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网络电信诈骗案例 识破智能时代“触网”骗局

2020-11-13

中国防伪报道 2020年8期
关键词:触网收款张女士

移动互联时代,网上购物、移动支付、线上问诊等便捷功能充盈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在智能时代享受科技红利的同时,也要警惕那些心怀叵测的骗子。本文带大家见招拆招,识破智能时代“触网”的那些骗局,提高防范意识,给自身加道安全防火墙。

遭遇平台投资类诈骗 老人投资有去无回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各种各样的APP遍及人们生活的周遭,一些骗子制作虚假的网络投资软件,设置骗局诈骗钱财。湖北武汉七旬老人黄爹爹便遭遇了这样的骗局,被骗30余万元。

从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获悉,7月份,武汉警方受理的老年人被骗警情中,平台投资类诈骗占43.9%,发案占比最高。

案例:指定APP稳赚不赔?

今年5月,黄爹爹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问他炒不炒股,向他推荐了一个免费炒股的微信群。一个叫“周雷”的微信号添加他为好友,把他拉进名为“特训营”的微信群。

“周雷”经常在群里发布一些股票信息,已有20年炒股经历的黄爹爹发现,“周雷”发布的股票信息比较专业。私底下,黄爹爹也向“周雷”索要关于炒股的课件,他看了之后觉得特别有用。

除了股票信息,“周雷”还会在群里发布直播网课的链接,网课时间比较固定,5位老师轮流授课,每人讲一个小时。网课中,名叫“华实”的老师提到了“资产复兴计划”,称可以购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帮助散户赚钱,但前提是资金额要达到一定的量。如果达不到,可以通过“炒黄金”扩大资金。

黄爹爹禁不住诱惑决定加入,“周雷”帮他下载安装了指定的APP。股票交易过程都是在APP内进行的,黄爹爹将钱充值到指定账户后,APP显示折算后的美元金额以及盈亏情况。赚了些钱后,黄爹爹尝试提现,却没有成功。

7月16日,黄爹爹突然发现账户资金几乎消失殆尽,而他没有进行任何操作。意识到被骗后,他选择立即报警。

年近七旬的彭婆婆也遭遇到了同样的骗局。她被人拉进一个微信群,群里每天都有“老师”教授如何炒股。她下载安装了“老师”推荐的炒股APP,投入了几十万元,结果全部亏空。后来彭婆婆连炒股APP都无法打开,“客服”也将她拉黑。

分析:老年人遭遇平台投资类诈骗较多

随着年纪增大,一些老年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些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分析判断能力减弱,对日益翻新的骗术识别能力也严重不足,成为犯罪分子诈骗的目标。

武汉警方梳理7月份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时发现,老年人遭遇的骗局中,平台投资类诈骗是老人上当受骗较多的一类骗局,其次为虚假网站链接类诈骗,贷款、代办信用卡类诈骗,冒充购物客服退款诈骗和虚假购物消费诈骗,受损资金几乎全部通过网络渠道被人骗走。被骗人员中,有79.8%的人是离退休人员。

退休老人手上一般都有一定的存款,但因缺乏理财知识,喜欢在网上寻找理财途径,这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提醒:投资要选择正规渠道

老年人平常应该多读书看报,开阔视野,尤其要多关注一些法治类资讯,了解当前多发的诈骗手法,提升识别能力。

投资要选择正规渠道,克服“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念头,看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轻易地将自己的钱转出去。

老年人需要投资的时候,事先要找家人商量。子女平时应注意常回家看看,多陪父母唠唠嗑,把外界最新的信息传递给父母,帮助父母提高个人防范意识和能力。

收款二维码被替换 血汗钱进他人腰包

案例:警惕“偷钱”的二维码

小到流动摊贩,大到超市商场,随处可见的收款二维码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被不少不法分子盯上。

浙江省乐清市公安局虹桥派出所接到多家商户报警,称摊位里张贴的收款二维码被人掉包,许多顾客扫码支付的费用都转到了他人手中。

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根据留在摊位上的二维码信息展开侦查,连夜抓获准备再次作案的嫌疑人梁某,当场扣押70余张准备掉包商家二维码的个人二维码纸张。据梁某交代,其于6月下旬来到乐清一家菜场,趁夜晚市场人流稀少时,偷偷将打印的个人二维码贴在商户的收款二维码上,总计粘贴10余张二维码,累计获利4000余元。

分析:移动支付潜在的安全隐患

移动支付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一些商户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开放地点放置的收款二维码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偷梁换柱,调换商家二维码,企图不劳而获。

