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情况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0-11-13顾晗
顾 晗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苏州 215500)
脑梗死具有较高病死率、致残率,大多数存活的脑梗死患者均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认知、言语、肢体等多方面功能障碍[1]。失效激励指把握有效的激励时机,对患者主观能动性进行激发,使其朝预定目标奋斗,促进早期康复。本研究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观察对其早期康复情况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8月收治的2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125)与对照组(n=125)。研究组男76例,女49例,年龄51~82岁,平均(66.53±3.79)岁。对照组男74例,女51例,年龄53~81岁,平均(66.56±3.82)岁。各组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日常监护患者,进行早期语言、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
(1)入院后建立患者康复档案,加强针对性心理疏导,制定合理的宣教方案及早日康复锻炼方案,并根据患者需求制定康复目标。(2)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期间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激励。针对性应用激励语言,激励患者主动康复锻炼。(3)护士与患者及家属共同研究早期康复行为,并激励患者为实现目标自我决策,期间不断强化激励,使患者康复激情达到高潮,有效把握早期康复锻炼时机。(4)护士需将赞赏、鼓励等激励性语言贯穿患者整个康复锻炼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康复进程并仔细记录,对患者的进步给予时效性肯定与赞扬。(5)时效性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护理模式中的问题与不足,不断调整修订康复锻炼方案,调整激励的有效时机,激励越及时,越利于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内在动机,促使其发挥自身潜能,将被动训练转成主动训练,进而达到理想康复效果。
1.3 观察指标
以ADL量表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好。以Fugl-Meyer量表对两组运动功能进行测评,分值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运动功能越佳。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进行测评,分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分数越低,提示患者症状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
两组干预前ADL、Fugl-Meyer评分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ADL、Fugl-Meye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分)
表1 比较两组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分)
分组 ADL评分 Fugl-Meyer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125) 35.62±2.51 65.32±3.7832.65±1.89 61.25±3.45对照组(n=125) 35.59±2.5552.89±2.7432.68±1.93 50.12±2.13 t 0.094 22.583 0.124 30.690 P 0.925 0.000 0.901 0.000
2.2 两组负性情绪分析
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上述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差异(,分)
表2 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差异(,分)
分组 SAS评分 SD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125) 56.32±2.3142.51±1.3558.89±3.4544.13±2.58对照组(n=125) 56.39±2.3648.63±1.7858.94±3.5149.79±2.81 t 0.237 30.628 0.113 16.588 P 0.813 0.000 0.909 0.000
3 讨 论
脑梗死发病后及时治疗及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病死率,但部分患者对早期康复锻炼认知不足,往往容易错过康复锻炼最佳时机,导致康复时间延迟,康复效果降低[2]。因此早期对患者实施适当的护理干预模式对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
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主要通过把握激励时机,在康复锻炼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赞赏、鼓励、肯定等激励性语言,使患者产生良好内在动机,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可主动积极的参与早期康复锻炼,进而促进肢体、言语等功能尽快恢复[3]。通过对患者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可掌握最佳激励时机,以正确的激励途径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利于提升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增加康复锻炼效果,积极改善预后及患者生活质量[4]。时效性激励通过对患者进行时效性肯定、康复效果评价,利于鼓励患者转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及时发现护理模式的问题及不足,进而不断调整修订康复锻炼方案,激励患者积极进行连续有效的康复锻炼,达到早期康复锻炼的目的[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ADL、Fugl-Meyer评分相比对照组更好,提示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早日康复,研究组干预后SAS、SDS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低,提示上述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可提升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还可改善负性情绪,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