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校运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前景

2020-11-13

科教导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知识点微课

张 媛 韦 娟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4)

0 前言

运动生物化学是体育学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体育院校多个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均包括运动生物化学课程,例如:运动康复、康复治疗、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专业,其课程内容抽象繁杂、晦涩难懂。微课是近些年在教育领域兴起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教学灵活机动,内容短小精悍,将其应用于运动生物化学的理论教学中是当下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

1 微课应用于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概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和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将网络与教学相结合的微课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微课概念最早是在2008 年由美国的戴维. 彭罗斯提出,是微课程的简称,它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以教学视频为主要主要呈现方式,结合课堂活动、实验、任务等不同教学环节,进行整合与设计,最终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短小生动、可利用多种平台进行有效学习的微型在线网络课程。[1]

当下,信息化的运用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展迅速,以全国高校微课比赛形式而展开的微课资源建设在高等教育界形成了一股热潮,微课应用于医学生物化学的案例越来越多,[2-4]而应用于运动生物化学学科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运动生物化学在体育院校开设的特点,微课在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应更多体现在对经典章节、特色知识点进行精心制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开发制作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微课时可借鉴医学院《生物化学》相关课程较成熟的方法与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融入与运动相关的核心内容,突显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特色。[5]

2 微课应用于运动生物化学教学的具体案例分析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及新兴资源,其与传统课堂教学形成有效互补。原本生硬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单一的课堂资源变得丰富多彩,分散的知识点变得层次分明。因此,制作微课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以下以运动生物化学课程中较为经典的“运动时骨骼肌的能量利用”知识点为例,结合微课特点就如何编排、制作进行探讨与分析。

2.1 精心选材

“运动时骨骼肌的能量利用”是《运动生物化学》(以张蕴琨、丁树哲主编的《运动生物化学》第二版为例)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这一节内容是运动生物化学的精华,是由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代谢向能量代谢的转换,其贯穿运动生物化学的“主线”。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以及运动中三大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其实,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很多同学在“运动生理学”课堂上接触过三大供能系统的相关知识。

2.2 课程编排

课堂教学视频是构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其不仅包括与该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构思、教学素材、PPT 设计,同时还包括教学反思、配套测试及学生互动、教师反馈等多个辅助性教学资源,这些环节按照授课顺序和适宜的呈现方式共同“构建”了一个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核心知识点的资源单元,并进一步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微镜头”。微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微课的核心内容主要通过教学视频得以呈现,一般时长为58 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 分钟。“运动时骨骼肌的能量利用”这部分内容要精简为视频拍摄10 分钟以内的内容,内容设计非常关键。可以依据三大供能系统提炼出三个板块,然后基于每个版块的特点,巧妙设计。

(2)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与传统课堂教学中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相比较,微课中的内容需更加精简,但聚焦热点,浓缩精华,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呈现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层次清晰,主次分明。运动时骨骼肌的能量利用是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难点,较其他知识点更加抽象,学生往往对其理解不够透彻。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是应首先考虑的问题,骨骼肌能力利用与机体三大供能系统密不可分,而三大供能系统可进一步与具体的运动项目相关联,因此在视频中设计有三个代表性的运动项目可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即磷酸原供能系统与100 米短跑、糖酵解供能系统与400 米跑、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与马拉松长跑(见图1)。

图1 三大供能系统与具体运动项目相结合

(3)草根设计,趣味原创。微课虽小,但含金量不能低。通过“接地气”的类比,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例如磷酸原供能系统结合100 米跑的内容,其重点在于ATP与CP 之间的转化,如何让学生能够生动形象的理解ATP、CP 转化问题显得非常关键。借助于微课的特点,老师可在这部分的制作设计中,将ATP 比作零花钱,将CP 比作储存罐等较为具体的实物,或者将ATP(能量通货)比作现金,CP 比作银行卡,糖、脂肪、蛋白质比作“固定资产”(包括房子、车子等),由此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理解为什么将ATP 称为“能量通货”,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记忆与巩固(见图2)。

图2 ATP、CP 及三大能源物质关系示意图

2.3 制作配套学习资料

配套学习资料的制作也是微课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是教师将授课重点以“情景化”的形式得以呈现,而配套资料的制作则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保障。

2.4 构建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进行微课资源下载以及与教师进行问题探讨的平台。一般网络平台的建立可依附于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当然也可以利用百度云等资源存储器作为资源的存储平台。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上传已制作成功的微课,发布预习、复习学习任务,回答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微课视频中所呈现的知识点。由此,网络平台在微课授课教学中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3 微课应用于运动生物化学教学的前景分析

利用微课进行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模式,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将来的推广与应用还任重而道远。为了提高微课资源建设的合理化发展,制作微课应先从某门课程的知识“干货”入手,需要精心设计、反复琢磨,认真推敲,可以在学校内容组成某门课程的教学团队,针对课程特色协作推出系列型微课,为推动实现微课“系列化”“专题化”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对微课的认知观念有待转变,微课“建多用少”的处境有待突破。学校相关部门应更多鼓励教师开展创新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倡“翻转课堂”并将微课资源有效推广,进而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教学辅助资源。通过“以用促建”的方式避免走上“重建轻用”的老路,以充分实现微课建设的良性发展趋势。

4 结语

微课的兴起是人们生活和社交方式改变带来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必然会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冲击和改变。教师要主动适应并引领改变,既不能盲目全盘跟进,也不能裹足不前,如何利用微课改进传统的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如何针对不同章节内容的不同特点设计出更多有特点的微课资源,建立崭新的教育模式,提高体育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这些问题的解决仍有待于从事运动生物化学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知识点微课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一张图知识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