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及方法探索
2020-11-13张晓华
张晓华
【内容摘要】虽然说在新课标的积极作用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学生具体的阅读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得到初中语文老师的帮助,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协助其合理的规避无效的阅读模式,为初中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说,此文简单的阐述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程中出现的困境,并积极探索探索了强化初中语文阅读效果的具体方法,以此来推进初中语文阅读的健康教学进程。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困境 方法
在整个初中语文学习进程中,阅读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务必要具备的一项技能。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进程中务必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育,并且重视阅读情感教育的渗透,从而协助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去感受文章内容,促使其积累更多的知识,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而且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不光需要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需要培育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说,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进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语文老师和学生加以重视,在实际阅读教学活动中相互配合,积极互动,共同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健康发展进程。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程中出现的困境
1.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相对薄弱
在新时期的教育变革进程中,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形成,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自主的掌握文章内容,探索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想要表达的文章主旨。但是就当下的阅读教学现状而言,初中生在阅读课堂上的表现与语文老师预想的相差甚远,这主要就是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薄弱造成的,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愿意自主的投身于阅读实践中,也不愿意与语文老师互动,对于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不会主动的向其他学生或者语文老师询问,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并且导致学生在阅读方面越来越被动,在较大程度上阻碍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进程。
2.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模式简单
一些语文老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为严重,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依然采用直接灌输式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较为简单,很少能够活跃整个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氛围,这就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形成以及创新性能力的提升,对学生未来健康的发展极为不利,弱化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
3.阅读课堂评价方式不科学
课堂评价活动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以及阅读自信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说,课堂评价活动需要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和强化。但是在当下的语文阅读课堂评价过程中,语文老师运用的评价方式不科学,无法给学生提供正确的阅读引导,而且有些语文老师在对学生实行课堂评价时重形式轻内容,这在较大程度上弱化了课堂评价对学生的推动作用,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程。
二、强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1.借助优质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对于语文阅读而言,其实是学生与文章创作者的心灵互动,所以说,语文老师为了让学生快速地了解文章内容,直观感受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就需要立足于学生的阅读现状以及阅读兴趣点,给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问题情境,并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其自主地投身于实际阅读实践活动中,从文本结构和内容上训练思路和表达分析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比方说,在阅读人教版七年级《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时,语文老师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史铁生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首先就需要给学生抛出以下问题:文章题目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创作者在怀念什么?从文章的阅读中大家能够学到哪种品格?而后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或者给学生提供进入问题情境的助读资料,促使学生自主的深入文章内部,并且依照提出的问题积极地探索相关解题的突破口和语言组织的格式,以此来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通常情况下,在实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程中,语文老师常常会用到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保障。
2.借助小组合作阅读教学模式,强化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互动效果
在新时期的教育发展进程中,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实行变革和创新,而且语文老师为了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与其他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中感受文章内涵,学习阅读技巧。而且对于初中语文老师来说,其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不光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还需要重视阅读技巧的传授,逐步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所以说,语文老师就需要创新原有的阅读教学模式,针对學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把其科学地分成学习小组,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语文阅读任务,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强化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熏染魅力。
比方说,在阅读《春》这篇散文时,语文老师首先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给学生展示文章朗诵的视频,让学生跟着小声朗读,在此过程中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言,而后语文老师可以给学生分配阅读任务:通过对朱自清笔下《春》的阅读,感受语言运用的魅力,而后学生和老师深入互动分享对这篇文章的读后感,接下来,语文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春”为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对语文知识的实用能力,创作一篇文章,最终在课堂上展示。语文老师对于语言表达比较好的段落可以在全班展示,并且给予学生表扬和奖励,对于语言运用不恰当的学生,语文老师需要实行针对性的指导,逐步增强学生对文章阅读的自信,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程,为学生未来的用心感受生活提供重要的前提保障。
笔者教学《背影》时,曾利用word文档的批阅功能在微机室里让学生之间互相修改抒写父亲的文章,在批阅中感受父爱的伟大,阅读效果也不错。
3.借助生活阅读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思维
对于初中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其具备一定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其中优质的文章更是创作者通过实践创作的,在此基础上,语文老师如果想要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就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现实生活中,感受文章创作者创作的真正内涵,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推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健康开展。
比方说,在阅读《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学生可能无法快速地了解创作者对冬天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这时,语文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其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思考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说明为什么。有些学生说:“最喜欢万物复苏的春天,主要是因为气候逐步变暖,万物都开始活跃,是一个郊游的好季节”。而有些学生说:“最喜欢冬天,因为冬天会下雪,可以与小伙伴一起打雪仗,过年时红红的灯笼高高挂,非常热闹。”或者刚刚过去的夏天的勃勃生机以及当下的秋天。接下来,语文老师让学生把自己描写的内容与《济南的冬天》作对比,在情感上学生们会发现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就能够站在创作者的立场上去感受其创作这篇文章时的思想感情了,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以及写作能力提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说,在实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务必要学会在其中灵活地添加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内容,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熟悉的阅读场景,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自主的融入其中,逐步掌握文章知识,直观感受文章创作者的思想情感,逐步优化初中语文阅读课堂。
结束语
在当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程中,语文老师不光要熟知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现状,还需要积极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逐步突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紧密融合语文文章内容,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活動,带领学生积极的投身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感受文章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想要表达的主旨,逐步优化学生的阅读思想,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初中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提供重要的前提保障,推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吴邢芳.初中语文教师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知识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刘璇.分析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87-88.
[3]温发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J].学周刊,2019(32):118.
[4]林宗琳.和你一起读读书———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困境及突围方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7):121-123.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