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以学生群体为目标的诈骗

2020-11-13

中国防伪报道 2020年8期
关键词:客服账号诈骗

招工兼职、游戏交易、报名培训班……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以学生群体为目标的诈骗案件逐年增加,诈骗手段五花八门、形形色色,诈骗金额从几百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不仅让钱财遭受损失,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受骗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价收购”游戏账号 实为钓鱼网站

案例:卖游戏账号遭遇连环骗

大学生鲁某是一款传奇类网络游戏的玩家,在游戏中收到“高价收购游戏账号”的信息。刚好自己不想玩了,鲁某就添加了买家“哆啦A梦”的QQ号,并谈妥以4500元的价格交易。鲁某要求“哆啦A梦”用微信转账,但对方称微信转账不安全,并发过来一个网址,要鲁某将游戏账号挂到该网站上。随后,鲁某通过网站首页的QQ号联系客服,客服称买家已将钱打到平台账户。

接下来的提现过程让鲁某一步步掉入精心设计好的陷阱。客服首先让鲁某在平台内输入银行卡号、开户名等信息。在等待客服审核后提现时,客服却发来消息称银行卡号与开户名不一致,资金已被冻结,需要鲁某上传自己的身份证,然后充值交易价格的50%即2250元,激活解冻业务后才能提现。

鲁某找到平台上的充值界面,点开是一个微信收款码,提现心切的他未多考虑就用微信扫描支付了2250元。不料,客服又以充值时未加小数点、身份证号输入错误、银行卡地址不符等理由要求鲁某充值,直到鲁某将自己的2万元全部转出去。鲁某最终也没拿到卖账号的钱,遂向湖北省天门市公安局干驿派出所报警。

分析:急于套现 防范意识缺失

本案中,大学生鲁某多次被骗,一方面是急于将虚拟游戏账号变现,轻信网络虚拟交易;另一方面是缺乏防范意识,未在正规平台交易。鲁某在没有核实对方身份的情况下随意进入钓鱼网站,且轻易泄露了自己的身份和银行卡信息。

天门警方梳理警情时发现,网络虚拟交易和网络兼职刷单诈骗是大学生群体受骗较多的类型。大学生群体由于急于证明自身能力,想尽快获得经济来源,但因缺少社会经验和防范意识,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提醒:先交钱的网上交易都要警惕

进行游戏账号、装备等网络虚拟财产交易时,要选择正规交易平台,保证交易过程有迹可循。一旦有资金交易,一定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正规渠道转账,或者直接将钱款打到银行卡上,不要随意点击陌生人提供的转账链接。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学生族不要轻信“高价收购游戏装备、账号”等说辞,谨记凡是需要先交钱的网上交易都不可信,更不要向陌生人和非正规网站提供身份证信息、银行卡、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个人信息。

发红包10倍返还 初中生三小时转账8.3万元

案例:“红包返利”引诱“熊孩子”入套

小颜(化名)是一名初中生,和同学聊天时被拉进一个“发红包返利”的微信群。群里有人发信息称发一个红包,能10倍返还,学生更有额外奖励。这让小颜很心动。

对方告诉小颜,由小颜先发200元红包,会返他888元。小颜自己没钱,就拿来妈妈的手机打开微信,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转了200元。

转完钱后,对方并没有发来红包,并告诉小颜活动没结束还不能返利,要继续添加另一个好友,接着发红包,发得多返得更多。听了这话,小颜又转了9999元。接着,对方不断地让小颜添加新好友,不断地让他发红包,14999.11元、9999元……很快,妈妈手机支付宝上的钱已经被小颜转光了。在对方的指引下,小颜又通过网贷平台借了1.6万元转了出去。

就在小颜被弄得晕头转向时,对方提出让他删除所有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小颜一一照做。转了钱,一分返利没收到,小颜反复催促对方尽快返利,对方却完全不理。这下小颜慌了神,不知所措,在妈妈的陪同下到派出所报案。民警一点点梳理发现,小颜共转出去8.3万元。在警方努力下,诈骗小颜的谢某等两名嫌疑人很快落网。