为了不让被害人发觉,本案嫌疑人选择在夜间作案,且只替换商户其中一个收款二维码。由于白天生意忙碌,再加上商户的其他收款账户陆续有钱款到账,商户在忙碌中没有及时查看每一笔交易到账情况,因此不少人在每周对账时才发现异常。

提醒:别让血汗钱进了他人腰包

为预防此类案件,广大商户应牢牢记住以下防范要点:

商户应每日定时检查收款二维码是否被替换,切忌将二维码打印在纸张上张贴在开放区域,可为二维码制作塑壳外罩;

消费者在扫码支付后,商户应当场核对转账金额。同时,可開启收款语音通知功能,实时确认到账情况。推荐使用扫描顾客付款码方式收款;

商户应当养成及时对账的好习惯,一旦发现二维码被替换,应当及时报警。

网购前要掌握破解骗局的万能公式

案例:衣服化学染料超标 “客服”愿帮助退钱

7月20日,山东日照市民张女士在网购平台消费87元,购买了一件孕妇装。7月24日,张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某网“商家售后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张女士在平台上购买的孕妇装化学染料超标,现在要给她退款。

“客服”准确说出了张女士的支付宝账号、商品名称、购买时间等,张女士因此对这位客服毫无怀疑。“客服”以指导张女士操作退款为由加了其QQ号,称可以通过支付宝备用金为张女士理赔87元。张女士按照“客服”指示操作后发现,自己的支付宝账户上多了500元备用金。

“不是87元吗,我怎么收到了500元?”张女士对转账金额产生了疑问。随后张女士在对方指示下,向对方账户转账413元。之后,“客服”称由于张女士芝麻信用分不够,“商家”转的500元无法实际到账。

此时,“客服”贴心地告诉张女士,可通过大额转账增加资金往来的方式提高芝麻信用分,并表示愿意帮助张女士完成转账操作。“客服”又建议张女士通过贷款APP借钱,完成交易提高芝麻信用分之后再将钱还进去。

张女士听从“客服”的建议,下载了一款APP,并从中贷款5万元转给对方。收到钱后,“客服”称转账金额太少,芝麻信用分无法提高,要求张女士继续转账,并承诺收到转账后将一次性返还给张女士。

张女士又从其他两款贷款类APP中借了钱,在给对方转账时,平台提示她可能遭遇诈骗。这时,张女士向对方要钱,却被对方拉黑。

分析:防范意识缺失 一步步掉入骗子陷阱

本案中,骗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了张女士的网购信息,伪装成网购平台客服,以指导操作退款为由加好友,指导张女士将支付宝的备用金取出。

备用金是支付宝推出的一款小额短期贷款产品。张女士误以为账户中多出的500元就是对方的“退款”,对骗子深信不疑。缺乏警惕性的张女士在骗子一步步诱导式洗脑下,下载各种贷款APP并贷款转账给对方,造成了钱财损失。

细品案例发现,破解骗局有万能公式:自称某购物平台或快递公司客服,以“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或“快递损坏丢失”为由,要求互加微信或QQ好友,之后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者下载贷款类APP,从中骗取钱财。

提醒:“买买买”的同时谨记三点

在此提醒广大网购达人:接到“客服”主动来电要求办理“退款、理赔”手续时,要及时登录官网进行核实,切忌跳出原有平台私下加微信、QQ进行相关操作。

不要随意提供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账号等重要信息,切勿随意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不要轻易点开来历不明的网页链接,谨防中木马病毒或误入钓鱼网站。

如果发现支付宝、微信账号或银行卡内的资金被无故转走,请立即更改密码,同时联系相应的官方平台处理,拨打110报警。

直播间里的“带货主播”从不露面

案例:直播间里下单口罩 久等不到被拉黑

2月中旬,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做小百货生意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民郭女士没法开张,便寻思着做点“来财”生意,便在多个平台搜罗能挣大钱的商机。某直播平台售卖口罩的直播吸引了她,自认为精明的郭女士反复研究,最终被一主播吸引。这位主播称能够“大量出售一次性医用口罩”,这让寻找商机的郭女士着实动了心。

郭女士发现这位售卖口罩的主播有些“另类”,他本人从来不在直播间露面,整个直播流程中,镜头对准的只有商品,声音听起来也怪怪的。警惕的郭女士没有直接下单,特意用了几个号与主播交谈,持续关注了一个月,她觉得这位主播很“靠谱”,便添加主播微信,想进一步了解商品详情。

