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政课创新要素研究

2020-11-12丁君涛代保平

关键词:互动创新

丁君涛 代保平

摘要: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离不开完善、系统的教学资源建设,在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建设上,各高校积极投身其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种思政课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都已建立,资源的利用形式也比较丰富,但目前的教学资源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而解决好这些不足之处,也将成为整个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的创新之点。要想充分調动各类教学因素,就必须秉持创新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逐步建立一个精准、有效、多层次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体系。

关键词:创新;资源体系;互动

思政课创新与改革已成为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重要路径和方式,在思政课所有要素的创新中,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创新是最为基础和核心的。学术界对于思政课资源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资源建设的构想、课程资源建设中新技术的应用、思政课资源建设的价值等。[[[] 赵增彦.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 2013(2):177-180.易锦. 高职“思政”课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20):60-61.谢丽娴. 大数据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5(7):111-114.余守萍. 立体化教学资源支持下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1(10):54-56.]]这些研究为思政课的资源建设做了早期的探索,对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建设、维护、应用与价值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当前思政课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总结,对将来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构想,但是应该看到,在思政课的创新要素上,学术界并没有细致的对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

一、课程资源建设方式的创新

各高校对于思政课的建设日益重视,对于思政课课程资源的建设方式也有许多创新之举,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多角度的支持。这些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开放与共享。全国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上面临许多相通的问题与困难,学生获取多样化学习资源的需要与高校资源有限的矛盾、思政课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与高校协同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为各高校共享思政课教学资源创造了条件,因此开放与共享成为新时代思政课资源建设的共识,各类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高校的教学方法,更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形成了颠覆。随着各类精品课程、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网络资源的开发,多个信息服务公司也逐步具备了成熟的资源建设模式,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也日趋灵活。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资源的建设基本都秉持着开放与共享的原则,高校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也在逐步实现共享,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样的开放与共享为许多师资力量有限的高校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为高校间、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全国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改善。(2)新技术广泛应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显著增加,Z时代的新青年处于信息过量的环境之下,每天面对各种正面与负面、系统与碎片的信息冲击,思政课教学面临与其他各类信息竞争的大背景,“网络环境的开放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决定了大学生已不再是传统教育理念中接受教育和被塑造的客体,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面前,大学生因其个性得以觉醒,主体创造性得以勃发,超越传统的创新精神得以彰显而逐渐上升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彭伟,李刚.信息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因此,利用新技术以贴合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开展教学成为必要手段,这也符合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新技术在高校思政课资源建设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各种APP、VR等新技术都已经广泛推行,学生对于此类新鲜事物接受度也较高,多种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原有课堂的框架,“实现由单边式教学模式向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转变;由注重理论习得的教学模式向知行统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从单一型教学模式向立体型教学模式转变”。[[[] 曹雪峰,苏碧芳.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模式改革方向探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3)多元一体模式。思政课教学资源要最终目标是服务于学生,各类教学资源必须以此为中心实现内容、模块衔接一致,共同推进,最终为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因此,高校需要系统的打造各类思政课教学资源,形成多元一体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体系。当前各高校已分门别类的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思政课资源,这些资源从不同的侧重点出发,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应该看到,不同资源间并没有做到协同推进,互相之间存在重叠或割裂的情况,思政课教学资源虽然很多,但分属不同学院或部门,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部分高校已开始意识到思政课资源体系的价值,正逐步的推动建立全面、系统的教学资源体系,以实现对教学的全流程覆盖,通过各类教学资源的配合,逐步形成“多元一体”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体系,实现教学效果的改善。(4)多学科融合。随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日益活跃,原有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显然日渐难以满足大学生的认知需要,学科分割的知识已无法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效能,现在的思政课教学也迫切的需要多学科的理论支持。例如,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动态分析,需要其他平台的介入与支持,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达成思政课教学目标。部分高校也逐步的着手开展教学资源多学科融合的工作,利用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为思政课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根基,实现学科间教学资源的互动与协作。(5)动态完善。思政课教学资源与其他课程教学资源的最大不同,在于其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政治性、关联性都远远超过其他课程,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理论都对思政课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时代的重大事件与变迁都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案例。因此,推动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利用好重要的社会案例,动态完善思政课教学资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建设永远无法做到一劳永逸,教学需要跟随政治、经济、社会等信息的变化进行调整和充实,让最新的理论成功助力时代新人的成长、成才,因此,资源建立后仍然需要不定期的进行动态完善。许多高校在资源建设成型后,也逐步建立了相应的维护与完善机制,使得资源体系紧跟时代步伐,服务于教学。

