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2020-11-12杨雪莲
杨雪莲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现代价值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真正起源,而异化劳动理论是其中的关键理论。异化劳动理论,起源于“异化”这一概念,众所周知,这一概念并不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它有着属于自己的漫长的发展历史。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历史渊源
“异化”的一词最早源自于拉丁文,这一词在神学中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不难看出,异化这一概念最早并不是一种哲学表达。直到黑格尔,他真正把异化上升到了哲学维度,对异化进行了哲学阐述。黑格尔指出“异化”就是,主体自身被经由自己活动产生出来的对象化的客体反过来支配和反对,从这里可以看出黑格尔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出发,阐述了异化这一概念。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产生出世界万物并且最后会回到绝对精神。因此,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异化论”,绝对精神通过运动对象化、外化出了自然界和人,在这里黑格尔把这种对象化、外化称之为异化,而异化出的自然界和人反过来支配、压制了“精神”本身,而此后通過一系列的运动又扬弃这种异化,最后复归于绝对精神本身,我们也可以把绝对精神的这一系列运动当做其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加之黑格尔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使得黑格尔能够抓住异化的本质,进而把劳动规定为人的本质,虽然他对劳动本身的理解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相反,费尔巴哈却力图从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异化,其异化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人本主义辩证法思想。他的出发点是人本身,强调人具有类本质,强调爱人(理想的人性)本身,在运动中“爱人”会异化成爱上帝,上帝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宗教色彩,那么在异化之后人性会受到宗教的统治感到不自由,想要求得解脱之后通过运动最终要达到人性的复归、回到爱人本身。但是费尔巴哈对人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自然属性,没有把人纳入社会关系这一范畴,因此他并没有把异化理论推到社会历史领域、经济领域,而赫斯却做到了这一点,他把人纳入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进行考量。主要表现为:赫斯认为异化是资本主义罪恶的根源,而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就是实行私有制,因此要消灭异化就必须消灭私有制。本来处于社会中的人本质应该是自由,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人把自己的本质异化为了金钱,不择手段地竞争、贪婪地追逐利润、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么要确立人的自由的活动,就必须消灭私有制以达到恢复人的自由本质这一最终目的。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都受到了上述理论的巨大影响,但是它又不仅仅产生于这些理论,事实上更多地源于他对国民经济学呈现出的事实、规律的分析以及他对其内在矛盾的揭示。比如说,通过对国民经济学提供的劳动创造价值、私有财产、劳动异化等事实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劳动的全部产品本应只属于劳动者,但在资本主义现实里,他们却只能得到最少的维持必要生存的那一部分;不仅如此,劳动者不但不能购买商品,反而连劳动者本身也成为了商品,受到资本的奴役和支配这一内在矛盾。但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却理所当然地把劳动和资本的这种对立视为国民经济学的前提,针对于此马克思展开了他的批判,这也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产生的经济学根据。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克思在社会历史领域、经济领域把“异化”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在此著作中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现象及其内在矛盾,从劳动者被资本奴役、无产阶级处于被压迫地位出发,提出了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性”,也就是其主要内容:
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这一看法源自于他对黑格尔的人的本质观点的继承。他认为,人的劳动产生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就是劳动的对象化结果,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间是一种紧密的不可分离的关系。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也就是工人,并不能全部占有其生产的劳动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仅被资本家占有,而且在逐渐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中,工人本身反过来受到劳动产品的压迫,工人在生产中越来越受到产品的压迫,最后使得劳动者同其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种独立的、相对立的关系。因此,马克思认为劳动者的劳动呈现出一种抽象意义,失去了绝大部分的对象化的结果,马克思把这种关系认为是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之间发生了异化,而这一异化关系是劳动者同整个对象世界产生相同关系的根源。
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异化不仅表现在生产结果上,而且也表现于生产过程本身。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在进行劳动生产时,由于受到其产品的压迫,工人在劳动活动中越来越感觉到不自由,劳动活动变成了一种带有强迫性的活动,转化成为一种谋生手段而不是出于满足劳动者本身的劳动需求这一需要,使劳动者丧失了自己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因此,劳动不再让劳动者感到幸福,劳动活动本身不再包含自由、自觉的含义,劳动者不能掌控自身的生产活动,反而要受到其压迫,因此异化也由此产生。
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异化劳动的前两个内容都是围绕劳动方面来阐述的,而其第三个内容则转向于探讨人的类本质,转向了哲学方向。在这里,马克思提到的“类”引用于费尔巴哈的类观点,类既不同于物质,它是一种意识和精神的东西;也区别于动物性的生理反应,它仅仅为人类所有,表现为人拥有一般的共有的对象性的自我意识。进而马克思认为,人是一种类存在物,人的类特性表现为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人的类生活表现为人的生产生活,人的类本质则是劳动。然而,在资本家的剥削下,工人受到劳动产品的支配和奴役、在劳动活动中受到限制,不能自由的自觉的发挥自己的才智,劳动变成不是为了满足人自身的需求,使工人不能愉悦、幸福地享受劳动,实现自己的本质。因此,马克思认为人同自己的类本质发生了异化。
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马克思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这一内容,是从前三条内容中总结出来的,这一总结具有演绎逻辑的特点。在《手稿》中的阐述中更引人深思的是,马克思指出,“人同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和表现。”比如说,工人同自身类本质的异化,也就是工人同自身的对立,是通过工人同资本家的关系的对立体现出来的。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会无条件地占有工人的劳动以及其生产的产品,导致工人的劳动受到残酷剥削和不自由,工人的类本质也就发生了异化;反观,资本家却成为了不参与劳动却占有着绝大部分劳动产品、并且能够支配、统治工人的人,他们不单单拥有财产,更拥有宝贵的自由,这也就导致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激化,促使他们的关系变成绝对对立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工人同资本家的对立这一关系,使得工人阶级意识到自己受到了剥削和统治,促使工人阶级表达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性诉求并且将其诉求付诸于实践中,进而提出消灭私有制、消除剥削,最终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现代价值?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入阐释,不仅仅在十九世纪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当代中国也拥有其现实价值,对解决社会中个别存在的人性缺失、道德沦丧、唯利至上的不良趋势和现象有着巨大意义。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在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维护了资本家的自身利益,促使劳动者及其劳动产生了异化,进而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化。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以及现实实践要求我们必须强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动摇,在现有条件下坚持把“蛋糕”做得更大,以实现人人都有份、保障全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又反作用于生产。当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坚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者首先同他的劳动产品产生异化,工人劳动所得的劳动产品被资本家私人占有,导致劳动者只能获得少部分劳动产品。由于受其劳动产品的压迫,劳动本身也发生异化,转化为一种强迫性的不自由的活动。因此,从实践出发,我们必须不断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劳有所得、劳有所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收入中的比重。与此同时,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障劳动者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場,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以及劳动活动本身产生异化,进而劳动者的类本质同样产生异化,最后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产生异化。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深刻揭露的基础上,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直接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最后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一转变更多的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的向往以及对既平衡又充分的发展的追求。发展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主题,劳动是人类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那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运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导人民处理好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达到一种全面和谐的状态。在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要更加重视人民的力量、注重人本身的价值,加强对人民的道德教育,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升人民在劳动中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时时依靠人民、事事为了人民!
参考文献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王思鸿.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生成与当代价值[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王良铭.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精选导读[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