成为微信好友后,主播向郭女士出示了相关营业资质的视频、图片信息,这让郭女士更加深信不疑,便以2元一个的价格从该主播处购买了28万元的一次性医用口罩。

几天后,收到快递的郭女士傻了眼,主播发给她的货物不但数量不对,而且口罩只是普普通通的棉布口罩。郭女士连忙联系主播,主播解释说发错了快递,会联系管理员重新发货。又过了2周,郭女士还是没有收到口罩,这时她才发现自己已经被拉黑,直播平台上的账号也被注销。

接到郭女士报案,银川市公安局兴庆区分局迅速核查,确定了嫌疑人身份和藏匿地点,火速派出侦查员前往福建省平和县抓捕犯罪嫌疑人叶某。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民警于4月17日成功抓获叶某,破获系列口罩诈骗案10余起。

分析:防范意识缺失被空手套白狼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之所以能得手,一方面是诈骗手法比较隐蔽,另一方面也与受害人郭女士过于轻信网络交易有关。

郭女士将带货直播间与正规网上交易平台划了等号,在没有核实对方相关营业资质证明和身份信息的情况下,仅凭对方发来的视频、图片便轻信了对方,加之她自己存有“大赚一笔”的心态,从而掉入骗子的陷阱。在付款环节,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郭女士直接将钱款转给“带货主播”。

连续的错误,使郭女士被披着“带货主播”外衣的骗子蒙蔽了双眼,一步步被空手套白狼,惨遭经济损失。

提醒:网购需要擦亮双眼

购买防疫用品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确保产品质量和资金安全。填写个人信息时也需慎重,不要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信息、银行账户、手机验证码等。

注意不要在公共可访问的互联网上保存或处理个人重要信息,不要在非正规网站注册账号,更不能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等个人信息。

收到含有链接的不明短信,千万不要点击短信中的不明链接,这个链接可能藏有木马病毒。

网购骗局迷惑性极大,但极易分辨,遇到类似情况,处理退款等事宜时一定要在官方网购平台进行操作。一旦发现被骗,应该立即到就近派出所报案或拨打110报警。

轻易扫描二维码 输入验证码被黑2万元

案例:扫描不明二维码 2万元被骗走了

7月20日,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石桥铺派出所接到市民小王的报警,称自己扫描二维码时被骗了钱。

小王在浏览微信朋友圈时看到“大重庆旅游年卡”优惠活动的图片,图片内容十分诱人:只要200元,就可畅游原价5000元的重庆经典旅游景区,图中附有一个二维码。小王仔细一看,此优惠正好覆盖了自己最喜欢的“水上乐园”。“水上乐园”单次票价150元,现如今200元就可畅玩,还可游览其余景点,实在太划算了。

小王立马扫描了图片中的二维码,进入了一个详情介绍页面。页面最下方有一个基本信息录入框,小王无暇多想,按照提示填写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家庭住址等信息,页面随即跳转到一个付款页面。根据页面提醒,小王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并进行绑定。支付完成后,网站又一次提醒需输入验证码,小王毫不犹豫地将银行短信中的验证码填写并提交。她随后就收到银行卡扣款2万元的短信,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分析:骗子替换图片中的二维码

接到报警后,石桥铺派出所民警立即调查,发现“大重庆旅游年卡”的活动确有其事,骗子盜用正版图片,并将图中二维码更换,通过朋友圈进行推广,实施诈骗。

小王扫描二维码后,页面会自动跳转到骗子事先预设的网站,该网站照搬正版活动内容详情,让受害者相信活动的真实性。骗子最终的落点是付款页面,通过这一环节,骗子盗取了小王的基本身份信息,通过银行卡账号的绑定及输入验证码,最终骗子将卡内存款全部转走。

提醒:二维码需要小心识别、谨慎扫描

现在很多商家利用扫二维码做活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一点在二维码上做文章,将扫码群众引导到有“陷阱”的页面,借机行骗。面对扫描二维码参加打折优惠促销等活动时,广大市民一定要小心识别、谨慎扫描,切忌不贪小便宜。

在扫描二维码跳转到链接网站时,可事先开启杀毒软件,这些软件在我们浏览虚假钓鱼网站时会及时发出警报。最好查明该网站是否通过了可信验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下方即可开启查询),为我们提供双保险。

广大市民要提高警惕,不要在陌生网站上输入自己的身份信息、银行卡账号等,谨防上当。(原载人民公安报)

猜你喜欢

触网收款张女士
女子用按摩仪减肥把肾都压扁了
支付宝:个人收款码可继续使用
“收款码禁止商用”系误读
两碗面一份鱼要1488元?
个人收款码将不能用于经营收款
和张女士的小日子
花19万想买通“阎王”为女儿续命 “神婆”说“阎王爷”登记错了
收款像打针
鑫元基金触网发行第2只分级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