虽然,在教学资源的创新上已有一定成果,但是应该看到,在开放与共享的过程中,各学校教学资源没有做到协同、系统的对接,重复建设的现象仍然普遍,校际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合作开发与建设仍然有限;新技术的应用上与理工科还存在差距,如VR虚拟仿真,理工科应用已经非常成熟,而思政课的应用还相对有限;许多高校的资源建设仍存在有“多元”而无“一体”的现象,资源建设比较零散,各类资源间衔接性不强,无法发挥协同效应,尚未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体系,“高校只有發挥各方面优势,各取所长,优势互补,才能达到1+1>2的效果,才能有效促进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健康有序发展”[[[] 杨红云. 关于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2):77-78.]]。

二、思政课教学资源内容的创新

思政课资源建设的核心是内容,授课内容历来都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思政课教师在新时代迫切需要以新案例吸引学生目光、以新学术观点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新时代青年困惑提高授课针对性。应该看到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资源内容的创新面对相对复杂的情况,第一,信息量显著增加。大量的信息流为教学资源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但学生也通过各种渠道能够接触到各类形式、数量庞大的信息,可以说学生处于海量信息的包围之下。第二,信息载体的多维化。信息不再是单一的文字,而是融合了文字、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信息载体的多维化提高教学资源的饱满度,改善教学效果。第三,信息的获取碎片化,随着手机等移动端的广泛使用,学生为获取信息投入的时间日渐碎片化,无法系统全面的研究某一知识点,各类APP推送的信息也逐渐适应青年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推送信息以短信息为主。第四,信息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流传的各类信息价值取向多元化,各种信息的冲突与融合为教学提供了现实的案例,但也迷惑了部分学生。

因此建立一个精准、有效、多层次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体系,就必须持续的进行内容创新,当前思政课教学资源内容的创新可以实现以下几点。(一)内容选取的精准化。鉴于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现状和高校的已有条件,高校学生投入到思政课学习的时间是相对有限的,因此,要在有限的时内提供更精准、更多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现有的信息技术已能够支持差异化的信息推送,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心理、认知需求,教学应紧跟学生,进行精准的内容选取和推送,高校在建设好各类传统教学资源的基础之上,也充分利用各类网络资源,以融媒体的思维构建思政课教学资源,将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各类信息技术进行网络抓取,在保证政治导向的情况下,确保各类教学资源都能够得到精准、高效抓取,以满足教学的各项需要。许多高校以课程创新为中心,在教学资源的内容上,实行了模块式管理,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专题、课程,选取不同的教学资源,实现教材到教学的无缝对接。(二)内容构成的精细化。在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内容构成上。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现在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思政课要想实现“由政治需要逐步向学科需要、由实践形态向理论形态、由经验形态向学科形态、由学科形态向科学形态转变,理论体系逐步走向完善,学科体系日益走向成熟”[[[] 荆兆勋等 .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及建设思路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的目标,将必须力争做到多学科融合,通过多学科的碰撞、交融,为学生提供更立体、客观、多维的认识角度,助力学生清醒的辨别各类错误思潮。各类课程资源之间是一种协同互动的关系,不同种类的教学资源,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虚拟与真实,需要教师综合应用共同促进思政课的教学创新。各高校在内容的构成上,将不同教学资源进行差异化匹配,实现教学资源的协同互动,以资源推动教材的二次开发,实现教学内容的升华,改善整体教学效果。(三)内容设置的标准化。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此外,各高校还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开设了一系列的思政类选修课,因此思政课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课程体系越来越全面。在这样的条件下,就面临各门课程的衔接问题,特别是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各类资源如何互动、协调,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促进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改善。要系统、全面,服务各门思政课的教学资源体系,就必须实现内容设置的标准化,在教学案例、题库、评价体系、课件等都需要一个普适的标准,以便于各校、各门课程共同使用。(四)内容融合的智能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推动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校园与社会的各类教学资源的融合,做到理论与现实结合,实现各类教学素材的协同发力,以全要素融合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效果的改善创造条件。在各类教学资源的融合中,采用现代技术,有针对性的向特定学生推送定制教学资源包,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要,实现因材施教与因教而学的精准对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应该看到思政课的创新改革也应该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扎实、生动、科学的教学资源内容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更是思政课改革的必由之路。在教学资源的内容上,仍有值得广大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挖掘其未来成长潜力,如大中小学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完善这方面的工作,可以实现资源的承上启下,构建全域性的培养体系;实践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当前的实践教学资源比较单一、呆板,对于学生缺乏吸引力,开发多样性的实践教学资源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现知行合一。

