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题解答津要
——以羁旅行役诗为例

2020-11-13辽宁刘英传特级教师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羁旅思乡意象

辽宁 刘英传(特级教师)

【初识类别】

何谓羁旅行役诗?

“羁”指羁绊;“旅”指旅途;“行役”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行走他乡。顾名思义,“羁旅行役”就是羁绊于旅途,客居他乡。很多古人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或游历山川,或探亲访友,或征戍服役,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不论相隔多远,人们都能与所思之人互通音讯。古人出门在外,交通、通讯都不便利,不能随时与亲友互通音讯。他们孤身在外,倍感孤独。今人难以理解那种感时伤己之怀,更难以体会那种刻骨铭心的孤寂之情。

羁旅行役诗常写旅途所见所感,诗人借诗抒发漂泊无依的孤苦,对故土家园的思念,怀才不遇、流落天涯的哀伤。这类诗大多具有感时生情的特点。感时生情是指时代社会的环境总会在人们的心底投下或浓或淡的阴影,个人的身世经历也会在其情感的底片上刻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而对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人生的际遇,多愁善感、悲天悯人的诗人更是感慨良多,生发无限情思。

根据不同题材的特点对古代诗歌进行鉴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羁旅行役诗在古代诗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鉴赏羁旅行役诗的方法,并且借鉴其方法去分析、鉴赏其他题材的诗歌,对解答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也大有裨益。

【真题举隅】

(2015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

韩 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8.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9.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阅读要领】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阅读鉴赏一首诗,主要是要理解诗歌的情感。那么如何把握一首诗的情感呢?笔者以为主要方法有三:

1.根据诗歌的题材特点,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羁旅行役诗往往抒发诗人思乡怀人、孤寂、感时伤怀之情。

2.抓住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在创作过程中相互撞击、相互融合的结晶,是诗人运用想象、拟人、状物、象征、夸张、比喻等手法,将意与象融合创造出来的可感可触的具象。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是多数中国古典诗歌的构成要素。

在阅读、鉴赏诗歌时应该从意象入手,充分了解意象的种种内涵和审美意味,这是读懂一首诗的关键。那么如何从意象的角度切入呢?笔者以为有如下几个关键点:

(1)仔细品味意象本身蕴含的丰富独特的情感信息。如意象“白日”指太阳,但又不仅仅是“太阳”,作为意象,“白日”有一种灿烂辉煌、光芒万丈的含义。

(2)充分了解意象所凝聚的文化内涵。某些特定的意象积淀着对应的文化内涵。如“长亭”“折柳”“故人”“孤帆”等意象往往和离愁别恨有关,它们是表达相思、离别的特定符号。看到这些意象,我们应该马上想到对应的思想感情。

(3)通过意象的组合感悟诗人的言外之意。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中“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营造了清幽、静谧的意境。在阅读时,我们要善于从意象组合的整体中感悟作者的言外之意。

某类题材的诗往往有其“专用”的一些意象,例如“鸿雁”“捣衣”“梧桐”等,我们在阅读鉴赏羁旅行役诗的时候,如果抓住这些表达羁旅之愁的特殊意象,就能较为迅速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笔者归纳总结了羁旅行役诗中常见的意象,如下表:

月月亮常常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云浮云漂泊不定,与游子相似,多喻指漂泊。如杜甫的《江汉》“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雨阴雨连绵,历久不霁,因雨而生的愁苦正好对应诗人的孤独心境。如戎昱的《云安阻雨》“日长巴峡雨濛濛,又说归舟路未通”水水常常用来形容绵绵愁思。如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夕阳夕阳常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子规子规,即杜鹃,常在暮春悲鸣,如唤“不如归去”,诗人常以之寄托离愁。如沈佺期的《夜宿七盘岭》“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意象最易触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捣衣也是思乡的意象之一。如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梧桐梧桐有时候代指故乡,因为古人常在庭院或水井边栽种梧桐,诗人身在他乡时,梧桐便成了记忆中家乡的象征。如杜甫的《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芭蕉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相关联,代表着离情别绪。如张可久的《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猿猴诗歌中常常借助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鸟1.某些种类的鸟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例如鸿雁就是非常典型的意象。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某些鸟类的特定动作,如暮归之鸟、倦鸟归巢等常常会引发游子思归之情,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抓住诗歌中揭示羁旅之情的关键词来把握感情。关键词可以是诗句中的“诗眼”,也可以是注释中某些有提示性意义的词语。例如2010年全国卷Ⅱ的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的是欧阳修的《梦中作》:“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该题第(1)问是“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学生可以抓住诗中第四句的关键词“无奈”和“思家”,再结合诗下注释中的“被贬谪”这一关键词准确作答: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鉴解示范】

