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义务教育的对策探究
2020-11-12杨清然
杨清然
摘要:我国的义务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素质教育流于表面等一系列问题,实际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基于义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义务教育的对策,政府、学校以及教师三个方面各司其职,同时必须通力合作,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
关键词: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以人民为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义务教育事业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这得益于我国加大对义务教育的重视,使我国的义务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我国的义务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但归结到一点,即没有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教育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判断,凸显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实践经验,是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理念和战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示范和生动实践。这一理念而落实到义务教育上,就必须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义务教育。
一、我國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事业与所有其他事业一样.得到了迅速发展,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许多方面都实现了质,量的飞跃,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重视加强,在许多方面实施了各项举措,对教育的投资逐年上升,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全面开展;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体,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设也迈上了新的台阶,教师队伍的质量与其地位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在义务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保障作用;义务特殊教育也得到了一定重视,发展日趋完善,我国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义务教育体系。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多方面原因的作用下,也存在许多的问题。
(一)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
我国的义务教育在总体上还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首先是区域之间,主要表现在东西部之间。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失衡,导致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其次是城乡之间,城乡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导致两者在教育资源,教师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再次是学校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重点学校”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并且经常使用各种方法来抢夺优秀的师生。一些“非重点学校”不仅缺乏高品质的学生,也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比较差,这使得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4)群体间差异。虽然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但是不可否认,中国的贫富差距仍在扩大,这导致经济水平不同的儿童受教育的机会,素质和受教育程度存在显着差异,相应地,他们的学习成果也将存在巨大差距。
2.义务教育产业化、功利化以及教育腐败
目前的中国教育成了商人投资的一个热点,学校成了获取高额利润的地方,学校教育活动已经潜在地演变成一种教育或学校经营教育经济的手段,造成了教育体制的不公平。义务教育的产业化、功利化也导致了教育中的腐败。学校与一些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利用人们渴望追求更好的教育的心理,收取钱财,增加人民群众的负担,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诱发了义务教育中腐败现象。
3.素质教育流于表面,应试教育实质未变
进入21世纪,我国重视发展义务教育,力求改变以往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多方位全面发展。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考试仍然是最为公平的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国的义务教育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由于不得不面对中考和高考,许多学校虽然形式上在搞素质教育,但仍未脱离应试教育的实质。目前的义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往传统的延续,以死记硬背、考试为主,理论往往与实际相脱离,教学内容和方法普遍陈旧落后。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应付考试,但学生的综合素质低下,缺乏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4.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农村的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也面临着不容乐观的问题:①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办学条件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经费的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与城市相比,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一些农村中小学的公共资金严重短缺,由于地方政府财政资源紧张,分配给学校的部分很小,这使学校无法维持日常开支,几乎无法满足改善教学基础设施的需要。办学条件上的差异进而导致了教育水平上的差异,使得农村地区在教学质量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由于待遇和条件的限制,很难吸引教师留下来。一方面,由于学校资金短缺,没有相应的薪水可以给乡村教师,大部分留在农村的教师是中年和老年教师。教师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并且与年轻教师相比,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致使多数教师不可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缺乏改革意识。另一方面,农村环境困难,生活条件差。结果,由于他们承受困难的条件的勇气和信心,许多本来愿意去农村教书的老师半途而废。③农村学生素质较差,辍学率有所回升。中国的大多数农村儿童属于留守儿童,由于他们与老一辈生活在一起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他们缺乏合理的教育和指导,对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了解甚少,并且即使在有条件接受教育的前提下,也常常对学业表现漠不关心。
5.我国义务特殊教育发展存在局限
中国虽然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和青少年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义务教育特殊发展战略体系。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①城乡义务特殊教育难以均衡发展。目前我国义务特殊教育的经费不足,并且大量投入城市,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又得不到充足的经费支持,必然会落后于城市地区。②质量监控机制不健全,监督指导不足。我国在义务教育发展实施的主体、目标、内容、方法和成果上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对地方义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和评估,完善的、切实有效的监督组织、系统和机制还没有建立。
二、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
我国的义务教育在發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的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极大发展。但是,我国人口总量巨大的这一现实状况,使得我国经济人均水平不高,这必然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因此,为不同群体之间由于经济水平的差距在义务教育方面也会有相应的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一系列的政策下东部沿海开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而教育与经济发展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着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的发展。
2.科举制度的影响以及社会用人制度的不合理
中国的教育制度跟教育理念受科举制影响而进入一个误区,从小学教育开始,分数就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与否的标准,并且受这种观念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成绩,轻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另外,社会用人制度的不合理也造成了应试教育的盛行。现在许多企业的用人标准越来越高,使得许多追求更高的学历,以获得工作机会。因此,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高分”也成为人们追求理想生活必不可少的因素。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一方面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义务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忽视教育的自身规律,偏重教育的经济行为,使得义务教育趋于功利化,造成了教育腐败。在教育过程中奉行了错误的教育理念,使得重智轻德之风盛行。市场经济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理念在社会盛行,荡激了师生的价值观念,冲击正常教学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在这个过程中迷失自己,使得义务教育出现问题。
4.义务教育总量供给不足、资源分配不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并成为一种趋势,此时突显出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供给趋于紧张,而教育拨款的增长速度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是近年来的一个基本情况。从财政投入上来看,对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偏远地区的财政拨款不足。我国城市和农村在义务教育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费投入上的差距,总量上对农村的义务教育投入并非太少,但与城市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从师资方面看,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的教育师资力量非常薄弱,由于待遇较低、好的教师资源大都流人城市,而留下的乡村教师老龄化严重,并且由于经费不足而缺乏必要的培训与锻炼,教师的质量和水平较差。