三、思政课教学资源维护与应用的创新

当前各高校虽然建立了各类思政课教学资源体系,许多高校为这些教学资源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维护制度,教师也比较充分的发挥了教学资源的优势,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一)维护主体多元化。各高校在建立相应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体系后,普遍面临维护困难的问题,因此许多高校在资源体系的维护、更新上,开始秉持全员参与、普遍开放的原则,让各类人员全面参与到资源体系的维护工作中来,既充分发挥学术研究队伍的影响力、公信力,又发挥各类社会群体的广域性的优势,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通过多方力量参与到教学资源的维护,不断充实和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形成一个社会共建、共享,学校管理、把控的资源体系,力争以体系培育人才、以体系选拔人才、以体系凝聚人才,逐步形成一支稳定可靠、政治优良的教学资源体系维护人才队伍,全方面的完善和充实思政课教学资源体系。(二)资源应用多样化。思政课教学普遍面临着学生参与互动积极性不高、班级份额大,学生全面参与难、学生参与比较被动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与学两张皮,教与学互动不充分、不高效成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问题。解决好思政课教学的学生参与问题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参与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得到充分探索,各高校也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以其为平台开展形式丰富的互动,如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开设的《当代中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式的教学互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当前的各种互动,教师在其扮演的角色仍然太重,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倾听者、管理者等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彰显。(三)多课程并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各高校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以必修课为中心,建立一系列选修课,逐步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使得思政课的结构更加系统、全面。各类选修课发挥网络等新媒介的作用,在现有条件下,打通课堂的限制,如部分教师借助雨课堂等工具试探开展直播教学等,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又使得学生的获得感更强。(四)创新集体备课。随着教学资源的丰富,部分高校开始打破原有限制,实行远程集体备课等,在备课的过程中,邀请其他高校的教师、专家等参与其中,使得教师思想碰撞与融合的范畴更广。此外,集体备课参与主体的也更多元,原有集体备课主要是思政课教师,而随着教学主体的完善,其他各方力量也参与到集体备课中去,如相关公司技术人员、学生、管理人员等,从各自的视角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技术与意见,不断丰富集体备课载体,通过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增强集体备课效果。(五)社会服务系统化。高校思政课与中小学思政课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社会服务功能更强大,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虽然主要用于满足师生的学习之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思政课教学资源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面向社会。各类思政课教学资源应该也能够在社会的舆论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弘扬正能量,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实现社会与高校的同频互动,助力师生良好的融入社会。

雖然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的维护与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涉及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技术规范等方面的系统工程”,[[[] 张屹, 寇洪丽. 关于建设高校思政课数字化资源库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08(10).]]仍然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教学资源的维护与完善不充分,逐渐难以适应当下学生需要,学生学习在逐渐碎片化,各类小知识、小课件、小互动等的资源的供给并不充分;教学资源的应用上缺乏情感关怀,对于学生的精神成长重视不够等。应该看到,虽然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建设、维护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社会在变、学生在变,思政课教学资源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学生的需求,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帮助学生提高媒介素养和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能力。

四、结语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思政课教学作为传播主流思想、弘扬主旋律的重要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更加要适应这样的现实,应充分应用信息革命优良成果,趋利避害,构建适应教学与实践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体系。高校思政课教学课资源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涉及面、任务繁重、周期长的系统工程,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资源体系的建设、利用,必将显著的提高各层次学校的课程教学水平,对于原有的教学模式与方式也会带来革新。

The improvement in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annot be isolated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lete and systematic teaching resources. By now,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en actively immer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have achieved good effects. To be specific,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resourc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re are many forms to utilize the resources. However, many deficiencies are still lying in th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how to solving these deficiencies will become the key innovative point in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political teaching resources. In order to fully mobilize all kinds of teaching facto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embrace the innovative concept and take students as the priority so as to gradually establish a precise, effective, and multi-level teaching resource system applied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猜你喜欢

互动创新
用互动方式打通两个舆论场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