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转型与记者转型的若干思考
2020-11-13刘昊
刘昊
摘 要:毋庸讳言,媒介融合是传统纸媒转型的必由之路。以专业性著称的行业报在转型之路上有着其独特的天然优势,行业报内容的专业性和质量依旧是其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的优势所在。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传统纸媒代表之一的行业报在转型之路仍然存在传统报人思维模式的固化守旧、渠道内容建设的匮乏、缺乏长效的盈利模式等困境,为此笔者认为,行业报等传统纸媒需提升融媒体整合水平、融媒体服务水平、加大融媒体人才建设等措施摆脱融合困境。行业报编辑记者转型需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多平台传播的变化。
关键词:行业媒体;媒体融合;平台建设;行业报转型;转型要求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9-036-03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9.006
本文著录格式:刘昊.行业报转型与记者转型的若干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20(9):36-38.
移动互联网时代,某某报社休刊、停刊直至宣告破产这样的新闻对于广大读者用户来说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广告收入是传统报社尤其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报的重要来源,广告收入大幅下降无疑给行业报的生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毫无疑问,行业报等传统媒体为了能够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生存下去,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互联网转型,以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至于在竞争地洪流中所淘汰。[1]
传统媒体中,行业报由于其报道定位、目标用户、消费人群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行业报的核心读者是该行业内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与素养的行业内行业人士,所以行业报的专业性比较突出,技术性和对行业市场的了解程度也要远高于普通传统媒体。[2]另一方面,因为它的报道内容主要是以该行业的业内新闻为主,所以报道议题和报道内容都相对窄化,因此,行业外的大多数普通读者对此类新闻并不感兴趣,行业报拓展潜在用户的难度较大。综合性传统媒体的传播目的是给读者传递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教育等民生信息,方便群众能够第一时间获取与自己相关的新闻信息,同时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与之不同的是,行业媒体的传播目的是提升读者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宣传推广专业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第一时间推送行业内的技术动向和产业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资讯呈井喷之势,但真正有内容有质量的信息却并不多见。[3]因此,行业报内容的质量和水平仍然是行业报运营的关键,也是其优势所在。
1.行业报等传统纸媒在媒体融合转型中面临的困境
1.1纸媒思维根深蒂固短期内难以改变
报纸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曾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短期内以报纸为中心的观念难以实现真正转变;从大型报社的产品经营构成看,传统的广告、发行等依然占据了收入来源的大部分比例。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以报纸为中心配备设施和人员的观念仍然难以改变。
1.2缺少技术基因
长期以来,国内媒体的技术部门一直处于报社企业的边缘地位。但是今时不同往日,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对于报社的技术研发与创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可视化视频等技术。这些都要求传统媒体的技术部门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1.3新媒体业务缺少盈利模式
目前大部分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业务仍然是作为纸媒业务的补充和延伸,而不是作为报社必不可少的重要存在。因此,多数纸媒新媒体业务能够产生直接效益的不多,很难形成具有独立经营性的市场化产品,形成自家报社的主打品牌栏目,难以为报社的发展提供更多影响力支持。
1.4组织、流程设定不科学
传统媒体的部门彼此缺乏良性互动,资源难以聚集发挥最大效用。组织流程设定的不科学导致传统媒体采编部门和经营部门缺少合作和努力去做好报社的新媒体建设任务,[4]另一方面,各部门在组织形式、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不一致,使得各部门共同合作建设新媒体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1.5渠道、内容建设存在瓶颈
在新媒体环境下,原有的纸媒渠道优势迅速下滑甚至不复存在,但是传统纸媒仍然坚守原有的以资讯信息类为主的传统产品业务,新媒体迅速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在热点搜索、数据整理、编辑写稿等环节都以高速的时效性把传统纸媒远远甩在身后。
2.行业报等传统纸媒转型的策略
笔者认为,传统纸媒尤其是行业报的融合发展要结合实际,在无法投入大量资金、无法获得超前技术支持的条件下,最为关键的是要结合行业发展形势和规律,找到一个具有自身特点、适应行业用户需求的融合发展模式。
2.1以融媒体整合报道提升影响力、传播力与话语权
传统媒体的融合和转型是党中央和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的,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行业报作为专业性较强的报纸理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搭建“两微一端”平台并努力做出成效。一是新闻客户端。应认真宣传并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行业部门的最新政策精神,对于其中的重大政策做及时性跟进报道,通过图文、专题、H5等可视化产品进行报道,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解读。二是行业报的两微运维。微博微信是两个不同的传播平臺,可以利用微博开放性高、互动性强的特点,设置热点话题,抓住行业用户眼球,尤其是一些行业内相关的热点公共事件,必须时刻加以关注,及时报道热点事件的最新进程,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同时在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三是推出可视化产品。加大对H5等可视化融媒体产品的制作,努力做成几件行业内高质量的作品,提升报社在业内的口碑和地位,提升报社的影响力、传播力。
2.2以融媒体服务手段拓展经营范围,提升盈利水平