分析:“暴利”引诱上钩

民警发现,此案作案手段比较简单,嫌疑人以“广撒网”方式在各社交平台上发布“红包返利”广告,特别是在一些学生的QQ群、粉丝群。相比成人,学生涉世不深,容易上钩。在受骗后,骗子更是巧妙地利用其紧张、着急、害怕的情绪,轻而易举将其控制,要求删除聊天记录、转账記录等,意图销毁作案证据。

提醒:疏堵结合守护安全

预防青少年遭受网络诈骗,可以采取堵疏相结合的方式。

“堵”:尽量不要给青少年使用带有支付功能的电子设备,父母也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关闭免密支付等快捷支付功能,密码设置尽量复杂,定期更换。同时,要与孩子约法三章,但凡涉及要花钱的地方,一定要征求父母同意,如果孩子有电子设备的,要经常检查或提醒,不要随意加陌生人为好友,或者进入来历不明的QQ群、微信群。

“疏”:多与孩子沟通,将公安机关发布的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手段及时告知孩子,让其知道有此种骗术的存在。经常性地给孩子普及一些网贷平台的风险常识,让孩子切勿过早建立“提前消费”观念。

中奖游戏“稀有皮肤” 骗子“黑手”伸向网游少年

案例:玩网游抽中“稀有皮肤”奖品

12岁的小扬(化名)在家中打“和平精英”手游时,突然收到“可以免费抽奖‘金色玛莎拉蒂”的消息,这让小扬惊喜不已。要知道,“金色玛莎拉蒂”可是该款手游中的稀有皮肤。

小扬喜滋滋地点击了对方发过来的链接,谁知一下就抽中了“金色玛莎拉蒂”,网页上弹出了“请添加客服QQ领取奖品”的消息。小扬赶紧添加,但客服以小扬还未成年为由,要求其用父母的手机进行操作。小扬拿来母亲的手机,按照对方要求,提供了母亲的手机号、微信账号等基本信息,并将母亲手机上收到的验证码告知了对方。随后,对方向小扬发送了一个二维码,哄骗其用母亲的微信进行扫描,结果扫描后出现了付款界面。

此时小扬虽然起了疑心,但在对方的催促下还是迷迷糊糊地转了4298元。在确认时,对方没有让小扬输入妈妈的支付密码,而是发来了验证码。转账后,小扬询问奖品情况,却发现已被对方删除好友。因为害怕被责备,小扬没敢告诉妈妈。直到次日,妈妈发现实情,可为时已晚。

分析:小小验证码“偷天换日”

暑期,学生们玩游戏的时间充足,且在网络游戏中都想获得稀有皮肤和极品装备,因此,遇到免费获得游戏皮肤、免费抽取游戏装备的机会往往经不住诱惑。

本案中,小扬加入的QQ游戏交流群,人员复杂,不少骗子混迹其中。知道小扬是未成年人,没有多少钱财可骗,骗子就以成年人才可领取奖品为由,诱骗小扬拿到家长的手机,并通过获取手机验证码暗中将其微信支付密码进行更换,最后成功将钱转走。

提醒:家长要加强孩子的暑期教育管理

暑假期间,家长们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暑期计划,实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的过分依赖,避免孩子过度沉迷游戏。同时,要经常为孩子们讲解防骗知识,切实增强孩子的防骗、识骗意识,不随意扫描二维码、点击不明链接。此外,家长尽量不要将自己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信息告诉孩子,避免被骗。

毕业了要“注销网贷账户” 新骗局让多人中招

案例:注销“京东白条账户”被卷走10万元

8月1日,在福建南平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李某接到自称是某网络贷款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银监会发现一些大学生贷款存在资料造假等行为,李某在大学时注册过一个京东白条账户,现在要提前收回贷款注销账户。如果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并要求李某添加一个客服QQ,由客服指导李某操作注销。

在注销过程中,李某向对方转账4000元,但对方称李某操作失误,转账被冻结了,要继续往该账号转钱才可以解冻,再注销京东白条账户。于是,李某又按照对方要求,在不到24小时内,分8次向对方提供的多个账号转账,累计10余万元。发现被骗后,李某到南平延平警方报警。

分析:以“个人征信受损”诈骗应届大学毕业生

当前,网络支付、网络贷款支付快速发展,网络贷款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据相当比例。骗子首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冒充网贷平台客服骗取信任。由于担心个人征信受到影响,再加之毕业后身份的转变,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往会很容易相信骗子。据统计,7月以来,南平延平警方已连续接到8起以注销大学期间注册的网贷平台账号为噱头,诈骗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诈骗案。

