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信息视觉传播的特点、价值与反思
——基于丁香医生“实时疫情”的分析

2020-11-13葛永超

上海视觉 2020年1期
关键词:丁香直观公众

葛永超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成都 610071)

疫情信息从新冠肺炎发生早期的匮乏、不对称发展到爆发期的冗杂、海量,并伴随疫情的扩散导致公众产生不同程度的信息焦虑。而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在1 月21 日推出“实时疫情”,运用新兴媒介技术将疫情信息可视化后进行视觉传播,不仅为公众提供实时的疫情信息,而且提高公众获取信息的效率,减少时间成本,成为公众获取疫情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截至2020年3 月23 日,丁香医生“实时疫情”的总浏览量已经超过32 亿次,其影响范围之广,可谓疫情信息视觉传播实践的有益探索。因此,本文以丁香医生“实时疫情”为研究对象,借助广义的视觉传播行为概念(不是由单纯纸质文字媒介和单纯视觉媒介传播信息,而由视听媒介或视听媒介传播信息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传播现象),[1]考察新冠肺炎期间疫情信息视觉传播的特点与价值。

一、“实时疫情”视觉传播的特点与价值

视觉传播学家保罗·M·莱斯特曾言:“我们更多是通过视觉信息来理解世界的。”[2]丁香医生“实时疫情”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疫情地图、实时播报、辟谣与防护以及疾病知识,由图像、色彩、文字等视觉元素构成。在新冠肺炎期间,丁香医生“实时疫情”运用大数据、视觉设计等新兴技术,实时更新疫情信息,呈现出新的视觉传播特点与价值。

(一)直观化:疫情地图的色块区隔

在新冠肺炎期间,公众受到各类信息的狂轰滥炸,流言和谣言同时也甚嚣尘上,这些符号不仅全天候刺激公众感官造成视觉疲劳,而且导致公众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在冗杂的信息环境中,视觉传播会突显更易被公众解读的符号,消弭信息噪音对公众认知的诸多负面影响。在视觉设计上,“实时疫情”中的疫情地图采用不同色彩填充中国各省,以此区隔不同省份之间疫情的严重程度。公众通过观察疫情地图的色彩分布,能够迅速掌握全国疫情传播现状。从中可以看出,疫情地图的最大特色是将庞大冗杂的各省疫情数据予以“视觉化”,通过图像、色彩与少量文字注释相结合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全国疫情,以此达到视觉传播的直观化效果。

(二)共享性:“强关系”下的刷屏分享

“实时疫情”视觉传播的共享性依托于内容的易读性和微信朋友圈的“强关系”。一方面,丁香医生“实时疫情”由图像、色彩、文字等视觉元素构成,直观易懂,不仅满足公众快速获取疫情信息的需求,而且贴合具有不同教育背景公众的识读能力,从而达到疫情信息视觉传播的高度共享;另一方面,丁香医生“实时疫情”右下角设置显眼的“分享疫情地图”按钮,方便公众转发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中(图1)。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凭借新兴媒介技术变得更加快捷,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尤其在微信朋友圈中信息的分享行为更是如此。而丁香医生“实时疫情”正是在微信朋友圈“强关系”的作用下迅速刷屏,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实时疫情”视觉传播的影响范围。

(三)交互性:人机交互的数据呈现

视觉传播的交互性以新兴的数字、触屏以及媒介等技术为基础,为公众提供一种新的感官体验。在传统媒体时代,公众接收信息是一个单向传播过程,公众无法与媒介进行双向互动,感官体验也较为单一化。与之不同的是,在社交媒体时代,公众通过智能手机,使用简单的手势与屏幕接触就能实现信息接收过程中的人机交互体验。在丁香医生“实时疫情”中,公众只要点击疫情地图内容,屏幕就会呈现相应省份感染新冠肺炎的人口数量和色彩变化以区隔其他省份。这种通过触摸、滑动、点击等动作就能显示相应内容的人机交互体验不仅改变了以往的视觉感受,还会影响公众的卷入程度。乔治-帕利隆的研究表明,交互式信息符号设计不仅赋予公众平等参与新闻阅读的权利,而且可以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潜在公众,是一种有价值的新闻呈现形式。[3]丁香医生“实时疫情”中的交互设计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纯文字的枯燥排版,而且增强了信息获取的有趣性。

(四)实时性:超链接下的信息播报

丁香医生“实时疫情”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将疫情信息聚合到同一视域下进行实时播报。在视觉设计上,实时播报主要以信息流的形式排版,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实时更新疫情信息;在信息呈现方式上,实时播报突出标题,标注信息来源(图2);在信源的选择上,实时播报的内容进行了专业把关,主要来源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卫健委以及各省卫健委,体现了信源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如果公众点击该条信息则可以链接到原网页查看全文,方便公众实时了解新冠肺炎的详细动态。丁香医生“实时疫情”的视觉传播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超链接功能,不仅拓宽了信息渠道,而且将有限的手机屏幕转变为无限的内容窗口,在视觉上让公众不至于淹没在海量的信息海洋中,使得整个页面更加干净清爽,避免公众产生视觉疲劳的同时也能实时更新最新疫情信息。

