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取与舍
2020-11-12陈青
陈青
摘要: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仅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冲击着现代教育。由于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特别是几何,还要求具备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因此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和推广,为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在中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以辅助教学,深受广大数学教师的青睐。MathCAD、希沃、数理平台、几何画板等数学软件的开发使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关键词:数学 信息技术 学生 多媒体 图形
引言
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将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增加课堂容量;除了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和谐 发展。
因为疫情的影响,中小学推迟开学,合肥市教育局安排由合肥财经频道每天播放各年级的直播课,再由老师线上辅助解答疑惑,双师教学,停学不停课。通过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身为教师的我很感谢信息技术给我们在疫情期间带来的帮助,同时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积极与消极部分。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取
(一)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容量,灵活控制教学信息
老师准备一堂课内容的多少,最重要的是考虑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在课堂上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升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增加课堂容量提供了条件。另外,授课老师利用多媒体提前制作好例题、解析过程和图形等课堂内容,就可以节约粉笔板书和画图的时间(必要的板书还是会以板书的形式出现的),这样学生就可以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思考及对刚讲解的知识进行消化 总结。
传统教学粉笔板书,当被擦掉之后再想看之前的内容就很困难,但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任意时刻让某段内容重现,一定程度上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同时老师也可以将某个运动对象随时进行特写或者干预,让学生体会不同时刻对应的不同变化,利于教师教学,为教学带来便捷性。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几何直观和空间 观念
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几何直观地帮助了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图形,然后再通过对比发现其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方法。如:义务教育中“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旋转”“图形平移”和“图形折叠”问题,有些学生毫无想象能力,此时传统教學则不能清晰明了地给学生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也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情境。然而借助于多媒体将静止问题动态化,在屏幕上演示出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或者沿着某条线折叠、平移,使学生对对称的各种变换一目了然,轻松掌握图形的变换问题。借助于多媒体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并且通过多媒体展示数学图形的变化美,培养了学生的几何思维。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传统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探索和发现问题,并积极地解决问题。
比如:求“旋转体的表面积”时,可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圆柱底面周长曲线如何“由曲变直”成为长方形的“长”,圆柱的母线如何成为长方形的“宽”,让学生充分理解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在观察的过程中开启了心智;同时,老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将圆柱变成其他旋转体并推导其表面积公式,学生在教师的启迪下,轻松理解将圆柱转变为圆锥、圆台以及组合体等几何体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强的可培养性,学生在此情景中,个人思维也变得多级、多元,从而培养了“不唯上,不唯书”的求真 精神。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
传统教学中加入现代信息技术,形象直观、化静为动、绘声绘色地为学生创造各种逼真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八年级第19章中的阅读与思考《梯形》,采用类比的方式让学生去发现梯形的特征和梯形的性质。由于我班学生整体数学基础偏差,我借助于多媒体动态演示,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一阶段:先讲解梯形的定义,画各种单一的梯形图,带学生进入图案王国中,并提出问题:“如何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中构造一个梯形出来?”让学生体会数学图形美,提高积极性。第二阶段:实践体验,利用几何画板画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画梯形,细心观察刚才自己画梯形的动态图,体会变化过程,并自己总结出构造梯形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三阶段:表达交流,回顾平行四边形分别从一个直角、从一组邻边出发,构造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类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是直角梯形,一组对边平行(不相等)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但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通过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等腰梯形的边、角和对角线的性质,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推动因材施教
传统教学中,老师想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般需要通过批改作业或者知识测验,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做不到当堂反馈,老师也难以做到及时调整,这样会降低教学效果。但是信息技术采用人机一体的方式,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做到当堂反馈,及时补救,不将疑惑带入下一节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教学信息,一般会采用题组训练,用希沃制题组训练题目,学生在自己的学习配套的平板上写出答案,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答题的精确度能及时被老师掌握,也为后续的教学决策提供 依据。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对学生坚持因材施教这一原则,但是目前课堂教学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将现代信息技术中分组辅导、个别辅导和交互辅导与传统数学教学相结合,可以实现因材施教。这样不会因为照顾优等生而加快速度或加大难度,从而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吃不消;也不会因为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放慢速度,使优等生被动等待。
二、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学会舍
(一)谨记多媒体只是起辅助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只是起辅助作用,老师要在教学中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制作课件时,应该注意使课件清楚简明,不要过分追求花哨,防止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大大减弱教学效果,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注意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回归课本,重视学生。明确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能为了追求教学的新奇而忽略课本,导致教学速度过快,学生成了观众,课堂参与感变低,接受能力大大减弱,也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比如:八年级数学第18章第一节内容《勾股定理》,有的老师可能想增加学生的兴趣,在课件上演示勾股树是怎么产生的,极大地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但同时也会让部分同学只会关注老师所作的勾股树,只顾欣赏勾股树的美了,而忘记引用勾股树的目的是讲解勾股定理。
(二)教学内容对多媒体要具有选择性
数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多媒体,比如:解方程或者解不等式,需要老师板书强调解题步骤,强调一些易错点,并且讲解易错点出现的原因。老师进行板书讲解,实际上也是跟学生的一种交流互动。但是通过多媒体展示计算过程,会让学生不清晰解题思路,不清楚解题过程,为自己的方法和PPT中的方法不同而感到疑惑,并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反而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的复 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