提醒: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及时将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与家人沟通,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尽量避免通过网络贷款平台透支消费。同时,要正确认知自身偿还能力和逾期还款的后果。如果接到类似自称某网贷平台客服的电话务必提高警惕,应向其官方网站提供的客服咨询,切不可糊里糊涂上当。

如发现被骗,应第一时间报警,及时向警方提供手机通话、QQ、微信聊天、银行转账记录等。

动动手指能赚钱 “兼职刷单”本身违法勿上当

案例:“兼职刷单”不赚反赔

大学二年级学生小陆在逛购物网站时,被“刷单赚钱”的广告吸引。动动手指就能赚钱,何乐不为?小陆立即添加了对方QQ。聊天中,对方称QQ聊天不方便,让小陆先后下载了一个聊天软件和抢单APP。对方表示,小陆在抢单APP上拿到单子后,只需先将钱款转至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对方便会将本金直接打回小陆的账户,而刷单的佣金则会转至APP的账户内,可随时提现。

在第一次转账1万元顺利得到本金和佣金后,小陆放松了警惕,接着又先后分两次向对方转入1.5万元,但之后的返利却不顺畅。在小陆强烈要求退款时,对方以提供“保证金”为由又让其转账6143元。即便如此,对方仍以各种理由搪塞退款,小陆这时才清醒过来,立即到派出所报案。目前,相关嫌疑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分析:“躺赚”诱饵迷惑性强

刷单诈骗的受害群体,大部分为涉世未深的学生以及收入不高且有大量业余时间的人。目前正值暑假,大中小学生接触手机的时间大大增加,面对极具诱惑性的广告,很容易上当受骗。本案的作案手法并不新颖,就是打着“高薪”“躺赚”旗号吸引目标上钩,而大学生小陆就轻信了虚假宣传。当无法取回自己的钱款时,才认清骗子的真面目。

提醒:莫貪小便宜 网络兼职要谨慎

老话说得好“天上不会掉馅饼”,“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而任何要求垫资的网络刷单都是诈骗。

为避免落入“陷阱”,大学生朋友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有“贪图小便宜”“轻轻松松赚大钱”的心理,网络广告所谓的高额回报都是骗局;二是不要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面对其送上门的“生财之道”,不轻信、不转账,未知链接不乱点、未知二维码不乱扫;三是如果想利用假期兼职,一定要去正规的招聘中介平台或公司,签订翔实的劳务合同,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班主任”在家长群里收课本费

案例:家长群里付款被骗了

暑期,家长群成了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主要沟通平台,然而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这些家长群,摇身一变成了“老师”,开始骗取钱财。

8月13日,一名高二学生的家长徐女士来到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洪武路派出所报警,称自己遭遇了诈骗。

当天10时许,徐女士在学校的家长QQ群里,看到孩子的班主任李老师发了一条消息,称临近开学,学校要收取下学期的教辅书费用,一共是1840元,还提醒家长们一定要尽快缴纳。这条消息下面还附了一个二维码,让家长扫码进行支付。徐女士没有多想,便扫描了二维码进行支付,并将付款成功的截图发到了家长群,随后陆续也有其他几名家长付了款。

期间,群里有一名家长提出了质疑,“这个收费信息是假的吧”,这位家长表示扫码之后,对方的账号显示“某某食品”,根本不像是学校用来收款的账户,即便是收费也应该会有指定的账户,而这个账户看起来是私人使用的,和学校没什么关联。感觉这位家长分析得很有道理,徐女士也疑惑了起来,仔细检查之后,发现这条信息确实是班主任的账号发出来的,于是抱有疑虑的家长们便拨打了李老师的电话进行核实。

经过电话核实,家长才知道学校根本没有收取书本费的通知,也没有让老师们在网上进行通知,而李老师的账号是被人给盗号了,这才出现了群里的情况。确认到这一消息后,家长一边在群里進行提醒通知,一边来到派出所报了警。得知被骗的徐女士也是后悔不已。目前,警方已对此事立案调查。

