和继承着“宏大叙事”,或者可以说,“宏大叙事”失落之后,又被嵌入进来了。

三、《红海行动》叙事话语的“宏大”表达

《红海行动》具备现实性的民族话语“宏大”表达。当今,中国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是倡导“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地缘政治。途经巴拿马运河的海上原油航线是产油国到亚洲尤其是到中国的经济战略大动脉。饱受战乱的亚丁湾地区作为巴拿马航线船舶停靠的必经之路,对中国而言就成了一个重大的经济和军事战略隐患。所以在政治层面,中国对这条发展命脉的维护行动是志在必得,其决心也是任何其他国家政权和组织都无法动摇的。影片的故事背景就在这样的政治语境下诞生了。

影片题材选地是在亚丁湾到索马里一线的战乱小国,选址目的正是强调对地缘政治的重视所引申的重视民族话语的民心凝聚力,这实际上起到一种隐喻的作用。影片中设立的“黄饼”故事线索可以作为这种隐喻的重要证据和“小嵌入”。此外,影片更宏大的话语表现在从实际角度以唯美的镜头详细刻画和渲染了与恐怖分子搏斗的中国海军陆战队队员舍生忘死的人物形象。剧情的主要张力来自这些军人和队员均势单力薄,且在异国他乡作战,他们是在没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状态下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达到了完美的结局。所以,故事的主干符合“英雄叙事”的原型,符合宏大叙事观。

(一)“宏大叙事”的二元对立观

“宏大叙事”中体现着鲜明的二元对立思想。反动者的反动计划和行动是正面形象完成主线任务中设置的“障碍”。《红海行动》中的中国海军和蛟龙突击队队员的撤侨和对敌战斗就是影片剧情的主线任务,而成为其主线任务“障碍”的对立面,则是国际恐怖分子“杀人不眨眼”式的阻挠。正义而伟大的民族解救任务随着这些坏分子的阻扰变得惊心动魄,给予受众强烈的视听感官刺激和情感震撼。影片在设置对立面“障碍”的同时也设置了戏剧性的负面“巧合”——国际法掣肘、枪械弹药不足、友军配合不力、地形不熟等各种问题,拓展了宏大故事的讲述。

(二)人物内心和情感的处理

以往的“宏大叙事”作品鲜有涉及私人情感,而突出渲染正义的英雄主义情感,在《红海行动》中,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处理基本也是遵循这种模式。

由于主人公是军人,他们的任务严肃、规范、服从上级,所以在整个叙事链条中,私人感情和内心动机没有得到发挥的途径。但这也确实暴露出一个问题,也是以往中国革命战争题材影片的小弊端——军人主人公以百折不挠的斗志和精神战胜反动势力并取得胜利,却不能在此过程中融入个性、人性的真实,或揭示人物内心的犹豫与恐惧,这会导致观众对情节走向和人物命运处于一个比较漠然旁观的状态中。电影导演也试图避免这个弊端,将“蛟龙小分队”的八个队员的职责分工明确,效仿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样给各主要成员设定不同的个性。但是,在这些群像式主人公身上其实很难细致刻画出不同的人物个性,导演只能重点刻画他们的战争素养,以及他们在对抗邪恶势力中所彰显的勇猛和果敢,并且赋予他们团结配合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同时,导演也设置了让主人公面临“两难选择”的分支剧情,旁敲侧击地刻画出人物的个性,同时渲染着感人之情。责任和情感之间的矛盾冲突,让电影充斥着“人格式描写”。

(三)性别观念的保留与争议

为了讲述“宏大叙事”,“十七年”文学和电影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常常被塑造成“英雄儿女”的形象,战场上她们奋勇杀敌,生产线上她们赶超男人。她们是当时社会女性学习的楷模,她们在“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政治号召下失去了性别意识,所以给观众趋于“男性化”的感觉。

