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和我的祖国》的民俗化主旋律影像构架

2020-11-14范文静

电影文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我和我的祖国民俗文化民俗

范文静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 宝鸡 712006)

《我和我的祖国》不同于其他类型主旋律电影,没有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的宏大叙事场景,却按照事件的发生时间安排了《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七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故事情节,同样达到了不忘初心,印证了伟大祖国的富强昌盛。主旋律电影的这一变革,让更多的民俗文化可以融入电影之中,不同的民俗文化衬托着地大物博、持续崛起的中华民族,也为主旋律影片在银幕上赋予了更加形象生动的画面。截至2019年11月28日,该片票房29.68亿元,已然创造了主旋律电影票房的高峰,带来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度。

一、多故事情节的主旋律构架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为了适应电影市场的发展,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目的就是能更好地利用影像的特点,凝聚全中国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主旋律价值。在不断的探索之路上,主旋律电影开始了不同风格的尝试,单2019年,银幕上就出现了许多部让观众耳目一新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我和我的祖国》都已不再是过去具有宏大叙事场面的主旋律电影,而是加入了更多有血有肉的民俗场景,让电影的画面更加接地气,更能让观众产生认同感,从而提升民众对主旋律电影的认同价值。特别是《我和我的祖国》这部影片,立足点在祖国诞辰70周年的伟大节点上,思考如何构架整部影片的叙事内容,如何选择主旋律价值表达,更是显得尤为智慧和重要。

我们不得不说在近年来主旋律电影面临着许多尴尬的境地,这些阻力大多来自于商业电影的冲击,科幻片、喜剧片、爱情片都是主旋律电影发展道路上的强劲对手,然而主旋律电影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影片,可以利用千变万化的科技画面,抑或是科幻题材的手段来吸引观众,它的基调本身就被引领民众的主流价值观所限定。所以好的主旋律电影首先应该是在其叙事框架上进行的优化思考。电影艺术之所以可以感人、动人,也是因为它源于生活,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同时通过银幕的展现又得以让人加以思考,带来新的思想性,正是这样的魅力才激发出一部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该片正是看到了主旋律电影发展的处境以及未来探索的方向,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时,为观众带来了一部耳目一新的新框架式的主旋律影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题材宏大,哪怕是完整的120分钟的影片叙事也会显得捉襟见肘。影片制作时首要考虑的点是“立足”,如何统领全篇,是单向性叙事?还是多故事主线?为了更加饱满地展现祖国的巨变,影片选择的多故事叙事,但是多故事的选择又成为了一个新的难题,那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应该选择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这些大纪事该如何合理地安排进有限的影像叙事时间轨道中。在这里,不得不说七位导演的选材都非常有特点和代表性,由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联合执导,每一个故事题材都是经由导演深思熟虑过的,并且能在70年的历史长河中具有代表性的,既要横跨整个时间维度,也要能代表不同时代的中华民族百姓特色。7个故事,7种情节,正是这样的多故事框架,才能让更多的民俗文化融入、进入到影像叙事中,才为民俗化的主旋律叙事添加了可能。

二、小人物到大情怀的民俗化叙事

七部短片,虽然都是重大的历史节点,但主演却不是我们众所周知最鲜亮的焦点人物,而是能表现民众、有参与感的平凡百姓。在《前夜》中,影片并没有着手于“伟大”事件,而是通过电动旗杆设计及安装者林治远的故事展开。也许只有看过这部影片,我们才能注意到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在新中国成立典礼上产生了巨大作用,这才是影片想要真正为我们传达的情感。在新中国成立的70周年时间里,每一个中国人、中华民族的儿女都在为祖国付出着,努力尽一份力,特别是林治远因为缺少一种能让国旗定住的稀有金属时,全北京城的民众纷纷在半夜打着灯笼出动,送来了家里的锅、碗、瓢、盆,这样热爱祖国的场面区别于过去抛头颅洒热血的宏大场面,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真实生活场景。在这段故事中,新中国成立初期老北京的四合院、林治远妻子送来的地方美食,都是民俗化的体现。还有每一个活生生聚集在北京操持不同地域口音的百姓,都把自己的地方民俗性展现了出来,让人物更加生动,让叙事场景更加具有感染力。特别是当不同民俗汇聚时,代表不同个体文化的碰撞并未产生矛盾,反而诞生出更为坚定的民族意识,就是热爱祖国,为新中国成立出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民俗文化用在主旋律电影中的点睛之笔。

《夺冠》用当时上海弄堂百姓对中国女排的支持,继续诉说着这份爱国情怀。影片情节真实再现了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在奥运会夺冠时的民众反应场景。这部短片叙事的巧妙之处在于并没有直接去说女排夺冠的现场,而是利用对上海弄堂的还原,让银幕前的观众感受到眼前这群上海观众的热情,感受这份国家荣誉感。看着小男孩不断穿梭在人群中挪椅子、上天台的场景,在欢笑的同时,感受到的是祖国荣誉没有年龄差距,狭窄的弄堂、嘈杂的上海口音、有特色的上海建筑和人物服装造型都是地方民俗代表,把这份情意更加发挥得淋漓尽致。

《回归》中的民俗化则体现在整个香港场景中,香港街头场景的真实还原,民众的生活写照,短短的20分钟,把香港人的过往谱写得淋漓尽致,这便是他们特有的民俗文化,他们也有自己生活的艰辛,但无论过往,却始终同内地人民一样都怀揣着爱国之心。在《北京你好》中,老北京的京味民俗也得以丰富展现,还原了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的盛况。葛优扮演的老北京,京味十足,观众似乎从他一个人身上就感受到了整个北京的民俗气息,但是这部短片和前面几个一样,都不是直接展示奥运会的现场,而是围绕奥运会反向操作,表现要参与奥运会的群体间所见所闻,而这个群体正是大多数电影观众的真实写照。当老北京的葛优与四川的少年发生故事的时候,其实也是整个国民民俗文化的结合。

