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期特稿

2020-11-14

电影新作 2020年2期
关键词:民族志李安蒙古族

技术融合·审美嬗变·和解主题—从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双子杀手》

李 力 王若璇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开始,李安追寻高新电影技术的步伐从未停止,在后续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与《双子杀手》中,他实现了高新技术的突破以及影像美学观念的变迁。前沿的CG特效、120帧速率、4K分辨率以及3D技术,被李安以技术融合的方式呈现出来。他以奇观影像给予观众陌生化与沉浸式的审美体验。与此同时,对高新技术的追寻从未改变李安电影一以贯之的人文关怀,富于视觉震撼力的影像为伦理反思与和解主题注入了精神内涵。

时间的河流与奥德赛的终点—电影《1917》中时间问题的研究

鞠 薇

电影《1917》摒弃战争片中常见的宏观叙事和人性深度,以“伪一镜到底”影像实践营造沉浸感,带领观众与这位普通士兵一起完成了一段奥德赛之旅。但这段看似线性而简单的叙事结构之下却蕴含着一个复杂的时间结构。影片如何建构新的时间结构和感知方式,又如何在实时拍摄和同时叙述中展现纯粹时间的流变和诗意?笔者拟从哲学理论与叙事理论出发,探讨影片中的时间问题。

空间的力量:蒙古族题材电影空间文化研究

霍 冉

蒙古族题材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其独特的历史人文背景,广袤而神秘的地域景观,多元化的风俗习惯,使众多电影创作者将目光投入于此。近年来,蒙古族导演赛夫、麦丽丝、宁才、哈斯朝鲁等通过影像来表达现代化进程对于蒙古族空间文化的压抑、匮乏等问题的无奈与反思。面对全球化-区域化-本土化的地缘环境套层结构,蒙古族题材电影的空间文化如何进行建构,成为创作者不断实践、学界不断深入探讨的议题。

民族志虚构书写中纪实与虚构的内聚—以电影《开水要烫,姑娘要壮》为例

刘思成

民族志虚构作为书写手段,能够调和民族志或人类学写作间被记录个体或小群体的虚构书写空间和真实性预留之间的矛盾。首先,民族志虚构不得违背真实性原则,因此确保了文化本真性的传递,保障了影片的文献意义。其次,电影虚构性则依托于创作者田野调查“元创作经验”的故事展演,进而预留了艺术性与趣味体验。部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由于其题材的特殊与叙事手段的独特,在风格和价值判断上与民族志虚构手段相契合。

猜你喜欢

民族志李安蒙古族
溯源灵性与超越的神话诗学:厄休拉·勒古恩的民族志科幻书写
视觉人类学视域下的民族志摄影、保存和传播
青梅竹马
不做房间里最聪明的人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印度老牌民族主义组织“穿上长裤”
自传式民族志:概念、实施与特点
论蒙古族长调的地区性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