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陆在易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

2020-11-12毕亚楠

时代人物 2020年19期
关键词:音乐特点艺术歌曲

毕亚楠

关键词:陆在易;艺术歌曲;音乐特点;演唱技巧心得

陆在易先生的艺术歌曲是中国艺术歌曲领域的一抹艳霞,尽管出版的艺术歌曲作品数量很少,只有八首,但是每一首都是经典,而且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据笔者大量收集资料发现目前已经有一些学者从多个方面对陆在易艺术歌曲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些成果对本文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笔者以实践中所学的两首男高音声乐作品为例,研究陆在易先生的艺术歌曲音乐特点,为自己将来的学习和演唱提供参考,更好地诠释陆在易先生的艺术歌曲,并期望自身以后能在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

一、艺术歌曲的概念

艺术歌曲的起源来自于十九世纪的德国的音乐巨匠舒伯特,之所以会让人感受到浪漫的气息,主要是因为艺术歌曲结合了音乐以及诗歌的特点,通过美声唱法表现出精致性、优雅性以及艺术性。其种类和样式繁多,包括但不限于颂歌、叙事歌曲、小夜曲、抒情歌曲等等。因此,这是一种需要具备交强大的演唱技巧以及丰富的情感表现力才可以驾驭的歌曲类型。

艺术歌曲这种独立类型的作品种类主要以著名诗人又或者是作家的作品为基础,再以作曲家通过谱曲等方式进行加工,因此经常给人以诗歌般身临其境的意境,且往往辅以钢琴这种旋律古典优美的乐器作为伴奏,目的是为了更有深度的渲染气氛,提升意境。除此之外,艺术歌曲之所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因为其与其他音乐元素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共同谱写优美的乐章[1]。

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起源于上个世纪初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的文化传入中国,使得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洋音乐,主要的类型包括了宗教歌咏以及新式军乐。此外,还因为出国留学潮流的兴起,许多留洋学子在学成归国后也把西方的音乐曲调带回了祖国。时逢中国正陷于国难当中,一部分具有留学背景的爱国学生以西方音乐作为基础,再自行填写一些能够反映爱国以及救国思想以及精神的歌词,并在各大学堂中进行教唱,因此逐渐形成了一种新事物:中国近代史中的学堂乐歌,也被视之为国内艺术歌曲的雏形。而在艺术歌曲史上,曾先后诞生过许多优秀、杰出的艺术歌曲创作大师,诸如黄自、赵元任等等。并且这些艺术歌曲创作大师通过自身的作曲技法,并以国人的音乐审美为标准,创作了大量作品,这些作品既有中华民族的特有风格,也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作为中国艺术歌曲中的杰出代表,陆在易先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在此之后,这么一位乐坛的著名作曲家选择了留校任教,坚定地走在了艺术歌曲的创作与奉献的路上[2]。

二、陆在易简介及创作理念

陆在易先生的作品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与意义,首先,他的作品极大的继承了上一代作曲家的优秀思想,这主要体现在音乐和传统民族语言、和声和现代作曲技法、音乐和钢琴伴奏等乐器的结合;其次,他的作品还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贴时代的主题,并为此开辟出一条第一无二的艺术歌曲的创作道路。陆在易先生的作品除了具备西方艺术歌曲的形式以及相关的艺术特征之外,同时还具备了中华民族的固有色彩,因此能够满足中华民族的艺术审美需求,受到了国民们的喜爱。陆在易先生在自己的一部艺术歌曲选集当中才这么说道:进行艺术歌曲创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与同样热爱中国艺术歌曲的一众艺术家们进行交流,并做好总结,通过不停的尝试以及不懈的努力,为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绵力。以崇高的思想作为驱动力,以独特的创作思维作为理念,以高超的作曲作为技法,才让陆在易先生创作出一首首伟大的作品,并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艺术歌曲事业发展[3]。

