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湾演艺中心剧场的声学改造设计
2020-11-13邓怡情
邓怡情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70)
1 项目概述
海口湾演艺中心(图1)原名海口市人民大会堂(以下简称“人大会堂”),于1999年建成启用,是海口市少数几个能够承担大型会议、重要活动、精品演出、惠民演出的场所之一。2018年底,海口市政府启动对人大会堂的改建提升,原本承担大型会议为主的人大会堂,提升为与现代化剧场要求相适应的高水平文化演出场馆,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和海口市城市风貌的要求。
2 功能定位
改建后的海口湾演艺中心剧场,适合演出芭蕾、歌剧、话剧、戏曲、音乐剧、儿童剧等,同时需兼顾交响乐音乐会、器乐独奏及重奏音乐会等。声学以电声为主,建声为辅。声学技术指标如下。
2.1 剧院模式
(1)中频满场混响时间RT:T60=1.50 s±0.10 s。
(2)混响时间频率特性:低频比重1.0~1.3(提高低频RT可增强音乐丰满度);高频比重0.8~1.0(降低高频RT可提高语言清晰度)。
(3)早期衰变时间EDT:1.40 s~1.80 s。
(4)音乐明晰度C80,3(空场):1.0 dB~3.0 dB。
(5)中频声场力度Gmid:-1.0 dB~2.0 dB。
(6)低频声场力度G125:-1.05 dB~2.3 dB。
(7)本底噪声:NR-30(通风、空调等正常运行时)。
(8)厅内任何位置不得出现回声、多重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和共振等声学缺陷。
2.2 乐罩模式
(1)中频满场混响时间RT:T60=1.70 s±0.10 s。
(2)早期衰变时间E D T:1.60 s~2.00 s。
(3)音乐明晰度C80,3(空场):-3.0 dB~0.0 dB。
图1 海口湾演艺中心
图2 项目原建筑图纸
(4)中频声场力度Gmid:>3.0 dB。
(5)侧向反射系数LFE4:0.15~0.35。
(6)舞台支持度ST-early:>-14 dB。
3 项目原貌概况
人大会堂为多层二类公共建筑,外立面较为规矩,具有强烈而悠久的年代感。剧场内观众厅墙面设计陈旧,吊顶形式传统,室内装饰问题造成整体观演感较差;舞台区装修陈旧、专业设备滞后;配套用房使用不便,难以满足剧团的实际需求(图2~图3)。
图3 项目原貌实景图
4 剧场改建声学设计
4.1 建筑概况
海口湾演艺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9 314 m2,剧场约1 450座,定位为甲等剧院。观众厅平面呈钟型,厅内建筑尺寸长24.2 m~36.4 m,宽24.6 m~35.4 m,平均高约12.0 m;舞台开口为17 m×8.8 m;台口侧墙设两道耳光,天花设两道面光、一道追光;观众席为全台阶形式,池座共20排,平均起坡0.14 m,楼座中间区域共14排,平均起坡0.39 m;观众席前部设升降乐池,舞台上设升降舞台。
图4 池座原平面的声线分析
图5 池座平面声线分析(声学修改后)
4.2 体型优化
观众厅的体型设计既要“看”得清,也要“听”得好,即同时满足“视、听”效果。结合池座平面声线分析图(见图4),原来的八字墙形式为平直+内凹形状,平直部分会在台唇处产生颤动回声;内凹部分使得声反射集中在池座侧后方,而前中区缺乏有效的早期侧向声反射。声学设计时,特别要求加设观众厅两侧包厢,池座前中区增设贵宾席(见图5红色部分),取消了原来池座与楼座相连的楼梯,并增加抬高的楼座侧边坐席,形成环形楼座。增加的坐席与池座之间有隔断矮墙,池座区的有效宽度从31.6 m缩小为27 m,为池座观众席提供完备、均匀的侧向反射声,提升该区域的亲切感。声学修改后的实景见图6~图7。
本剧场改建后的室内吊顶形式比较连贯流畅,经过声线分析可以看出,整个观众席的顶面声反射基本依赖于第一块吊顶,反射声不均匀且比较弱(见图8)。声学设计尊重室内设计,对造型进行弧度微调,综合电声扬声器和建声反射需要,特别调整了第一块吊顶的弧度,微调了两道面光下部吊顶的形式(见图9)。声学调整后的观众厅有良好均匀的顶面声反射,提高了混响感。
图6 剧场改建后实景
图7 改建后两侧抬高的楼座部分
图8 剧场改建后室内吊顶的三维声线分析
二层楼座栏板总体为内凹弧形,且造型较为平直,可能会在舞台处产生轻微声聚焦(见图10)。声学设计时,此栏板做大扩散造型(凹凸起伏一般大于200 mm),而室内设计主要考虑观众厅内效果的协调一致性,折中后,在栏板上做了小的跌级造型(见图11)。
4.3 音质设计与室内用材
为达到预期的声学指标,通过混响时间计算和计算机三维软件模拟(ODEON 14.0),确定室内用材的面密度、构造及布置方式。考虑到老建筑改建对结构荷载压力很大,经过和结构专业多次研讨,在结构可承受范围内,提高墙面、楼座下吊顶的用材密度,适当降低大吊顶的用材密度。并和座椅厂家一起研讨座椅选型,严格控制座椅吸声量。