当然《白昼流星》也是一个典型的民俗化的叙事代表,整部短片,以见证了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这一重大历史瞬间为契机,把草原的民俗与生活展现了出来。不同于发达的北京和上海,在草原上的孩子奔放、狂野,他们可能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误入歧途,他们也许想要通过各种手段走向他们认为的“好路”,但是一切的善与恶,一切的不同在看到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的那一刻,都被拉回了原点,那就是作为中华民族儿女看到祖国强大时,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是一种超越语言、超越一般情爱的升华。

三、人物刻画民俗化的主旋律构架

除了多元的情节刻画,让整部电影通过不同故事的民俗背景来介绍主旋律以外,在人物的表演上该片也是颇为用心。整部电影集结了七位名导演的呕心沥血之作,同时在演员的选择上也都是大明星大阵容,这一点和之前的主旋律相似,因为参与的演职人员越多,越能代表在不同岗位、不同职业、不同时期的中国人。然而在该片中除了保留了众多的演职人员,更是保留了演员本身,或者说代表人物本身蕴含的不同民俗文化,这样的演员塑造更加生动,让每一个演员都有与台下银幕前观众的联系性,也为后期主旋律的情感传递奠定了扎实的人脉基础。

7部短片,每部片子中主角性格与背景全然不同,他们可能并不相识,但是他们所代表的主流价值观却是一样的。在《前夜》中黄渤扮演的林治远操着一口奇怪的口音,这是考究了人物原型林治远出生于天津,祖籍却是广东,从而还原人物原型的处理。这样的人物是写实的,正是这份细节的刻画才让我们感受到来源于电影银幕上的本该有的生活或者现实。除了语言还有人物本身的性格,他的动作,为了让电影尽可能真实,导演需要思考许多生活中的细节,而生活中的细节来源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璀璨生存文化与智慧,而这种由民族或社会群体形成的,并且能被大众或者他们自己的群体熟知的文化事项、民间习俗、风尚等都可以称之为民俗。这也正是本文要一直证明的内容,主旋律电影对个性人物的刻画、起源都在于本身社会已经具有的民俗文化,正是这种民俗文化的存在,才让主旋律电影中的人物存在更加真实,最后感染观众打动观众,形成新的主旋律叙事的结构。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夺冠》中对一系列人物的刻画,小男孩学习乒乓球,回家修电视,不停地跑来跑去,这些人物刻画的细节实实在在为我们还原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风貌。在此处人物细节的刻画完全取材于生活,把上海人的模式化集中体现在了观看比赛的一弄堂居民身上。我们通过短片开头看到了平时对上海人“小资”“时髦”“吵嚷”等刻板印象的模式化民俗性的存在,但是导演的巧妙之处在于,人无完人,可不完人也有爱国情怀,也有能聚集在一起对着女排夺冠的紧张与国家荣誉共兴衰的心情起落。在笔者看来,这一段精彩的表演不只是小男孩主演的灵动,最重要的是一弄堂老上海人地方民俗性淋漓尽致的展现。

同样的民俗化表演还可见于葛优在《北京你好》的精彩演绎,葛优的形象早已是老北京无疑,在这部片子中当出场的刹那,已经把观众拉到了北京人街头巷尾的深刻印象里去,平凡的出租车司机,平常的琐碎生活,却被一张不平凡的奥运会开幕式入场券打破了,这正是本短片的看点,也是人物表演的灵魂所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人潮涌动,全世界的人蜂拥而至,片子里就让葛优遇到了来自四川的小男孩,这是发达城市与中国内陆城市的相遇,也是中国实际情况的展现。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北京奥运,更是有对汶川地震后的写照,喜剧片段里包含的是对2008年中国经历的思考,而在人物身上,葛优喜剧般戏谑的表演让人捧腹大笑,胡同里抓小偷的表演也让观众从北京人、北京胡同身上真正了解了2008年的北京。从小男孩偷票、被抓说出实情的一系列演绎中,观众也能深刻感受到来自于四川人民身上的坚韧,是那份无论遭受多大苦难都会带着希望活下去的希冀,这些都是导演与演员间不断刻画和还原民俗内容后带来的视听盛宴。

主旋律电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和我的祖国》是里程碑式的诞生,在数字媒体、视觉影像发展的今天,如何抓住观众的情感共鸣早已成为了主旋律电影真正去探求和发展的方向。电影宏大的叙事是主旋律电影要保留的,但是小人物贴近民生民俗的真实生活写照才是主旋律电影真正探索的框架与出路。这部影片中,无论是从故事的选择还是主演人物的刻画,都充斥了生活中我们耳熟能详的场景,每一个片段都有一方百姓以及在此生活的人们真实民俗活动的写照,这样的对应是极大调动起观众观影期间关于主旋律情感的共鸣。我们大多是影片中、作品里介绍的小人物,可小人物的爱国情怀凝聚在一起才真的能形成爱国的大江大浪,小人物所带来的民俗文化才是影片中塑造出来的真实生活写照,《我和我的祖国》是祖国70周年华诞的礼物,同时也是主旋律电影里程碑上的新星,歌声悠扬,谱写无数赞歌。

猜你喜欢

我和我的祖国民俗文化民俗
冬季民俗节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民俗中的“牛”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我和我的祖国》让自豪感爆棚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我和我的祖国》的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