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建党中培育理想信念的历史学习问题再思考
2020-11-12曹咏萍
曹咏萍
关键词:思想建党;理想信念;历史学习
理想信念是一种价值体系,它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必须有自己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对于理想信念的培育,通常有历史、理论和实践这个三个维度。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多次就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重要论述。今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中强调:“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2]。这为我们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只有加强历史学习,才能筑牢理想信念,为思想建党打牢根基。
明晰理想信念形成的历史逻辑
培育理想信念的指向是坚定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而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才能明晰理想信念形成的历史逻辑。也就是说,学习历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3]特别是通过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開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诸如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共产主义运动曲折性、中国革命道路选择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艰巨性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历史、科学对待历史、重视学习历史以及善于运用历史。
历史逻辑的形成离不开历史思维的支撑。我们要想具备历史思维,就必须加强历史学习,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历史思维。历史思维既是长时段思维,又是整体思维。只有同时具备了长时段与整体思考历史的能力,才能体会到理想信念背后深厚的历史底色。厚重的历史感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所必需的丰沃土壤。只有在历史的这片沃土上,理想信念才能生根发芽,进而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直指信仰深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根本观点,也是认识历史和现实的根本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历史思维,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历史、把握现实的科学思想方法,体现为对历史的尊重,把现实置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内在逻辑。因此,提高历史思维,最为重要的就是熟练掌握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帮助指导我们学习历史和总结历史,帮助指导我们理解和梳理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历史渊源,历史逻辑。同时,学习历史要坚持工作与实际相结合,运用历史思维,形成历史逻辑,贯通过去和未来,打通中国和西方,在历史图景与世界图景的交织中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惟其如此,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内核——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理性才能在世界信仰的舞台上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在历史案例中理解理想信念
历史是生动的、具体的、鲜活的。要提高历史思维,就必须读历史。可以说,没有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就是一句空话。清末思想家龚自珍认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古人讲“大道”多指治国安邦之道,“识道”也就是通过读史了解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法。“读史”由此成为了中国先人治世安民不可或缺的镜鉴。实际上,治国安邦的“大道”必然内蕴着理想信念,甚至可以说,治国安邦本身就是理想信念。因此,龚自珍的这句话也可以引申为我们要树立理想信念,必须先要对历史有所把握。毛泽东本人一生酷爱读史,并能活学活用、古籍新解,经常用古籍中的地名、人物、典故等来为治理国家服务。不仅如此,他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还曾多次向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发出学习历史的号召,他非常善于运用历史案例来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借用历史案例是毛泽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比如,毛泽东在1959年至少四次向党内高级干部和身边人员推荐阅读《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为何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多次重提郭嘉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并要求领导干部知其人、学其事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毛泽东向人们推荐阅读《郭嘉传》与当时工作上出现一些失误有直接关系,希望大家能够像郭嘉那样针砭时弊、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同时告诫大家,如果每个人都能做郭嘉,那工作中的失误就能够避免。多次重提《郭嘉传》是毛泽东采用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蕴含了他对广大干部勉励、期待等复杂思想感情。由此可见,进步的历史人物、革命先辈、英雄模范的人生故事、奋斗故事,可以让广大党员同志深切感受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信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价值追求,“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英雄气概,“党让去哪就去哪,打起背包就出发”的忠诚担当,“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透过历史案例的启发,通过自己与进步历史人物的对照,不断检视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从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以革命精神谱系体验理想信念
历史不仅由丰富的历史案例构成,同时典型的诸多历史事件逐渐汇聚凝练提升为价值谱系,在价值谱系中又有若干子系统,其中围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这条主线而展开的历史画卷及历史事件建构了一个个精神坐标,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革命精神谱系,包括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先驱精神等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党不断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秘诀。在近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产党革命精神俨然已经深深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基因之中,成为其赓续传承的精神密码。革命精神属于价值范畴,对广大中国人民具有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功能。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于战争年代,对于中国革命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蕴含在革命精神谱系中。我们学习历史,不仅要学习以历史事件为主的历史知识,同时要通过历史学习来理解革命精神和体验理想信念,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展现党的时代形象与气质品格的理论自觉,这实际上也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实践自觉。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坚定的理想信念反过来也是传承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条件,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渗透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各种形态之中。
以精神谱系体验理想信念,要注重从历时态和共时态两个维度着手,既要吸纳中国共产党精神形成的传统养分,客观评价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地位,又要从人物、时间、空间上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进行延展,并认识中国革命精神谱系的当代价值。这些都对树立坚定理想信念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进程中,需要继续弘扬和创新革命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汇聚新时代民族复兴磅礴伟力,遵循时代化、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向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05.
[2]习近平.习近平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勉励广大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N].人民日报,2020-7-1(1).
[3]习近平.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须课.
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9-11/15/c_1125234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