分析:“老师”发布的消息须仔细甄别

为了方便识别,多数的家长群命名都会直接写明“某家长群”“某班级群”,不法分子瞄准了这一点,便不择手段盗取老师的账号,从而利用“老师”这个名头图谋不轨。家长们看到是“老师”发布的消息,一般都不会仔细甄别。骗子便利用了这种松懈心理,在开学前夕冒充班主任。家长们认为收取书本费用是理所当然,于是不假思索就进行了转账付款。

提醒:莫被“高仿”号忽悠

开学季,家长看到缴费信息后,应先查看这个发送消息的账户是否确实是老师本人的,以免被“高仿”号忽悠了。家长要留意信息内容的语气是否和以前老师发送的相似,其中是否存在错别字,不少骗子急于骗钱可能存在语句不通顺、错词病句的情况;在付款时也要留意账户的信息是否存在问题,通常学校的收费是要打入指定账户的。当确实辨别不清的时候,可以直接与学校负责人、老师进行电话沟通。

此外,各家长群的管理员也要加强群组管理,设置入群验证码,对进群的家长进行严格审核,及时清理发现不相关人员,以免让骗子混入其中。

学生兼职赚外快 不料落入圈套

案例:本想兼职竟被刑拘

湖北省武汉市某高校的两名大二女生校外兼职,结果入职一个多月,工资未到手,等来的却是一副冰冷的手铐。

7月初,大二学生小晶在网上看到一则兼职信息,和同学小鑫商量后,俩人一拍即合。二人来到武汉市武昌区一家商务咨询公司,老板崔某接待了她们,并介绍了工作内容:“业务员就是给有咨询需要的人打电话,让他们加上我们服务的客户公司的QQ。”

二人一听任务如此简单,谈妥工资待遇后便开始上班。崔某将她们拉入工作群,并安排叶某教她们如何在电话里与客户沟通。随后,叶某每天会在群里发送一个网站链接,小晶和小鑫登录链接后,就可以看到所需推广的QQ号码。

“按要求给名单表里的客户打电话沟通,每说服一名客户加QQ,抽5元提成,如果超过10名,10名以后添加的客户,每名抽10元提成。”崔老板告诉二人。

感觉没有任何技术门槛的小晶和小鑫“顺利”上岗了。8月11日,民警将该公司包括崔某、叶某及小晶、小鑫等5名业务员带回派出所,并于次日依法刑拘。

分析:市民报警 犯罪窝点浮出水面

负责办理此案的民警介绍,8月3日,一名长沙女子报警称,一个自称某金融平台业务员的人拨打其手机,询问其是否需要贷款。该女子按照对方要求下载了APP,并注册账号。对方添加了女子的QQ号码后,以为其刷流水、刷信誉度等理由,让女子先后通过手机银行转款9.1万元至其指定账户。就在继续被要求再转3.6万元时,女子意识到被骗,马上报警。

8月11日,武昌分局余家头派出所组织警力进行布控,抓住该窝点人员外出买午饭之机,冲进屋内,及时勘查现场并提取电子证据,发现窝点的电脑里存有10余万条公民个人信息。民警还搜出27部手机、40余张尚未使用的电话卡及“话术单”。办案民警排查发现,该窝点还涉嫌其他诈骗案件。

经查,该不法窝点近两个月开始从事诈骗活动。在黑色产业链里,崔某与“上线”公司实行“日结算”,每成功劝导一名客户加“上线”的QQ,“上线”付给崔某30元,“上线”公司使用专门的软件精确统计。崔某给业务员规定每天至少完成30个QQ添加任务。截至窝点被端,公司劝服6000余名客户添加了“上线”公司的QQ。

提醒:应聘求职须格外谨慎

学生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足,外出应聘、求职,一定要注意倾听、观察和思考,认真了解招聘自己的公司是否有合法经营资质,所经营的项目是否正当,不要被可观的薪水、舒适的环境等表面现象诱惑。发现异常要及时报警,明知工作内容存在涉嫌不法活动的风险,千万不要参与其中,否则可能触犯刑律,自悔前程。(原载人民公安报)

猜你喜欢

客服账号诈骗
玩游戏没账号租一个就行
施诈计骗走游戏账号
春节前夕小心“实名诈骗”
语音推销
诈骗
警惕电信诈骗
注意防范电信诈骗
建议
Google Play游戏取消账号绑定没有Google账号也能玩
出大事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