作为一首以男高音的独唱来呈现的伟大作品,《桥》是一首带有极强乡情的艺术歌曲,委婉的旋律、悠扬的钢琴伴奏、动人的歌词,作品所描绘的江南水乡不禁勾勒出一个个动人的生活场景,引发出江南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这首作品哪怕是在祖国之外、世界之中,也深受众多的侨胞的钟爱[4]。

作为一首创作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大背景之下,那时的国民无不对祖国的发展抱以美好的憧憬与期待,而祖国也以高速发展回报着国民们的期许。陆在易先生正是在这样的国情之下,想要通过一首作品表达出自身对伟大祖国以及人生的看法以及感悟。因此,《祖国,慈祥的母亲》是能够清澈表达出陆在易先生對伟大祖国赞美以及热爱的一首艺术歌曲,他那一份作为中国民族一份子的自豪感始终贯穿着整首作品。

除了《祖国,慈祥的母亲》以及《桥》这两首作品外,陆在易先生还有许多歌颂祖国或者表达祖国抗击命运的歌曲,如《最后一个梦》这首主要以男中音进行独唱的作品,除了描述祖国命运之外,还同时讲述思乡之情。爱国、爱民等精神以及情怀是始终贯穿在陆在易先生这位心怀大爱的艺术家的所有作品当中的主题,他的目的是通过自身的这个“小我”,唤醒国民们对祖国的“大爱”。

三、陆在易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

旋律特征。陆在易先生有着深厚的民族乐器以及粤剧基础,因此深厚的音乐以及文化底蕴在他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的艺术歌曲在传统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己特有的民族风格。

旋律优美自然,并注重对意境的塑造,配合旋律的起伏婉转将歌词体现的更加丝丝入扣、音乐形象也是“声”入人心,所抒发的情怀也因此变得更能打动人。

调式调性。《桥》在前奏的处理上选择了小调式,来到了后面的部分则改由大调式来表现,在就好比在画面的呈现上突然把紧张感消除了,让人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而民族调式同宫系统调通过相互间的交替,e羽以及G宫调让画面在呈现上有了对比的感觉,也给人以一种浓厚的民族风的感觉。

《祖国,慈祥的母亲》主旋律采用了e自然小调,是抒情性的小调式。钢琴伴奏采用了e和声小调,主旋律与钢琴伴奏的不一致产生了特殊的调式和声色彩。

四、对于演唱技巧的心得体会

正确的运用气息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息会影响到音色和情感,因此气息在演唱作品时非常重要,充足的气息是顺利完成作品的前提之一,在这个基础上,正确的应用呼吸是处理好作品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演唱时应该注意气息的连贯性,吸气的程度根据需求来控制,可以很好的把乐句处理完成就足够了,不可以太满,这样容易造成身体肌肉的僵硬,影响演唱时的效果,直接影响音准和音色。但是也不能把气吸的太浅太少,这样会影响胸腔的共鸣,对于低中音的演唱不利。

笔者在演唱《桥》这首作品时,出现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乐曲的低音区,很容易就没有声音了,解决方法是加强横膈膜的控制作用,保持气息的平稳性,保证每个音有足够的气息支撑,胸腔要一直处于吸好气时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借助气息来达到胸腔共鸣,并将音唱饱满。

《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重点则是要稳定住气息,总体而言就是要从容不迫、淡定自如。如果节奏过于拖泥带水,则难以做到准确进入,还会影响到钢琴伴奏,因为伴奏以及三连音会由于节奏的拖沓使得难以听出出错的地方。

正确的咬字吐字

中文是世界上最严谨的语言,因此在演唱时咬字吐字必须清晰,如果不注重,乐句便会含糊不清,更有可能会改变歌词原本的意思。无论是什么样的作品,在吐字和咬字方面首先应该做到清晰标准。汉语讲究字正腔圆,我国戏曲和曲艺有一条理论叫以字行腔,即从字出发来建立唱腔。很多人认为这是属于戏曲的一套方法,对歌唱未必适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中国声乐教育家、歌唱家应尚能先生曾今说过:字是代表语言的,唱腔应与语言密切结合。在这个学术思想的影响下,声乐界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以字行腔才能字正腔圆,所以字正才能腔圆。那么要想演唱好作品,尤其是中国作品,吐字和咬字要做好,对于陆在易先生的艺术歌曲则更加需要吐字清晰,以字行腔。由于其艺术歌曲中包含很多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例如《桥》便加入了沪书东乡调和苏南民歌的元素,同时加入了我国传统戏曲元素,所以以字行腔在演唱陆在易先生的艺术歌曲时真的尤为重要。