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义务教育的对策
解决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仅仅靠一方的力量,而是要靠政府、学校、教师等各个方面通力合作,形成一股教育合力,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促进我国义务教育以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明确政府是义务教育平稳发展的主体,发挥政府在总体规划中的作用,加强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支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增加政府和社会对义务教育的支持
为了解决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有必要充分利用财政实力,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以资助学校,确保贫困地区学校有足够的资金。资金投资不仅要投资于学校建设,还必须投资于教师的工资,逐步减少城乡教师之间的工资差距。要合理规划布局和教育结构,加强监督检查机构,使教育经费财尽其用,物尽其功,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要优化师资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教师待遇水平较低的地区,应采取优惠政策,以提高待遇水平,减少城乡教师工资之间的差异,留住骨干教师,并吸引年轻的教师在落后地区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不仅要加强师德建设,还要注意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对师德水平和专业水平的要求,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
3.建立完整的义务教育体制
政府应建立完整的义务教育体制,实现教育自身的目的、价值和意义,要营造一种活跃的、开放型的、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改变招生制度使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义务教育,尽可能地发挥他们自身的特长。淡化教育的选拔作用,增强考试作为检查教与学得失的作用。另外,对于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也要加强建设管理,加大对这一类义务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保障其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4.合理规划城乡教育布局,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地区经济水平不高,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而且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见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在农村仍然存在封建思想残余,读书无用论、重男轻女等封建落后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因此,我们不仅要通过宣传教育对农村父母的错误思想进行必要的纠正,让其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5.加大投入与支持,推动义务特殊教育的发展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地区之间义务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有所不同,东部地区、城市地区能够得到较大的投入,而西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则得不到同样的发展机会。因此,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统筹义务特殊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同时重视建立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引入外部的监督力量,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义务特殊教育政策的变革和完善,确保义务特殊教育公平、科学、有效的发展。
(二)学校作为开展义务教育主要阵地,必须承担起相应地责任,积极落实义务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
1.加强师德建设,重视教师培训与考核
通过组织各种文化讲座,培训,学习班,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对于教师,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从多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估,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义务教育的质量。
2.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担负着巨大的责任。所以学校应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仅为了升学率片面的进行应试教育。
3.建设人文校园,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人文校园就是学校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处处体现出“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丰富的学术和文化活动,建设人文校园,创造丰硕的学术成果,培养学术和专家型教师,与教师进行定期谈话,做好对教师的心理、生活、成就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种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教师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把立德树人融人教育的全过程,融人课堂中、言行中,做学生的楷模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歧视学生,也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学生必须被认为是有效的,有上进心,进取心和创造性的学习者。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应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想象和创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终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同时开展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自身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教学水平和能力。在道德素质方面,更要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有责任心,不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尽自己最大努力与每位学生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師生关系,并且积极主动参与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
3.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式
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关系,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学生评价方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技巧,保持开放的眼光,积极探索,在改革中勇于实践,使自己拥有更广阔的教学视野和创新意识,能够不断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四、结语
教育是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而在教育中,义务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事业,使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要清楚的看到,义务教育发展到现在,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坚定不移地从维护人民的利益的出发,把教育看作是民生的基础,维护人民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才能进一步促进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现。政府、学校、教师多方合作,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把教育发展成果普惠于全体人民,促进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持续有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婷,张辉蓉,宋乃庆,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回眸与反思[J].教育与经济,2018,145:10-16.
[2]陈子季,从“穷国办大教育”到“大国办强教育”——改革开放40年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成就概述[J].人民教育,2018,796:11-16.
[3]袁振国,刘世清.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J].中国教育学刊,2018,308:12-17+48.
[4]卓晴君,改革开放40年基础教育的深刻变化[J].基础教育课程,2018,239:24-27.
[5]张力,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基础教育:成就卓著再创辉煌[J].中国教育学刊,2018,307:3.
[6]王标,改革开放40年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成就、经验与发展建议[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7 (32):97-103.
[7]张力,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基础教育:成就卓著再创辉煌[J].中国教育学刊,2018,307:3.
[8]宋乃庆,肖林,辛涛,改革开放以来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建设:成就、反思与建议——基于数据分析的视角[J].教育学报,2019,15:49-57.
[9]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我国农村教育:经验、问题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154):47-54.
[10]黄小润,关于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J].智库时代,2019,194:254+296.
[11]司晓宏,樊莲花,李越.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义务教育发展轨迹、成就及愿景分析[J].人文杂志,2019,281: 6-17.
[12]廖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成就——兼及普及教育[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27(45):7-15+199.
[13]李尚卫.我国义务特殊教育发展战略40年:回顾与展望[J].当代教育论坛,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