图1 “实时疫情”页面中显目的“分享疫情地图”按钮

图2 “实时疫情”中的信息呈现方式

图3 “实时疫情”在李文亮逝世当日呈现的灰度色调

(五)人文化:缅怀逝者的灰度色调

在视觉传播中,色彩的运用不仅可以吸引公众的注意,而且具有象征意义。而公众对色彩的解读会受到具体传播环境中的传统文化习俗和公众审美价值等因素影响。因此,公众对于“实时疫情”色彩的解读会营造出关于疫情信息的“文化意象”。在李文亮医生逝世前,“实时疫情”采用红色的不同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来代表不同省份疫情的严重程度,而在李文亮医生逝世当天,“实时疫情”由彩色变为灰度色调(图3)。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里,红色代表喜庆的“文化意象”,而灰度色调代表缅怀逝者的“文化意象”。为此,丁香医生“实时疫情”通过改变色彩的方式来达到缅怀李文亮医生逝世的传播效果。从“实时疫情”的色彩改变可以看出其中饱含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也正是视觉传播的优势所在,通过视觉设计将符号背后的人性关怀以一种形象直观的方式浸润公众感官,默默传递温情。

二、“实时疫情”视觉传播背后的数据反思

马丁·海德格尔早在1938年就提出“世界图像化”,并认为视觉是控制世界的方式。[4]随着视觉传播时代的到来,公众为了快速获取信息,越来越倾向于浅层化阅读、快餐式阅读和碎片化阅读,虽然满足了视觉感官体验,但是往往也丢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被视觉感官反向控制。

(一)数据呈现的合理性

丁香医生“实时疫情”为公众提供了一张形象直观的实时疫情地图,但也存在部分不合理之处。比如,作为疫情爆发中心的湖北省的数值远大于其他省份,是一个巨大的离群值(outlier),采用疫情地图时宜补充说明。此外,实时疫情地图缺乏部分重要的数值对比,不同省份总人数和患病人数的占比存在较大差异,在有十万人口的城市中存在十个患病者和在有百万人口的城市中存在十个患病者的严重程度显然不可等量齐观。从中可以看出,“实时疫情”中的疫情地图采用总数而不考虑区域大小和人口密度进行数据呈现会产生一定的视觉传播误区,甚至可能加深部分公众对疫情的恐慌情绪。为此,在疫情信息可视化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数据分析能力,避免产生负面的视觉传播效果。

(二)数据解读的深度性

“实时疫情”视觉传播有其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深层次的问题。这些由图像、色彩、文字等元素构成的实时疫情信息只是我们视觉感官所感受到的表象,而表象背后所隐藏的数据本质则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实时疫情”视觉传播为了方便公众快速获取信息,提高信息的易读性和可读性,采用了形象直观的视觉设计,虽然简洁明了,但也缺乏对数据的深度解读。比如,“实时疫情”只是将散布在互联网中的疫情数据进行整合和大数据分析,缺乏对数字个体的深入解读。对于媒体而言,在疫情信息视觉传播过程中不该只为了满足公众的视觉体验,而忽视对数据个体的深度叙事。

三、结语

在新冠肺炎期间,丁香医生“实时疫情”的视觉传播具有直观化、共享性、交互性、实时性和人文化的特点,对公众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态度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存在疫情数据呈现不合理,数据解读缺乏深度的问题。总之,媒体通过视觉传播将疫情信息有效传达给公众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思考一个个冰冷数据背后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涉及无数个家庭,这不只是疫情数字增减那么简单,还是无数个奋战在疫情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基层工作人员付出汗水和生命换回的结果。因此,如何平衡疫情信息视觉传播过程中的视觉表象和深度叙事、冰冷数据和个体故事之间的矛盾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随着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信息传播的视觉化可以有效减少信息噪音的干扰,提高公众获取信息的效率,影响公众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态度,这不仅仅是在新冠肺炎期间。换言之,具有直观化、共享性、交互性、实时性和人文化特点的视觉传播已经渗透到公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不论是生动有趣的H5 新闻,还是直观明了的数据新闻,抑或是沉浸式的VR、AR 等,各类视觉化信息时刻冲击着公众的视觉感官,公众已然迈入以视觉为中心的时代。尤其在新兴技术不断涌现的当下,视觉传播的形式也在不断流变,吸引公众眼球的同时,改变信息传播方式,推动传播理念更新。

猜你喜欢

丁香直观公众
The Meaningful Flowers
直观构造中的代数刻画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白丁香紫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