剧院模式下的部分模拟结果见图12~图13,模拟数据见表1~表2。可以看出,中频满场混响时间T30=1.48 s,中频空场早期衰变时间EDT=1.55 s,均符合设计目标范围。
乐罩模式下的部分模拟结果见图14~图15,模拟数据见表3~表4。可以看出,中频满场混响时间T30=1.71 s,中频空场早期衰变时间EDT=1.84 s,均符合设计目标范围。
图9 调整后吊顶的声线分析(云线内为声学修改部分)
图10 楼座栏板的三维声反射模拟
图11 楼座栏板上的跌级造型
图12 坐席区的满场混响时间T30(剧院模式)
表1 多个测点T30的平均值及最大、最小值(满场,剧院模式)
图13 坐席区的空场早期衰变时间EDT(剧院模式)
室内用材的具体声学要求如下。
(1)墙面:需做扩散造型,用材为硬质反射材料,声学要求材料的面密度≥50 kg/m2,可使用木饰面板(面层和基层板总厚度需50 mm)或G R G板材,表面考虑凹凸尺寸约50 mm的微扩散肌理,提高声场均匀度。室内最终采用律动线条造型,对应起伏的浪花,展现沉静而浪漫的氛围。
表2 多个测点EDT的平均值及最大、最小值(空场,剧院模式)
表3 多个测点T30的平均值及最大、最小值(满场,乐罩模式)
表4 多个测点EDT的平均值及最大、最小值(空场,乐罩模式)
表5 座椅吸声量宜控制的情况
图14 坐席区的满场混响时间T30(乐罩模式)
(2)吊顶:建声设计要求尽可能采用较为厚重的反射型天花,以避免过多的低频声能被吸收。但老建筑的顶面荷载有限,只能承受35 kg/m2面密度的吊顶材料。
(3)地面:声学设计要求地板面料为贴实材料,如用木地板,则必须注意将龙骨间隙填实,以避免地板共振吸收低频。
(4)座椅:由于座椅的吸声量占整个观众厅总吸声量的比例最大(通常占到1/2~2/3),因此,对观众厅内的混响时间指标起到决定性影响。要求座椅在空座和满座时,其吸声量变化尽可能小,以减少不同上座率条件下,观众厅混响时间的变化。为此,对观众厅内座椅提出表5所示的声学要求,数据允许有±0.05的误差。
(5)音乐反射罩:为了使大剧院适应交响乐或大型音乐演出,可沿舞台框设置音乐反射罩,它不但对台上乐师有较大帮助,对观众席也有一些作用。音乐反射罩尽可能采用轻质、刚度大(不易引起共振)的用材,并应具有防火、防潮、不易变形等特性,所用板材面密度通常在15 kg/m2左右。例如,可采用刚度很好的铝蜂窝板表面贴木饰面层,可取得良好的声反射效果。
图15 坐席区的空场早期衰变时间EDT(乐罩模式)
图16 现场音质检测
5 竣工音质检测
海口湾演艺中心剧场分别在2019年12月25日、2020年1月15日进行了空场建筑声学测试工作,分为正常剧院演出模式、剧院带乐罩模式两种情况(图16)。
5.1 测试结果
剧场空场测试结果见表6。
5.2 汇总分析
乐罩模式(空场)测试结果见表7。
表6 剧场空场测试结果
表7 乐罩模式(空场)测试结果
表8 剧院模式(空场)测试结果
(1)测试结果显示,混响时间空场1.9 s,预估满场在1.7 s左右,符合设计要求。
(2)早期衰变时间是评价混响的另一参量,测试结果为1.92 s,与混响时间基本一致,说明该厅扩散良好,声场能量衰减均匀。
(3)明晰度测量结果为-1.3 dB,符合音乐厅对音乐明晰度的要求,有较长的混响感。
(4)在乐罩的模式下,声场响度测量结果为6 dB,响度与相同规模的音乐厅基本一致。
(5)空间感相关的侧向反射声能比测量结果为0.17,满足要求。
(6)舞台支持度达到了比较好的音乐厅舞台效果。
(7)测试时因舞台机械因素,导致顶面乐罩高度不够,无法覆盖舞台框。建议正式演出时抬高顶面乐罩,可以更好地包络台框,乐罩形成的有效体积更大,混响感更好。
剧院模式(空场)测试结果见表8。
(1)测试结果显示,混响时间空场1.57 s,预估满场在1.42 s左右,符合设计要求。
(2)明晰度测量结果为2.3 dB,表明音乐较清晰,能够较好地呈现细节。
(3)声场中频响度测量结果为2.5 dB,略高于设计值指标,说明剧院的自然声响度足够。
(4)空间感相关的侧向反射声能比测量结果为0.18,满足要求。
(5)亲切感测量数值略大于推荐值,原因是观众厅宽度比较宽,反射声与直达声的声程差较大。
(6)测试时背景噪声超出了设计值,业主按声学建议调整了空调系统和风口后,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6 结语
海口湾演艺中心改建提升工程于2019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项目得到业主、首演调音师和指挥家的高度评价。调音师潘博表示:“剧场声音不错,低频响应和清晰度都很好,混响也是够的,总体感觉很好。”音乐家谭盾现场演出后评价:“首演圆满结束,剧场的音响是华南区最好的。”这些都是对该项目声学工作的肯定和好评。至此,经过华丽蜕变,崭新的高雅艺术殿堂——海口湾演艺中心拉开序幕,精彩纷呈的演出期待观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