声情并茂地演唱作品

通过对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总结,笔者认为想要更好的演绎陆在易先生的艺术歌曲作品,在正确做到上述两点之后,还应该逐步做到以下几点。

把握作品感情基调。为了更好的演绎歌曲,必须要充分地了解所要演唱的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只是精确表达歌曲情感的最简单以及直接的方法。

本文所选的两首作品都是具有鲜明内在情感的作品,《桥》主要是表达的乡愁,《祖国,慈祥的母亲》则主要是表达的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以及热爱。

《祖国,慈祥的母亲》因为是歌颂祖国的艺术歌曲,因此在演唱时必须要做到发音上的字正腔圆,上文也曾提及这首歌曲的节奏以及旋律均与人日常的说话方式较为接近,另外则是对于情感的抒发要把握的恰到好处,不宜过重也不能太轻。

无论是在歌词的描绘、旋律的展示、伴奏的表达中,真挚的情感是由歌曲的前奏一直贯穿到结尾,因此歌曲的开头演唱部分,需要适当的控制自身的演唱情感,不宜过于浓厚,要适当的拿捏,而在声线的运用上要用气稳定住,同时要让声音一直处于一个统一的共鸣位置当中。至于歌曲的第二部分,则应该让演唱的情绪更为的昂扬,因为这一部分是需要对伟大的祖国开始进行歌颂。

发挥想象力。在演唱时,也是要有一定的想象力,这样能更好的帮助演唱者在进行歌曲演唱时把自己带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甚至于成为歌曲的一部分。这就好比演员至于剧本一样,只有更深入的沉浸在歌曲的已经当中,才能更好的表达情感。如果没有想象力就等于失去了联想,情感就难以充分完整的表达出来。所以在演戏以及歌唱这两种看似完全不同的艺术里,会有异曲同工的地方[5]。

陆在易先生的艺术歌曲在保留西方艺术歌曲特点的同时,又不乏中国传统音乐所特有的意境与韵味,他将中西音樂元素完美融合,用普通民众心中最朴实、平凡的事物,折射出对祖国、民族、家乡的爱,形成了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他的艺术歌曲对培养声乐学习者的音乐感受力、规范发声技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对培养热爱、理解、珍惜我国民族音乐及传统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

每个作曲家的音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演唱时,要结合这些风格特点进行二度创作,以更好地诠释作品。对于艺术歌曲的处理,自身要高度重视,不能简单进行处理变成大众化的群众歌曲,这就失去了其本身的艺术魅力。通过研究,笔者认为陆在易先生的艺术歌曲要尽可能精准把握作品的内涵,并把握整体性的情感主线,再结合自身技术的基础上,完美的展现艺术歌曲的精髓。

参考文献

[1]王绣敏,李杰鹏.浅谈理查德·克莱德曼和他的钢琴艺术[J].浙江师范大学,1997(1):77—78.

[2]陆在易艺术歌曲演唱研究——以《桥家盼》和《我爱这土地》为例李猛学位论文杭州师范大学2012-05-30.

[3]“文、清、简、新”——陆在易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彭湃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6-05-01.

[4]美妙的歌声真情的流露——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特征及风格研究张琴学位论文西南师范大学2005-05-01.

[5]浅谈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轨迹与艺术特征孙新明学位论文广西大学2015-06-01.

猜你喜欢

音乐特点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写作初探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中国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中美日动画电影音乐之比较
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艺术特色
论土家族打溜子曲牌的分类及其音乐特点
作品赏析——芭蕾舞剧《天鹅湖组曲》
简析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音乐特点
20世纪初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