每个行业的自身市场情况不同,有的行业市场火爆,有的则遇冷处于萧条状态,总的来说国内行业报的广告和经营收入在近十年是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为改变这样一种盈亏的状态,报社的经营部门应努力改变思维模式,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尽量争取版面广告、品牌活动、新媒体经营产品的整体战略合作。广告部门可以同时谈品牌活动、新媒体合作,品推部门也可以同时谈广告、新媒体合作,新媒体部门可以同时谈广告以及品牌推广活动,三部门之间并不是彼此业务界限分明的,而是一种合作共赢的良性状态。如此一来,每一部门所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部门之间的彼此帮助与合作,增强了报社成员内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5]任何一个经营部门的努力,都与其他经营部门共同提升传统经营与新媒体经营的融合度,满足客户多样性的产品需求,有效提升了整体盈利水平。当然,这种局面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时间和努力去磨合,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形成持久的合力,后续尚需反复磨合,包括必要的流程再造、业绩分配、考核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和制度保障等。
2.3加强综合影响力平台建设
媒体的竞争,归根到底最后还是人才的竞争。2017年下半年开始,行业报等传统媒体面向社会和高校广泛招聘所需人才,通过笔试面试层层选拔,引进了大批优秀的青年才俊进入报社工作,其中新引进的人员大部分为90后,以学习新闻等中文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为主,他们思维活跃,乐于接受互联网等新鲜事物,有着较高的新闻敏感度。
随着5G基站的逐步铺开,5G技术凭借其超高速、低延迟的优势使得视频再次成为融媒体建设的热门。与此同时,高门槛的视频新闻生产与制作也对传统媒体的资金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的成功案例证明,“让用户广而告之”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可能也会成为一种盈利模式。[6]当然,这都要取决于自身平台的建设成功与否,平台所积累的流量能否变现吸引客户。为此,行业报等传统媒体在积极建设本报融媒体平台的同时,可以与相关行业机构部門合作,致力于互联网行业(短)视频内容开发、生产、运营及衍生业务,为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业提供相关视频新闻、纪录片、微电影、宣传片、VR视频等各种形式的视频制作与宣传服务,为行业企业提供视频整合服务。比如江西六套哈尼卡通频道的《中国亲子大会》电视节目,一经推出就获得了网友和业内的一致好评,首集上线一周内就突破500万次播放量,话题总点击量约2000万次,微博发布之后正片转评数量突破1万次。
毫无疑问,长期以来全国各家行业报的读者都集中在业内,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比如教育相关的行业报,其用户主要分布在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及其少部分高知家长。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人才的重任,是全社会的希望和未来。近年来,教育作为三大重点民生领域之一,其热门程度可见一斑。然而与之相关的教育类行业报无论是发行量还是营收与其热门地位却不太相称。归根到底,除了教育自身的公益性原因之外,更多地在于教育类行业报自身在融媒体建设与转型工作做得不够到位。
行业报转型的关键说到底是全媒体人才的培养、科学合理的内部组织管理流程、稳定的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等。[7]现在大多数行业报都有自己的网站,旨在提供行业内最新的业内资讯,但是经营状况并不好。如今,行业报更多的还需要建立自己的“两微一端”平台,并进行长期的维护与运营,以获得广大用户的关注,在创作优秀新闻作品的同时,注意多渠道多平台发布,注重与用户读者的互动,增强用户黏性,从而提升报社在行业乃至社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吸引企业等广告商的合作。
3.行业报编辑记者转型的要求
行业报的转型在于充分合理运用好平面媒体、网媒、新媒体三种不同地的传播平台。无论传播的形式和平台如何变化,但是传播的内容仍然是由记者生产,因此行业报转型的关键在于新闻工作者是否能够及时地完成自我的融媒体业务转型。
3.1在内容制作上记者转型的要求变化
在内容制作上,针对同一事件、同一报道,记者需要产生适合平面媒体、网媒、新媒体多种形式的稿件。由于传播途径和平台的变化,记者需要根据三种传播平台的不同特点,及时高效地对同一则报道进行不同角度和视角的加工,然后面向平媒、网媒、新媒体来分发。平媒的稿件内容质量要求最高、创新性要求也最高;网媒的稿件是短、平、快,时效性要求最高,猎奇、八卦等内容在网媒稿件中占据了较大部分比例;新媒体主要是微博和微信,微博开放性和互动性强,因此有着极为迅速的传播力,受限于微博140字数的限制,稿件内容需要做进一步压缩,简明扼要地交代事件、地点、人物和事件,微博也是众多媒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的。微信则可以看作是平媒稿件和网稿的结合。因此,做好原创的平媒稿件和网稿,是记者最主要的挑战。而作为一个行业报记者,需要在深度的平媒稿件和短平快且观点鲜明的网稿两种风格之间不断切换平衡,是对记者脑力和体力的极大考验。
3.2传播平台上的记者转型要求变化
媒体形式发生变化,记者应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加强自我传播。在平媒时代,记者主要是依靠报纸、杂志等传播代表报社立场观点的新闻报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记者传播的平台更加多样化,传播的内容与立场有了一定的自主权。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都可以随时发稿。[8]当前,越来越多的读者和用户开始从自己关注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短视频等平台来了解获取第一手的新闻资讯,因此,如果记者还是坚持过去那种只在报纸杂志上发布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需要用好微博、微信和朋友圈。笔者认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记者,应当主动适应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环境,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传播观点。
结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行业报唯有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毅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获得一丝发展机会。未来行业报还需要努力突破转型路上的一道道难题,需要足够的时间和勇气。
[1]刘萍.浅论行业报的生存与发展 [J]. 海峡科学,2008(6):55-56.
[2]张寅.走出困境 寻求出路——对行业报发展现状的思考[J].中国报业,2020(2):34-35.
[3]任宝旗.行业报编辑要处理好“新”与“专”的关系[J]. 青年记者,2019(14):53-54.
[4]李霞.行业报副刊的创新与突破——以《中国海洋报》大观版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7(12) :84.
[5]张炳南,曾赛赛.新形势下行业报的突围战略[J].中国记者,2010(6).
[6]杜迈驰.打造行业发展的传媒服务产业链——关于行业报发展方向的思考[J].中国报业,2008(1).
[7]张一诺.报业转型40年背景下的行业报发展[J].现代交际,2018(13):89-90.
[8]杨霂霏.如何打造行业报深度报道的核心竞争力[J].传媒论坛,2018(8):6,8.
作者简介:刘昊(1989-),男,湖南,中级记者,研究方向:铁路企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