到了新时代,《红海行动》中的两个女性角色——夏楠和佟莉身上仍然渗透着这种集体“英雄儿女”的形象底色。从职业身份来说,她们其中一位是全程参与救援行动的特种部队军人,另一位则是发现并追踪恐怖组织阴谋的战地记者,都是宏大任务执行的重要角色。她们分别作为暴力和舆论的代表符号进行合流,突出强调纪律性和组织性的集体主义,而非打着救世主名号的个人英雄主义。她们在角色造型的刻画上体现出传统的“宏大叙事”题材对于性别观念的保留,即身上辨识不出多少女性特质,女性军人也被一视同仁地赋予了所有中国军人的作风——“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当然,这也并不像传统好莱坞电影那样,把女性军人分别而论,视之为男性军人的附属品那么过分。

四、《红海行动》主旋律题材电影的创新与突破

回到宏观层面谈论这部主旋律电影,《红海行动》所体现出来的创新及突破点也是不容小觑的。

(一)取材真实事件,战争场面宏大

这部影片以真实的“也门撤侨”事件为创作原型。海军“蛟龙队”奉命前往伊维亚共和国救助被困侨民,同时粉碎当地恐怖分子巨大阴谋的故事基本契合真实的历史事件。影片在树立宏大国家形象和表现民族主义情怀的同时,用精湛的手法艺术地还原了这一事件。这也符合“宏大叙事”所提倡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宏观描写的叙事要求。

同时,这部影片清晰地展示了战争的宏大场面和先进优良武器,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对我国军事实力之宽泛知识了解的途径。影片开头部分就调用了真实的国产军舰,其中还包括我国海军的大型登陆舰以及导弹护卫舰等型号。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军事题材电影中调用现役最新军舰参与拍摄。

(二)主流价值观的层次体现

主旋律电影弘扬真、善、美,传播主流价值观是其“本分之责”,《红海行动》对于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主流价值观的表现,在层次脉络上体现得较为清晰。中国海军远洋出兵拯救中国公民,这是第一层次的爱国主义表现。第二个层次是突击队员舍己救人的英雄主义牺牲精神,体现着对同胞生命的尊重与保护,这一层次的爱国主义比第一层次更为悲壮崇高;同时,海军队员们还解救了其他国家的人质,从基本的爱国主义上升到了国际人道主义,体现着中华民族维护人权的伟大责任和担当。最后一个层次则是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犯罪行为发挥了严肃的威慑力。这部影片将中国行动和中国形象放到国际社会这个大背景中,以拯救海内外全体被困公民为己任,为了世界和平而奋斗,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上的有责任、有担当、维护世界和平的新姿态和新面貌。

(三)家国观念的营造

《红海行动》还尝试重新定义家与国的概念来探究形成新家庭观念的可能。在影片中,海军军队既是一个有着坚实战友情谊的可靠集体,又是一个充满着血肉联系的温馨家庭。队长杨锐经受着来自男子气概的考验,像父亲一样独自承担了所有的压力。“关键时刻总是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承担所有风险”,这是借由民族主义的故事情节外壳所表现出来的家庭、社会与国家责任感。同时,作为母亲的角色话语权也并没有缺失,佟莉作为女性也经历和参与了事件的全过程,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地、充满主观能动性地加入原本只属于男人的“宏大叙事”之中。毕竟在影片文本中,女性也是国与家成员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而不是被边缘化的凝视客体。

通览整部影片,围绕撤侨事件的叙事其实迎合了中华民族历史上“落叶归根”观念的隐喻,补偿了全社会集体无意识下诸多侨民生命被屠杀和财产被剥夺的历史心理创伤。

猜你喜欢

红海行动红海
春天的小船
炙热的红海
红海行动——玩转战术
《红海行动》离现实有多远
林超贤:中国海军鼎力支持《红海行动》(手记)
《红海行动》大年初一登陆全国院线
第七章 炙热的红海
《红海行动》举行发布会
《红海行动》举行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