根据近三年全国卷来看,古代诗歌阅读题一般包含一道单项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单项选择题作答时要逐项仔细阅读,结合原诗相关内容准确判断。判断时的分析和推理都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进行,必须紧紧扣住原诗的关键词、关键句。离开文本的分析和推理是主观臆断,所得出的结论很有可能是错误的。主观题所设题目与问题的角度通常是非常具体明确的,这些角度包含在题干之中,需要考生从题干中找到这些角度,如果没有弄清这些角度,就会所答非所问。

下面笔者以具体题目为例,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②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铎:系在马车上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汉宣帝陵墓所在地,这里指故乡长安。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句中无一个“早”字,但句句都突出“早”,描绘了一幅山中早行图。

B.颔联由六个名词、六种物象并列组合而成,别具一格,意蕴丰富。

C.颔联把秋天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精致地描绘出来,表现出行之早。

D.颈联描写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光线的暗,以显出行之早。

2.本诗尾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第一步:整体感知,把握情感

按照前文介绍的把握诗歌感情的三种主要方法——辨题材、抓意象、找关键词来分析诗歌的感情。《商山早行》这首诗从诗题即可推知是羁旅行役诗,从意象“月”“雁”和关键词“悲故乡”可知诗人所抒之情是思乡。

第二步:仔细审题,准确判断

首先我们作答第1题。

根据选项来看,A项是对整诗进行分析。“诗句中无一个‘早’字”“描绘了一幅山中早行图”的分析是正确的,但是“句句都突出‘早’”的叙述是错误的,因为尾联写的是怀念故乡,不是突出行之“早”。

B项分析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由六个名词、六种物象并列组成,代表了十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内容涵盖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例如“鸡声”,“鸡”和“声”结合起来,令人想到雄鸡引颈啼鸣的情景,因此B项的分析是正确的。

C项也是对颔联的分析。颔联的六种物象都是黎明时分很有代表性的景物,每一种景物都体现了“早”。诗人将其细腻地描绘出来,表现了出行之“早”,因此C项的分析是正确的。

D项是对颈联第二句的分析。读懂“枳花明驿墙”的关键是理解“明”的意思。“明”在这里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明亮”。这句诗的意思是“枳花照亮了驿站的墙”。枳花怎么能照亮驿站的墙呢?因为清晨天刚蒙蒙亮,枳花将些微的光线反射到驿站的墙上,使后者显得比周围其他的东西要明亮一些。这样描写也是为了突出“早”,因此D项的分析也是正确的。

接下来我们作答第2题。

第2题是简答题,题干有两问,一是表现手法,二是表现手法的作用。诗歌的表现手法大致可以分成三种,即抒情、描写和修辞。

关于抒情,前文已经介绍,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可以通过看题材、抓意象和找关键词来把握。关于描写,我们可以从诗中抒情主人公的视角去看他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抒情主人公将见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一切述诸笔端,就是诗人所描写的内容。按照这样的阅读鉴赏思路去分析,就能比较迅速地发现诗人运用的描写方法。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只能从具体诗句中具体分析、判断。从广义的修辞来说,凡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都叫作修辞。例如修辞格的使用、词语的选择、句式的选择等。

《商山早行》的前三联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的“所见”,而尾联是诗人由眼前之景“触景生情”的“所想”。显然,前三联是“实写”,尾联则“虚写”诗人想象此时的故乡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的景象,这正是“悲故乡”的具体描写。这一画面与此刻诗人早起奔波在驿路上凄冷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是一种反衬。

第三步:按照要求,准确作答

经过上面的鉴赏分析,再一次审读题目,然后按照要求作答。这道题的参考答案如下:“凫雁满回塘”运用了虚写(想象)、反衬的手法;诗人由眼前的槲树叶落、枳树花开,联想到昨晚梦到春回故乡,野鸭和大雁落满水塘的温暖画面,通过梦中家乡的温暖反衬漂泊在外的凄冷,体现了浓郁的思乡之情。

猜你喜欢

羁旅思乡意象
昭君思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Prevalence of anxiety among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意象、形神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清明
思乡与蛋白酶
陈明德(二首)
枫桥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